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苦地胆

    苦地胆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插鼻、铁烛台、披地挂、地枇杷、牛托鼻(《福建民间草药》),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细辛(《广西中兽医药植》),铺地娘(《南宁市药物志》),铁扫帚、铁答杯、铁丁镜、一刺针(《闽东本草》),铁灯柱、毛刷子(《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地苦胆(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地胆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时全体被白色紧贴的粗毛。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钝或短尖,边缘略具钝锯齿:茎生叶少而细,叶柄长5~15毫米,基部扩大抱茎,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通常有3片叶状苞,苞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头状花序在每一花束内有多个,密集;总苞片长8~10毫米;花托无毛;小花全为管状,两性,淡紫色,长7~9毫米,先端4裂,一边开裂,裂片稍阔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顶端具长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长于山谷、村边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苦地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①《纲目》:"味苦。"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④《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归经】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鼻出血:地胆头、猪肝各酌量。同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②治阳黄疸:地胆头连根叶洗净,鲜者四至六两。煮肉食,连服四、五天。

    ③治单腹殿胀:苦地胆二两。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医林集要》)

    ⑨治痈肿:㈠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㈡地胆草全草七钱,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指疔、乳痈:鲜地胆草全草适量,酌加甜酒酿糟同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丝虫病淋巴管炎: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蛇伤:天芥菜同金沸草入盐捣敷之。(《纲目》)

    ⒀治翼状胬肉:苦地胆十斤,醋二十斤,铜块一斤。先将铜烧红,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烧红,再入醋,如此反复数十次,再将新鲜苦地胆放入醋中浸泡一个月,过滤,滴眼用(有刺激感不用特殊处理,半小时后恢复正常)。(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炎症
    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观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肠伤寒12例,肺气肿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气管炎8例,皮肤感染2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症状好转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无明显疗效而改用本药治愈者)38例,无效6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口腔溃疹
    地胆头干品1两,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副作用:个别服后腹部不适。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