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呕吐 |
||||
作者:萧言生 |
||||
孕期呕吐要求助胃经和肝经 大多数女性在怀孕6周时都会出现呕吐,一般是在早晨起床后几个小时以内。有的人明显食欲下降,喜食酸辣,没食欲,头晕,容易疲倦,这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对健康没多大影响,不需要治疗,不必过分紧张。只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注意休息即可。12周的时候自然消失。 但是如果反应强烈,或者12周以后还有,那就属于中医所说的“妊娠恶阻”了,要治疗,不然会影响宝宝健康。根据原因不同,妊娠呕吐可分以下3种。
三个穴位就可以让你吃得香,不呕吐 吃什么吐什么,不吃也吐,呕吐也不限于早晨,而且嗅觉特别灵敏,嗅到厌恶的气味也会立即引起呕吐,甚至厌食,头晕,嗜睡,老觉得累,舌淡,苔白,脉无力。 妊娠的时候,一切以宝宝为先。孕妈妈的阴血都下行到冲任养胎,最后冲气偏盛,脾胃气血偏虚。“胃、以通为降”,胃气虚,不能向下推动食物,反而很没立场地被冲气“忽悠”,跟著冲气向上跑,所以吃不进东西,甚至厌食。营养跟不上,所以头晕,嗜睡,觉得累,舌淡苔白脉无力也是虚的表现。 这时要给孕妈妈健脾胃,把“叛变”的胃气拉下来。 选用的穴位 是足三里,内关和公孙。 《四总穴歌》里有:“肚腹三里留。”就是说凡是跟胃肠相关的病,一定要用足三里。以前的章节讲到它主要有补脾胃的作用,这里不再重复。介绍它另一个功能:把胃气往下引,把上逆的胃造气拉下来。作为胃的下合穴,它在小腿上,它跟胃气是直接相通的,像有一根往下走的管道,可以把胃气往下导。中医称之为“通穴降腑气”。 弯腿,把四指并拢放在膝盖下,小腿骨外侧一横指即是。手指按揉或者艾灸都可以,但是孕妇艾灸更方便。放一片生姜,点上艾绒,5分钟就可以了,简简单单就把呕吐的烦恼解决掉。 内关和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的经典配伍,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跟奇经八脉互通的穴位。《医学入门·针灸子午八法》里这样说八脉交会穴的,“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同调心包和三焦,让身体上下通畅,跟它相通的阴维脉还是所有阴经的大纲。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调理脾胃,疏通肠道,下流通畅了,胃气也就跟著往下走了,另外跟它相通的冲脉正是妊娠呕吐的主谋。 手掌朝上,握拳同时手腕上抬,能在两手臂中间看到两条“筋”,内关就在两筋之间,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可以先四指并拢量四寸,再取中点。 公孙在脚内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顺著大脚趾根往上捋,凹进去的地方就是。用手指按揉或者钢笔帽之类的圆头的东西刺激。 总操作方法:早上7~9点艾灸两侧足三里5分钟,这时胃经经气最旺;晚上5~7点用手指按压两侧内关穴2分钟,然后按压两侧公孙穴2分钟,力量不要太大,但是要坚持,平时也可以按压,有百益而无一害。
五个穴位不让你郁郁寡欢 呕吐酸水或者苦水,老愁眉苦脸,想歎气,胸发闷,头晕,口苦,咽乾,喜欢喝凉的,大便乾小便黄,舌红,舌苔乾。 平时性子急,容易发火,或者情绪抑郁,郁而化火,最终肝火比较旺。怀孕以后,气血跑去冲任养胎,肝血更虚,水液一少,火变得更旺,随著冲脉上行犯胃,所以呕吐酸水或者苦水,因为五味之中酸跟肝相对,肝之余气胆汁是苦的。肝气不通畅,所以影响情绪,郁郁寡欢。肝火继续上行,侵犯头面,会头晕。热盛灼伤津液,所以咽乾,大便乾小便黄。喜欢喝凉的是因为身体有火,想要凉的降火。 肝热就要清热,同时降胃气。 清肝热要从太冲按揉到行间。行间是肝经的荥穴,专泻肝热;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能梳理肝气,气不郁了,热就散得快,同时可以改善心情。所以要沿著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往下推按。晚上7~9点按揉,因为肝经旺的时间是夜里1~3点,孕妈妈要保证睡眠,所以改在其同胞心包经最旺的时候。 降胃气要从足三里着手,再加上按揉内关和公孙效果更好,还可以养胎。注意不要刺激太大,有酸胀的感觉就可以了。具体参见上篇。 好多孕妈妈过来找我的时候,都特别担心,怕怀孕期间这样按揉会导致胎儿畸形、智力障碍等等。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只要注意常规检查,不会出问题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