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橘络

    橘络
    (《本草求原》)

    【异名】橘丝(《纲目拾遗》),橘筋(《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内层的筋络。植物形态详"橘"条。

    【采集】12月至次年1月间采集,将橘皮剥下,自皮内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又名"顺筋")。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又名"乱络","散丝橘络")。如系用刀自橘皮内铲下者,称为"铲络"。

    【药材】①凤尾橘络
    呈长条形的网络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黄色。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每束长约6~10厘米,宽约0.5~1厘米。蒂呈圆形帽状,十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质轻虚而软,干后质脆易断。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②金丝橘络
    呈不整齐的松散团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合,其余与凤尾橘络相同。

    ③铲络
    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杂橘蒂及少量内瓤碎皮。以凤尾橘络品质最佳,铲络品质最差。
    主产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炮制】拣去杂质,摘除橘蒂,用水喷润后撕开,晒干。

    【性味】甘苦,平,

    ①《本草撮要》:"味淡微苦。"

    ②《本草便读》:"甘,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苦,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通络,理气,化痰,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

    ①《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次甚验。"

    ②《纲目拾遗》:"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③《本草求原》:"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

    ④《四川中药志》:"化痰通络,治肺劳咳痰、咳血及湿热客于经隧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

    【名家论述】①《本草崇原》:"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肤也。"

    ②《纲目拾遗》:"金御乘云,橘丝专能宣通经络滞气,予屡用以治卫气逆于肺之脉胀甚有效。"

    ③《本草便读》:"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