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飞廉

    飞廉
    (《本经》)

    【异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飞廉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0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齿刺。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6、7月。
    生于荒野道旁。分布全国各地。

    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采集】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宜忌】《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选方】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