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蛤蜊

    蛤蜊
    (《本草经集注》)

    【异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

    【动物形态】四角蛤蜊
    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48毫米,高34~46毫米,宽度约当高的4/5。左右两壳相等。壳顶尖,略向前屈,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向前端。壳面中部膨胀,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致前、后缘多少形成肋状,小月面和?面心脏形。壳面生长纹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具壳皮,顶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极狭的黑色环带。贝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1个分叉的主齿;右壳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极发达,黄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圆形,后闭壳矶痕稍大,近四形。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水管为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侧扁,呈斧状。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本动物贝壳制成的粉(蛤蜗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均可捕捉。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物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公斤干蛤含碘2400微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坏血酸5毫克。

    【性味】咸,寒。

    ①《嘉钓本草》:"冷,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味甘,大寒,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滋阴,利水,化痰,软坚。治消渴,水肿,痰积,癣块,瘿瘤,崩、带,痔疮。

    ①《本草经集注》:"煮之醒酒。"

    ②《嘉钓本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

    ③《医林纂要》:"功同蚌蚬,滋阴明目。"

    ④《本草求原》:"消水肿,利水,化痰,治崩带,瘿瘤,五痔。"

    ⑤《泉州本草》:"主治黄疸,小便不利,腹胀,诸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