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中草药搜索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中草药:

    草药-丁香

    丁香
    (《药性论》)

    【别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植物形态】丁香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6厘米,直径6~8毫米,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药材】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归经】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功用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②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

    ③《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选方】①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②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③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④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⑤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⑥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⑦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⑧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癣
    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时后去渣。每日外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天后症状即见消退,2天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病史较长或曾经其它癣药治疗而不能控制者,则于治疗后2~3天症状才开始消退,一般经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复发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皮肤霉菌病共31例,结果8例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药后3~7日痒感减轻,炎症减退,落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治疗期中如中断用药,效果多不明显或无效。疗效与病原苗未见明显关系,曾对6例治愈患者进行短期随访,1例于1个月后复发,6例经2~12月观察未见复发。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1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