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杜茎山

    杜茎山
    (《本草图经》)

    【异名】土恒山(《纲目》),踏天桥、水麻叶(《湖南药物志》),山茄子(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杜茎山的根、叶。

    【植物形态】杜茎山
    常绿灌木,高1~3米,少分枝,有时攀援状,全部秃净。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基部全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总状花序腋生,长1~3厘米;花黄白色,生于短柄上;小苞片阔卵形至肾形;萼、花冠5裂,花冠管长3~4毫米,长约为萼片的3倍;雄蕊5;雌蕊1。浆果球形或卵形,花萼宿存。种子多数,黑色。花期春季。
    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分布长江中、下游至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化学成分】果实中含杜茎山醌。

    【性味】《本草图经》:"苦,寒。"

    【功用主治】祛风,解疫毒,消肿胀。治感冒头痛眩晕,寒热躁渴,水肿,腰痛。

    ①《本草图经》:"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烦渴,头疼,心躁。取其叶捣烂,以新酒浸,绞汁服之。吐出恶涎甚效。"

    ②《湖南药物志》:"祛风寒,消肿胀。治腰痛,感冒头痛,眼目晕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水肿:杜茎山、泡桐、通草,水煎去渣,加豆腐一块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黄肿,腹水:杜茎山根、地茄子根、野黄麦菜、灯笼草各一两。水煎服,以绿壳鸭蛋为引。(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皮肤风毒:杜茎山根与白糖,煎服。(《广西植物名录》)

    ④止血,消肿痛:杜茎山茎叶,捣烂敷。(江西《草药手册》)

    免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