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滴石

    滴石
    (《本经》)

    【异名】滴(《山海经》),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经》),白滴石、鼠乡、泽乳(《吴普本草》),太白石,石盐(《别录》)。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毒砂的矿石。

    【矿物形态】毒砂,又名:砷黄铁矿。
    单斜晶系。晶体完好,形状常为柱状、棒状、针状等,晶面上有条纹,双晶常呈十字形。集合体为粒状、致密状。颜色锡白色,断面钢灰色,常带黄锖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依柱面。断口参差状。硬度5.5~6。比重5.9~6.2。性脆,以铁锤击之,发生蒜臭的气味。在木炭上烧之,生成三氧化二砷而升华,伴有蒜臭,煎熔成磁性小球。
    产于高温热液矿床中。

    【化学成分】毒砂的化学组成含铁34.3%,砷46.0%,硫19.7%。夹杂物一般较少。但亦有含少量钻、锑及铜的。

    【炮制】《医林纂要》:"滴石醋淬煅须七次。"

    【性味】辛甘,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大热。"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氏:大寒。"

    ③《别录》:"甘,生温、熟热,有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消冷积,祛寒湿,蚀恶肉,杀虫。治痼冷腹痛,积聚坚癖,风冷湿痹,痔瘘息肉,恶疮癣疾。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

    ②《吴普本草》:"李氏:主温热。"

    ③《别录》:"除热,明目,下气,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

    ④《药性论》:"除胸膈间积气,去冷湿风痹瘙痒皆积年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内服宜慎。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棘针为之使。恶马目毒公、虎掌、鹜屎、细辛。畏水。"

    ②《别录》:"久服令人筋挛。"

    ③《药性论》:"铅丹为之使。忌羊血。"

    ④《四声本草》:"不入汤。"

    【选方】①治脚气:白滴石二斤。酒三斗,渍四、五日,稍饮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疟疾寒热,脾脏肿大:滴石研末,制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粒,开水送下,未效者量可稍增。(《矿物药与丹药》)

    ③治小儿眼疳,生翳膜遮睛,欲失明:滴石一分,石决明一分,甘菊花一分,甘泉水一分,夜明砂一分(微炙),黄连一分(去须)。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米泔同煮猪肝一具令烂熟,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滴石散)

    ④治久疥癣:滴石、水银、蛇床子、黄连各一两。上四味为末,以猪脂七合和搅,不见水银为熟。敷之。(《千金方》)

    ⑤治瘰疬、赘瘤:滴石、白矾各等分。共研为末。用少许涂敷患处。(《矿物药与丹药》)

    【名家论述】①《纲目》:"滴石,性气与砒石相近,盖亦其类也。古方滴石、矾石,常相浑书,盖二字相似故误耳。然矾石性寒无毒,滴石性热有毒,不可不审。陆农师云:滴石之力,十倍钟乳。按今洛水不冰,下亦有滴石,人谓之温洛是也。取此石安瓮中,水亦不冰,其性如此,岂可服。"

    ②《本经逢原》:"砒石略带黄晕,滴石全白,稍有分别。其热毒之性,不减砒石。今药肆中往往以充砒石,而滴石仅可破积攻痹,不能开痰散结,是以胜金丹、截疟丹撮之不效者,良由误用滴石之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