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芦荟叶

    芦荟叶
    (《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的叶。

    【植物形态】①斑纹芦荟,又名:油葱(《岭南杂记》),象鼻草(《纲目拾遗》),象鼻莲、罗帏草、罗帏花(《植物名实图考》),篾草、龙篾草、龙角、乌七。
    多年生肉质草本。根系须状;短茎或无茎。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狭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2.5厘米,厚5~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齿,基部阔而包茎。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匣米;总状花序,疏散;花柄长约2.5厘米,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简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有时突出,花药2室,背着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长约8毫米。花期7~8月。
    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芦荟花)、根(芦荟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库拉索芦荟,详"芦荟"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化学成分】斑纹芦荟叶含芦荟苦素,即2-丙酮基-8-D-吡喃葡萄糖-7-羟基-5-甲基对氧萘酮。

    芦荟属的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苦味的糖甙,叫芦荟宁,即甲基乙酸。

    【药理作用】参见"芦荟"条。

    【性味】苦涩,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有小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涩,无毒。"

    【功用主治】泻火,通经,杀虫,解毒。治白浊,尿血,妇女经闭、带下,小儿惊痫、疳积,烫伤,痔疮,疥疮,痈肿。

    ①《生草药性备要》:"凉血止痛。治内伤。洗痔疮,敷疮疥,去油腻。"

    ②《云南府志》:"治丹毒。"

    ③《纲目拾遗》:"治跌扑损伤。"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汤火灼伤。"

    ⑤《岭南采药录》:"去瘀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消疳热,杀虫积,通经,凉肝。治妇人经闭,小儿惊痫、疳积。生用外敷,治汤火伤和痄腮。"

    ⑦《四川中药志》:"治湿热白浊,白带。"

    ⑧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捣敷疖痈肿毒,溃疡烂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脾胃虚弱者禁用。"

    【选方】①治白浊:鲜芦荟叶,挤汁六、七茶匙,加淡瓜子仁三十枚,稍炖温,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血尿:芦荟叶五钱。生捣汁,加白糖一两,米泔水冲服。(广西)

    ③治咳嗽痰血:芦荟鲜叶五钱至一两。去外皮,水泡去粘汁,水煎服。(《广东中草药》)

    ④治轻度汤火烫伤:鲜芦荟叶,以冷开水洗净,挤汁遍涂伤部,日敷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去瘀散毒:芦荟叶和盐捣烂,敷疮即穿。(《岭南采药录》)

    ⑥治胼胝初起:鲜芦荟叶浸尿半天,加热敷贴;或取鲜叶焙焦,加些黄酒,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免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