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胡荽

    胡荽
    (《食疗本草》)

    【异名】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芍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芫荽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主根细,通常纺锤形,具多数支根。茎直立,中空,高20~60厘米,具细条棱。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1~2回羽状分裂,裂片广卵形或扇形,基部楔形;茎生叶互生,叶柄较短,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伞梗3~6,长约2~6厘米,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通常3枚,线状锥形;花小形,白色或淡红色;花萼先端5齿裂;花瓣5,倒卵形,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具大形的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长卵形,背着,花丝先端略弯;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顶端二歧,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直径3~5毫米,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花期4~7月。果期7~9月。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果实(胡荽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叶多卷缩脱落,呈草黄色;茎亦枯萎,粗约1毫米;根须卷曲,具浓烈的特殊香味。以色带青、香气浓厚者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含维生素C-92~98毫克%,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

    【性味】辛,温。

    ①《食疗本草》:"平。"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③《嘉钓本草》:"辛,温,微毒。一云微寒。"

    【归经】入肺、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太阴、阳明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

    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③《嘉钓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⑥陈念祖:"化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宜忌】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匿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根发痼疾。"

    ③《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⑤《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选方】①治小儿疹痘,欲令速出: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于面。(《圣惠方》胡荽酒)

    ②治孩子赤丹不止:胡荽汁敷之。(《兵部手集方》)

    ③治众蛇海:合口椒、胡荽苗等分。捣敷之。(《千金方》)

    ④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葵根一大握,胡荽二两,滑石一两(为末)。上三味,将二味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入滑石末,温分三服。亦治血淋。(《圣济总录》葵根饮)

    ⑤治肛门脱出:胡荽(切)一升,烧,以烟熏肛。(《子母秘录》)

    【名家论述】①《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瀛《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②《医林纂要》:"莞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