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青葙子

    青葙子
    (《本经》))

    【异名】草决明(《本经》),牛尾花子(《中药材手册》),狗尾巴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植物形态详"青葙"条。

    【采集】8~10月间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花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扁圆形,中心较边缘稍厚,直径1~1.5毫米,厚约0.5毫米。表面平滑,黑色,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微臭。商品中常有残留的黄白色果壳包被于种子上端,果壳如帽状,顶端有一细丝状的花柱,长约4~5毫米。以色黑光亮、饱满者佳。全国各地均有生产。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鸡冠子)不少地区习惯作青葙子使用,并已有较长的历史。二者外形相似,区别点在于:鸡冠果壳上残留的花柱,长约0.2~0.3厘米,约比青葙短1/3左右;如以扩大镜观察,鸡冠子表面有细小的凹点,而青葙子则不甚显著。参见"鸡冠子"条。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和丰富的硝酸钾,尚含烟酸。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③《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①《滇南本草》:"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热,清肝火。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①《本经》:"疗唇口青。"

    ②《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③《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④《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⑤《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⑥《会约医镜》:"去风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宜忌】《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选方】①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开水冲炖,饭前服。(《闽东本草》)

    ③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广利方》)

    ④治头风痛:青葙子五钱至一两。煎水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
    取青葙子1两,水煎2次,滤液混合,每日3次分服,临床试治5例,血压均在160~230/100~135毫米汞柱之间,经用药1周后,血压降至125~145/78~90毫米汞柱。

    【名家论述】《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徵。"

    免费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