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易感冒 |
||
作者:萧言生 |
||
总觉得自己很容易出汗,动不动就感冒,手脚总是冷冷的。 我们的身体有许多“气”,其中有两种分别叫卫气和营气,它们是一对联系比较紧密的气。卫气分布在经脉的外面和我们的身体表面,像卫兵一样,卫气还控制我们汗孔的开合,也就是气的固摄;营气在经脉里面,起营养经脉的作用,又叫营血。卫气和营气就象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的两支队伍,一支负责在外巡逻、把守城门,一支负责在里面运输粮食,两者相互协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句话描述它们:“卫在外,营之使也;营在内,卫之守也。” 当其中有一个功能下降的时候,两者的协调就会出问题,身体也就会随之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卫气虚弱了,防御功能就降低,外来的种种邪气就会攻陷人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抵抗力变弱了;当“城门失守”后,里面的津液会外泄,所以会多汗,这样温养功能变低了,当然手脚就容易发凉。 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让它们联合起来:重点就是固表止汗。《丹溪心法》里面有一个方子对付这种症状效果非常好:玉屏风散。它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其中黄芪补气固表,增加卫气和它的固摄能力,白术可以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卫气的来源就是脾胃,所以白术健脾益气,和黄芪一起使汗不能外泄,又能增强防御功能,使外邪不能得逞;防风能够祛风寒并且专门帮人抵挡外来的风邪,所以这三味药放在一起真是绝配,既能止汗又能祛风,卫气当然能很快地恢复,一切就如它的方歌所言:“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行,表虚自汗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如果要选择穴位的话,就应该用和玉屏风散效果一样的风池和肺俞穴。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少阳主枢”,是各种外来侵略势力从外向内攻打的一道防线,过了少阳这道关,疾病可以说巳经是深入到人体腹地了。所以这条经络特别重要,而风池作为其上的要害之穴,它的主要任务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祛风。《医宗金鉴》里说它主“肺受风寒,及偏正头风”。 风池穴可以随时按揉,既可以祛风,也可以增强抵御风邪的力量。用双手的拇指同时按揉两侧穴位,向内上方用力,有强烈的酸胀感。 则何找它呢?脖子后面两侧各有一条大筋向上直到头骨,在到达头部后在大筋根部两侧形成两个“窝”,外侧的就是风池。两手的拇指顺著大筋向上走,到头骨下方就是,也可以沿著耳后的高骨向后找,大筋的外侧就是。每天每次每穴按揉2分钟就可以了。 肺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肺的背俞穴,“肺主皮毛,司腠理开合、我们经常把肺和卫气一起称作“肺卫”,这就说明它们的功能有相同的部分,只不过肺属于脏腑理论,而卫气属于卫气营血理论罢了。所以通过肺俞调整肺脏功能,其实就是增强卫气的。 可以一年四季在两侧肺俞上拔罐,每次10分钟即可,最好白天不定时按揉,晚上拔罐。 脊柱对肩膀的是第一胸椎,向下四指对应的就是第三胸椎,肺俞在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的地方(脊柱旁开大约两指),也就是脊柱和肩胛骨内侧的中点。 操作方法:白天不定时地按揉两测风池和肺俞穴,每次每穴3分钟。晚上睡前一个小时先按揉两侧风池穴,每穴10分钟,然后在两侧肺俞上拔罐10分钟,起罐后再按揉2分钟。 饮食禁忌:表虚自汗的人一定要忌辛辣发散的食物,辣椒、葱、蒜等一定不吃或者尽量少吃。多吃酸味,因为酸味能收敛阴津,减少津液的外泄。 平时可以去药店买点西洋参泡水喝,党参也可以,只是药力量稍微弱一些的。也可以用黄芪15克,大枣10枚加水煮食。 |
||
站长补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