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 |
|||
作者:萧言生 |
|||
任何妇科炎症都可以用带脉治好 带下病是中国医学中几千年的名词,跟“带脉”颇有不解之缘。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也是人体上唯一横向走的,它跟腰带一样,围腰一周,约束其余纵行的经脉。妇科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所以又叫“带下病”。《妇人大全良方》中有:“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神医扁鹊过邯郸时还做过“带下医”呢,也就是妇科专家。
带脉和关元是生殖系统健康的保护神 女性青春期以后,由于激素的原因,会分泌白带滋润阴道,这时应该是比较透明,没什么异味,稍微有一点白的颜色,而且不至于沾湿内裤,没什么痒或者不适的感觉。至于白带的量有多少,因人而异。如果整个月经周期里,没有比月经结束后白带量还大的,就属于正常。 可不要小瞧带下病,它是女性健康的睛雨表,能反映出生殖系统或者泌尿系统是不是出问题了。特别是女性有性生活后,阴道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细菌容易趁机侵入;如果性生活刺激过大,卫生不好或者做过人流等手术,体内更是漏洞百出。现在有性生活的女性90%或多或少有带下病,也就是西医所谓的各种炎症,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等,甚至是宫颈糜烂,这些都会让女性朋友们苦不堪言。 虽然白带产生的原因各异,但终究是任脉损伤、带脉失约两个原因,所以治妇科病有两个带下的万能穴:带脉和关元。 带脉穴不是一条经,它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也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医圣张仲景说它可以调带脉、治带下,对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一切妇科疾病都有用。这个名字还是双关语,暗示它的位置是在人系衣带的地方。胳膊下垂,腋下有条纹,从纹的最前端向下做垂线,跟肚脐相平的地方就是,现在有很多时尚女装在这儿打一蝴蝶结的,很漂亮。 关元,是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在任脉上,正好治“任脉损伤”。 另外,它还能同调肝脾肾三经,无论是肝湿热、脾阳虚还是肾阳虚都可以 治。它在肚脐下三寸,也就是4横指的地方。 关元是奇经八脉上的穴位,不像十二正经有明确的子午流注,但生殖系统的问题逃不出肝肾,而肝肾经最旺的时候分别在下午3~5点,5~7点,所以晚饭前刺激效果最好。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同是妇科病,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据我总结,最困扰女性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白带多怎么办 带下量多,绵绵不断,颜色偏白或者淡黄,质地比较稀,没什么臭味。双脚浮肿,平时食欲不好,大便偏稀,舌淡苔白腻。 这属于中医里说的“脾阳虚”。 有这种情况的女性多是工作压力大的白领一族,饭不按时吃,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太过劳累,想事情太多,忧虑伤脾,最后脾气损伤了。脾主运化,脾气虚不能把水液及时运走,就只能停在身体里。水往低处走,一股脑儿向下,给环腰一周的带脉很大的冲击,以致带脉受损,约束力不够,这跟橡皮筋用力扯过之后就变松了一个道理。带脉失约,所以白带量多,质地较稀;水湿下到身体最底处,停在脚那儿,会引起浮肿,脾气虚食物也不能运化,没食欲,大便稀。舌淡、苔白就是脾虚的征象。 这时要补脾俞和足三里。 脾俞是后背膀胱经的穴位,偏重治由脾虚引起的慢性病,还可以用脾俞穴检验自已是不是脾虚,《黄帝内经》说:“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就是说,脾有病,按脾俞穴就疼,或者发麻,或者穴位处颜色变红变暗。此时治疗的方法就是用手指按压或者艾灸脾俞。它的位置在第十一椎外1.5寸,也就是两个手指的宽度,先找第七椎,跟肩胛骨最下面相平,往下数4个脊椎即可。
水样带怎么办 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淋漓不断,小腹发凉,有下坠的感觉,腰酸疼,头晕,耳鸣,夜尿多,大便稀,平时手脚发凉。 这属于肾阳不足,寒湿内盛。 有一些人天生体质不好,肾阳虚损,这是父母遗传或者胎儿的时候失养;还有些人是因为经期或者产后受到了冷刺激,比如淋雨、做家务时碰了太多冷水,或者性生活过多,最后损伤肾阳。肾阳又叫命门之火,生殖系统的活力全靠它。 火不足了,体内的寒湿就盛,带脉没力气约束,所以带下变多,清冷如水;肾在后腰,小腹和腰是“近火楼台”,火不旺了,这儿就会发冷、酸疼;唇亡齿寒,小腹内的膀胱、肠道也是一派寒相;肾主骨生髓,脑内髓海不足,就会头晕,耳鸣。体内火不足,就想从外面借,所以身体特别怕冷。 补命门之火就要找命门穴、肾俞穴。 命门,可以解释为“生命的门户”,它是督脉上的穴位,并对应两肾中间。《内经》认为两肾之间是生命之源,是男女生殖系统的精华所在。所以命门穴是补肾培阳,补命门之火首选。它在身体后正中,第二腰椎下的凹陷,跟肚脐处在同一高度上。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跟上篇中的“脾俞”是一个级别的:它可以补肾阳,治肾虚,还能检验肾是不是有问题。它在命门旁1.5寸,也就是两个手指的宽度,里面对应的正是长得跟大蚕豆似的肾脏。 操作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下午3~5点先艾灸关元和带脉,再艾灸命门和两侧肾俞,每个穴3分钟。平时经常用两手掌来回搓肾俞或者命门,直到暖烘烘的,也是很好的辅助方法,而且时间地点不拘,很方便。 饮食建议:猪腰子、刀豆这些都是补肾阳的,不再多说。还有韭菜,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外号,壮阳草。所以不要小瞧家常菜,韭菜炒鸡蛋跟鹿茸可有异曲间工之妙 ! 还有一个食疗方:白果莲子炖乌鸡。用100克白果,100克莲子,50克糯米,一只乌骨鸡,还有食盐、黄酒、葱白、生姜等佐料。先把鸟骨鸡去毛和内脏,用开水烫一烫备用。再把白果去壳,莲子去心,糯米淘干净,一起装进鸡肚子里。放到锅里加清水和佐料,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烂即可。 这是补肾止带的菜谱,其中乌鸡补虚,白果收涩,莲子补肾,糯米补气,所以对这种类型的带下最合适不过。
黄带怎么办 带下量多,颜色发黄,粘稠,有臭味,胸闷心烦,食欲不好,口发苦,嗓子冒火,排尿困难。 这是湿热损伤任带二脉引起的。 喜欢吃辛辣油腻或者甜食的女性,时间一长,体内湿热大,还有情绪不好,肝气郁久后生热,湿和热狼狈为奸,紧紧纠结在一起损伤任脉和带脉。带脉一出问题,就有带下病了。湿热我们可以联想7月下旬、8月上旬的天气状况,南方管这叫“梅雨季节”,它也经常被称作“桑拿天”,又潮又热,这时四处都粘腻腻的,东西很容易发霉变臭,令人心情烦躁,发闷,食欲也不好......体内有湿热也一样,会出现带下粘稠,有味儿,心情不好,胸闷,吃不下饭等症状。口发苦,嗓子冒火,排尿困难,这些都是邪火上身〈俗称上火〉的表现。 根除这些表征就要清热利湿止带。 穴位选中极、关元和次髎。中极在任脉上,跟关元一样,是足三阴跟任脉的交会穴。湿热带下的根本是肝热脾虚,影响任脉和带脉,所以要选取“一穴调四经”的中极和关元。中极在关元下一个大拇指的宽度,关元在脐下4横指。 次髎是膀胱经上的穴位,属于八髎之一,八髎两侧各有四个,“次”是第二,“髎”指孔隙,它在骶骨后第二孔隙内,能清热利湿。《大成》:“主妇人赤白带下。”妇科有问题时,不管是月经病,还是带下病,这儿都有反应,按下去酸疼或者摸起来不平,好像有条索或者沙砾。 操作方法:每天下午3~7点从中极按揉到关元5分钟,边按揉边慢慢向上移,在中极和关元两处重点儿向下按压,可调肝脾肾任四经。然后按压带脉2分钟。最后用两手指找后骶的孔隙,按揉或者拨弄条索、沙砾,将其揉散,清热利湿。如果找到四个孔,依次按揉效果更好。 饮食建议:忌吃辛辣油腻和甜食。还有,《本草纲目》里记载荞麦炒焦研成末,用蛋清调成小丸,每次吃50丸,一天3次,可以治赤白带下。 如果心情不好,肝气不郁,可在下午3~5点,加按肝经上的太冲到行间,每次200下。
脓样带怎么办 带下是黄绿色,跟脓似的,有时夹著血丝,有难闻的臭味,小腹灼热疼痛,腰骶酸疼,小便困难、灼痛。 这就是西医说的宫颈糜烂,中医认为是感染了湿热之毒,损伤了任脉、带脉所致。带脉受损后,带下量多,热毒下流开始腐蚀生殖系统,所以腹部和腰会疼痛,当侵犯到附近的泌尿系统后,小便灼痛。 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湿热之毒也是趁虚而入的。经期、产后是女人生殖系统最脆弱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或者性生活感染,手术损伤,都是感染湿毒的内因。我见过很多为之所苦的女性,有位40多岁的朋友,重度宫颈糜烂,原因是她丈夫包皮过长,十几年了一直不愿去手术,结果隐藏在包皮垢中的细菌、病毒活活折磨了她很长时间。 所以女人要爱护自己。首先要注意减少平时生活中的各种损伤,身体里没“裂痕”,自然百毒无处可侵。如果不能保证完美无缺,那就要加强任带二脉的抵抗力,这样即使有毒来临,也能在未成气候之前把它们赶出去。这时可以求助于带脉和关元。体质偏寒的人,平时比较怕冷,舌头颜色偏淡,就要艾灸这两个穴,每天3分钟,灸完多喝白开水;而体质偏热的人,老心烦口渴,手脚心发热,舌头颜色红,就不要艾灸,只按揉两个穴即可,以免热上加热。还可以根据近期身体状况选择,上火的时候按揉,有寒的时候艾灸。另外,冬天的时候最好选艾灸,夏天的时候最好选按揉,这就是中医里的因人、因时施治。 同时,还要配以吃药加外洗,方子用五味消毒饮,也就是用5种花草,蒲公英15克丶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和天奎子10克,加一碗半水煮,煮到剩半碗时倒出,再加一碗半水煮,把两次的药兑在一起喝。然后药里多加水,煮后洗阴部。每天晚上一次。
阴部乾痒怎么办 带下变少,阴部发乾,奇痒难忍,跟小虫子在爬似的,甚至裂了一个个小口子,心情烦躁,手脚心发热,两颧红红的,腰酸腿软,舌红。 去医院检查,西医会告诉你这是外阴瘙痒症,或者阴道炎,开了一堆消炎药但是并不见好。想过原因吗?一个苹果有了虫眼,不停地清洗表皮能有什么用吗?得把内在的问题解决,才能一劳永逸。其实以上症状是肝肾发出的求救信号,中医里,肝经环绕阴器,肾开窍于二阴,这儿的问题都跟它们脱不了关系。 《医学准绳六要》:“阴中痒....-瘦人燥痒属阴虚。”这就是肝肾阴虚。 阴好比水,是管滋养的,肝肾阴虚,阴部滋养不足,所以发乾。皮肤乾了就会痒,会干裂。阴虚则热,本来水火势均力敌,和平共处,水少了火就反扑而上,人的手脚心就觉得发热,心情开始烦躁,两颧和舌头也被烤得红红的。腰为肾之外府,而肾主骨,肾虚的时候会腰酸,腿没劲儿。 阴不足了就要补,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它是六味地黄丸加了盐炒的知母和黄柏两味药。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肝肾最有名的药,六味药里三补三泻,边补边疏通,不至于补多了,把路给堵上了。另外熟地补肾,山茱萸补肝,山药补脾,三脏同补。 我经常感慨,先人用药如此精当,真是聪明绝顶!好多外国人来中国,专门去同仁堂买了药送人。知柏地黄丸多出的两个是清热的,黄柏和知母寒性较重,普通的肝肾阴虚用之太过,阴部乾痒病急而且热大,用它比六味地黄丸合适。为什么用盐炒也是有学问的。五味里酸苦甘辛咸,跟肾相对的是咸,所以盐炒之后这两个药就随著咸味入肾脏,去做肾脏的清道夫了。
阴部痛痒怎么办 阴部瘙痒,灼热,红肿胀痛,带下多,黄稠有臭味,嘴里发苦,咽乾,晕头晕脑的,心烦不宁,大便乾,小便黄。 这是肝经湿热下注。 根据五行中“怒伤肝”的道理,当人生气,闷在肚子里得不到发泄时,肝气会郁结。本来,肝气应该是四通八达的,当人心情不好时,有“气”积聚体内,会使肝气通行的道路被堵,挤塞在一起,久了便化为热。五行里肝克脾,脾像一个弹簧,肝是压在它上面的木块,木块重了,弹簧就被压缩了,也就是脾虚了。脾虚后水湿不能运化,湿与热抱成一团,对付任带两脉,导致带下多,粘稠有味。这些秽浊的东西浸渍阴部,所以发痒疼痛。热气往上走,薰蒸头部,所以晕头晕脑的。热扰心神,自然心烦不宁。热还要耗阴液,所以大便乾,小便黄。 泻肝经湿热要从药、穴两方面入手。 中药要用龙胆泻肝汤,用龙胆草、柴胡、当归、炒栀子、黄芩、泽泻、藁本各6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木通、甘草各8克,使湿热从小便出。现在也有做好的成药,龙胆泻肝丸和龙胆泻肝颗粒,这些更方便。还要配合外洗,用蛇床子、地肤子、鱼腥草、黄柏各30克,川椒15克,生贯众、虎杖、百部、苦参各20克,熬水后,上、下午各洗1次。外用药不超过5天,就能好转。而内服汤剂根据症状加减,坚持服用1周,成药要2周左右。 穴位采用蠡沟和中极。蠡沟是肝经的络穴,能疏泄肝经湿热,是治阴痒的要穴。它在内脚踝上5寸,小腿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中极是任脉的穴位,前面带下病的时候介绍过,可以“一穴调四经”,它又是膀胱的募穴,可以“劝导”膀胱把湿热排出去,跟龙胆泻肝汤的作用一致,也要从小便排。 操作方法:把2~3根牙签或火柴棒并在一块,每天用牙签尖点刺这两个穴位3分钟,注意牙签尖稍微钝一些,兔得刺破皮肤。点刺的刺激量大些,更容易泻湿热。 食疗:对付肝经湿热下注的方法还有一个,莲子薏米煮蚌肉。将莲子去皮去心,薏米洗干净,蚌肉切成薄片,放入砂锅里,加水,用小火炖1个小时左右即可食用。每天吃一次,7~10天就好了。
阴部疼痛怎么办 生气以后,觉得阴处抽痛,连著小肚子、两侧肋骨下、乳房也痛。 这是肝经气血不畅。 生气的时候面红耳赤,感觉到血一下子涌到脑子,其实这就是中医说的“怒则气上”。“怒”相对的是肝,生气可以导致肝气的运行混乱,也就是肝经气血不畅。肝经环绕阴器,所以阴部疼痛,连著肝经循行的路在线也有疼痛。 气血不畅就要理气,理气的穴位是太 冲和阴包。 太冲真是一把万能钥匙,情绪不好引起的各种杂病怪病,它都能一一化解。更厉害的是它能未雨绸缪,在情绪不好的最初,就能将险情化于无形。它是肝经的原穴,在脚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疼得厉害时用牙签尖强刺激,平时用手指按揉就可以。 来看看阴包穴。《聚英》说它治“腰尻引小腹痛”。它是肝经上的穴位,阴指的是足三阴经和下腹阴部;包,包罗的意思,古文里还跟“胞”相通,指女性生殖系统,所以这个穴可治疗足三阴经和下腹阴部如子宫、附件、卵巢等等属于生殖系统的各种病。它在大腿内侧,膝盖内侧往上4寸,在两肌肉的缝隙里,手指按下去很疼。要每天用大拇指按揉。 还要配合逍遥丸。好多人看到这个名字就发笑,甚至有病人问我是不是吃了以后让人觉得很high?是会很high啊,但不是过头的兴奋,而是不再郁闷。其实它是调肝郁的,使肝气条达,同时健养血脾,其过人之处正在于健脾,《金医要略》里有“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得了病要向内传给脾,健脾相当于设下一支伏兵,这样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疾病何处可逃? 操作方法:每天吃成药逍遥丸,早晚各一次,一次一袋。每天下午3~5点按揉两侧太冲穴和阴包穴各3分钟。如果疼得厉害,改用牙签尖刺激。 此外,还可以采用后背刮痧的方法。顺著三条线,正中督脉,两侧膀胱经,务必使痧连成一片。时间在正午,这时阳气最盛,刮痧更容易调动气血运行。 |
|||
站长补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