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谷芽

    谷芽
    (《纲目》)

    【异名】蘖米(《别录》),谷蘖(《澹寮方》),稻蘖(《纲目》),稻芽(《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制法】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毫米时,取出晒干。

    【药材】干燥的谷芽,呈长椭圆形而扁,两端略尖,长7~9毫米,宽3~4毫米,外稃包围果实,表面黄色,坚硬,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其中由一个浆片的内侧伸出1~3条淡黄色弯曲的须根(初生根)。剥去外稃,内含白米1粒,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甘。以粒饱满、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产稻区均有生产,而以南方早稻谷加工的谷芽为好。

    华北地区习惯以禾本科植物粟的颖果,发芽后作谷芽用。参见"粟芽"条。

    【化学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及维生素等。

    【炮制】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用主治】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选方】①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②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③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