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丁癸草

    丁癸草

    (《生草药性备要》)

    【别名】人字草、苦地枕、铺地锦(《岭南采药录》),乌蝇翼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丁贵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铺地草、金线吊虾蟆(《广西中草药》),二叶人字草,苍蝇翼、沙甘里(《广东中草药》),一条根(《福建中草药》),乌龙草、红骨丁地青(《实用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丁癸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丁癸草

    多年生成一年生矮小,秃净草本。有时有一较粗的根状茎。茎纤细,分枝,披散或直立,高15~40厘米。复叶,互生;小叶2枚,生于叶柄顶端,披针形,长8~15毫米,有时可达2厘米,先端短尖;托叶卵状拉针形,基部着生处延生而成一距,有明显的脉数条。总状花序长2~6厘米,纤弱,有小花2~10朵,花黄色,为1对卵形的苞片所包藏,此苞片长约6毫米,基部着生处下延成一距;萼5裂,形小而薄,上面2裂片合生,侧面2片小,最下1片狭;花冠极突出,旗瓣圆形,翼瓣倒卵形或矩圆形,龙骨瓣内弯,短尖;雄蕊1束,花药2型;子房上位,无柄,有胚珠数颗,花柱线形。荚果由2-6个荚节所成,荚节圆形,通常有小刺。花期4月。

    生长于山野地上。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浙江等地。

    本植物的根(丁癸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温。"

    ②《本草求原》:"甘,平。"

    ③《广东中药》Ⅱ:"平淡,性凉。"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去瘀。治感冒,高热抽搐,腹泻,黄疸,痢疾,小儿疳积,喉痛,目赤,疔疮肿毒,乳腺炎。

    ①《岭南采药录》:"生肌,合诸疮口。"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小儿疳积,眼痛,喉痛,泄泻,疮疡,蛇伤,疔毒。"

    ③《野生药植图说》:"治癍痧症。"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去瘀消肿。治感冒,眼结膜炎,肝炎,胃肠炎,痢疾,小儿疳积,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⑤《实用中草药》:"解暑利尿。治水泻,疟疾。"

    ⑥《广东中草药》:"清肝热,消痰火,凉血去瘀。治肠痈,小儿高热抽筋,眼镜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鲜者2~3两);或捣汁饮。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黄疸(阳黄):丁癸草(干)五钱,生鱼一条。煎水服,每日一次。(《岭南草药志》)

    ②治中暑或食物所伤引起的腹泻:鲜丁癸草一至二两。洗净切碎,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白痢:鲜丁癸草五至八钱,水适量煎,调蜂蜜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小儿疳疾:丁癸草三至五钱,瘦猪肉二至四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喉头炎:丁癸草,调酸醋揉烂,放于口内含服。(《岭南草药志》)

    ⑥治大疮,散痈疽:丁癸草叶连茎,捣烂敷。(《岭南采药录》)

    ⑦治马嘴疔(生于上人中处者是):丁癸草叶,捣烂,加蜜糖少许敷。(《岭南采药录》)

    ⑧治痔疮:丁癸草四两,银花四两,苦楝皮四两。以水煎出味,倒于浴盆内,乘热坐于盆上熏肛门,待水稍凉后,即坐于药水内浸洗,约浸半小时即可,每日一至二次。(《岭南草药志))

    ⑨治竹叶青蛇咬伤:鲜丁癸草四两,捣烂绞汁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急性乳腺炎的早期
    用干品1~2两,鲮鱼1条(约2两重),水煎顿服或2次分服。治疗18例,均有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