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茄子

    茄子
    (《本草拾遗》)

    【异名】落苏(孟诜)、昆仑瓜(《大业杂记》),草鳖甲(《养生主论》),酪酥(《五代贻子录》),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

    【植物形态】茄,又名:东风草(《滇南本草》)。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高60~100厘米,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刺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长6~18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常歪斜,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叶柄长2~5厘米。聚伞花序侧生,仅含花数朵;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横径约3厘米,裂片长卵形,开展,外具细毛;雄蕊5,花丝短,着生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围绕花柱四周,顶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柱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球形或长柱形,深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及茎部(茄根)、叶(茄叶),花(茄花)、宿萼(茄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果熟时采收。

    【化学成分】含胡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种子中龙葵碱的含量最高,为1.2~1.5%。果皮含色素茄色甙、紫苏甙,以及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等。

    【药理作用】果、叶(新鲜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兔与人的血胆甾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但有人给健康男人每日口服此植物干粉12~24克/日,未能证实此结果。

    【性味】甘,凉。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活血,止痛,消肿。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①孟诜:"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②崔禹锡《食经》:"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劳气。"

    ④《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

    ⑤《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

    ⑥《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入丸、散或泡酒。

    【选方】①治大风热痰:大黄老茄子不计多少,以新瓶盛贮,埋之土中,经一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参末同丸,如梧子。食已及欲卧时,酒下三十粒。(《本草图经》)

    ②治久患肠风泻血:茄子大者三枚。上一味,先将一枚湿纸裹,于?火内煨熟,取出入磁罐子,乘热以无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蜡纸封闭,经三宿,去茄子,暖酒空心分服。如是更作,不过三度。(《圣济总录》茄子酒)

    ③治热疮: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令口小,去瓤三分,似一罐子,将合于肿上角。如已出脓,再用,取瘥为度。(《圣济总录》茄子角方)

    ④治妇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妇人良方补遗》)

    【临床应用】茄子外用治疗多种外科疾患
    ㈠老烂脚:取新鲜紫色茄子之皮,局部外敷,每日1~2次。初用时局部症状加重,1星期左右反应消失。㈡皮肤溃疡:取茄子煨煅存性,研成细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匀,撒布创面,纱布包扎。㈢乳腺炎、疔疮痈疽:将茄子细末撒于凡士林纱布上。外敷患处。共治4例皆有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