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枇杷叶

    枇杷叶
    (《别录》)

    【异名】巴叶(《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枇杷"条。

    【采集】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药材】干燥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4~9厘米。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部全缘。羽状网脉,中脉下面隆起。叶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上面有光泽;下面茸毛棕色。叶柄短。叶革质而脆。气无,味微苦。以叶大、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橙花叔醇和金合欢醇,还有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己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还含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及C等。又含山梨糖醇。

    【药理作用】叶提取物无抗菌作用,还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之生长。

    【炮制】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枇杷叶丝lOO斤,用炼熟蜂蜜26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枇杷叶后,粗布拭上毛令净,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

    ②《纲目》:"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良。"

    【性味】苦,凉。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①《别录》:"主卒?不止,下气。"

    ②《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④《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

    ⑤《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⑥《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选方】①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母一钱五分,叭旦杏仁二钱,广陈皮二钱。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滇南本草》)

    ②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本草衍义》)

    ③治声音嘶哑:鲜枇杷叶一两,淡竹叶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半升。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止则停。(《古今录验方》枇杷叶饮子)

    ⑤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拭去毛,炙)四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五两,甘草三两(炙,锉)。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枇杷叶汤)

    ⑥治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一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一分。上药捣细罗为散,如吐者,乳头上涂一字,令儿咂便止。(《圣惠方》枇杷叶散)

    ⑦治衄血不止:枇杷叶,去毛,焙,研末,茶服一、二钱,日二。(《圣惠方》)

    ⑧治肺风鼻赤酒齄:枇杷叶,去毛,焙干末之,茶调下一。二钱,日三服。(《本事方》)

    ⑨治痘疮溃烂:枇杷叶煎汤洗之。(《摘元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枇杷叶3两、茄梗5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再加单糖浆24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毫升,20天为一疗程。治疗167例,结果近期控制42例(25%),显效60例(36%),好转35例(20%),无效30例(18%)。据观察,止咳作用强,祛痰作用差;对单纯型气管炎较好,对哮喘则无效。治程中无毒性反应。另有用野批杷叶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用0.5毫升,在二侧定喘穴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59例,显效14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对喘息型患者有较好疗效。

    【名家论述】①《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②《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不止。?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③《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灼而舌干口燥,养肾气也;或瘟疫暑喝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④《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免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