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泄泻偏方 |
野鸡肉馅馄饨治泄泻 【用料】野鸡肉、葱、姜、花椒粉、盐、面粉各适量,怀山药50克。 【制作法】野鸡肉剁成肉泥,放入葱姜末、花椒粉及盐,搅拌匀,成馄饨馅。面粉加水和面擀成馄饨皮,包馅备用。锅内水中加怀山药煮沸5~l0分钟,下馄饨煮熟。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治疗脾胃气虚而致的泄泻。 【注】不宜与核桃、木耳同食。
乌鸡治脾虚滑泄(一) 【用料】乌鸡1只,豆蔻50克,苹果2枚。 【制作法】将乌鸡洗净,豆蔻及苹果烧灰存性,纳入鸡腹内,紮定煮熟。空腹食之。 【功效】温中补虚。用治脾虚滑泄。
乌鸡治脾虚滑泄(二) 【用料】乌鸡1只,党参50克,白术、茯苓各25克,砂仁5克,蔻仁15克,生姜15克。 【制作法】将乌鸡洗净,其它各味纳入鸡腹内,煮熟去药。服食鸡肉和汤。 【功效】温中补虚。用治脾虚滑泄。
榛子仁治脾虚泄泻 【用料】榛子仁、红枣各适量。 【制作法】将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每次1汤匙,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以红枣汤送服。 【功效】补脾胃,益气力。用治脾虚泄泻、身倦无力。
鲫鱼羹醒脾暖胃止腹泻 【用料】荜茇10克,缩砂仁10克,陈皮10克,大鲫鱼1000克,大蒜2头,胡椒10克,泡辣椒10克,葱、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法】将卿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在鱼腹内装入陈皮、砂仁、荜茇、蒜、胡椒、泡辣椒、葱、盐、酱油备用。锅内放入油烧热,将鲫鱼放锅内煎,再加水适量,炖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 【功效】温中祛寒。用治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
猪肾汤治老人久泻 【用料】猪腰子2个,骨碎补20克,食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法】先将猪腰子剖开,剔除白筋膜,切片洗净,加水1千克与骨碎补共煮至熟。将骨碎补捞出,下调味品。饮汤食猪腰子。隔日服用1次,约10次见效。 【功效】疗虚补肾,强身止泄。用治老年人肾虚不固、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身体虚弱、腰酸背痛、时常腹泻且经久不癒。
莲薏粥清热健脾去湿 【用料】白莲肉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 【制作法】白莲肉泡去皮,与另两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 【功效】【功效1健脾祛湿。用治脾虚泄泻、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
枣栗粥益脾胃止泄泻 【用料】大枣10枚,栗子250克,茯苓20克,大米100克,白糖30克。 【制作法】按常法共煮作粥,加白糖。服食。 【功效】补益脾肾。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和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泻。
焦米粥益脾胃止泄泻 【用料】白粳米100克。 【制作法】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 【功效】用治脾虚泄泻,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且不思饮食。 【注】白粳米饭锅粑(焦饭)再炒成炭,研细,每服5克,温水送服,亦有上述功效。
炒白面厚肠胃止泻 【用料】白面、糯米、大枣各等份。 【制作法】白面、糯米炒黄,大枣去核焙乾,共研细末。每次25~50克,开水调服。 【功效】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山药蛋黄粥健脾胃止泻 【用料】山药50克,鸡蛋黄2个。 【制作法】将山药研碎过筛,对水适量煮两三沸,入蛋黄。每日空建腹食3次。 【功效】用治泄泻日久,肠滑不回。
无花果叶健胃止泻 【用料】无花果叶(鲜品)100克,红糖50克。 【制作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开水送下,顿服。 【功效】用治经年腹泻不癒。
荔枝大米粥健脾止泻 【用料】乾荔枝15枚,山药、莲子各15克,大米50克。 【制作法】先煎前三昧,去渣取汁,后下米煮作粥。服食。 【功效】用治老人五更泻、便溏。
莲子糯米粥健脾补虚 【用料】莲子(去心)20克,怀山药25克,内金15克,糯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法】先将前三味加水煮20分钟,再下糯米煮作粥,熟后加白糖。食用。 【功效】用治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等。
莲肉汤健脾胃止泄泻 【用料】莲肉25克,吴茱萸15克,补骨脂20克,肉豆蔻10克,五味子15克,党参25克。 【制作法】共加水煎。日服1剂。 【功效】用治脾虚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玉米棒石榴皮强胃止泻 【用料】玉米棒500克,新石榴皮120克(如1年以上者用量加倍) 【制作法】将玉米棒、石榴皮用砂锅焙黄,研末,过箩,装入瓶内备用。1岁以内每次服1.5克,2~4岁每次服3克,5~8岁每次服4.5克,9~12岁每次服6克,13~15岁每次服7.5克,16岁以上每次服9克。日服3次。 【功效】用治消化不良之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黄米粉治久泄胃弱 【用料】黄米,砂糖。 【制作法】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功效】消宿食,止泄泻。用治久泻而饮食少进。
焦黄米糕消宿食止腹泻 【用料】黄米。 【制作法】将黄米碾成面,按常法蒸成黄米糕,晾凉,切成一指厚的薄片,放在将尽的灰火中煨焦黄,取出研面。每日2次,每次15克,开水送下,连服2~3日有效。 【功效】对肠胃功能薄弱,饮食稍有不当即致腹痛作泻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注】消化不良者应少食黄米糕或以不食为佳。因为糕性粘腻,难于消化,多吃可致腹泻。这是多食则泻,少食则补的功效。
浓茶治腹泻口渴 【用料】红茶或花茶10克,醋少许。 【制作法】用开水沏浓茶一杯,加醋少许。一次热饮。 【功效】用治水泻,其臭难闻,口干口渴。 【站长补充】有些人的肠胃对茶碱或花碱过敏,喝了反而拉得更厉害,所以这个偏方要看个人体质而定。
烤馒头治胃酸腹泻 【用料】馒头1个。 【制作法】将馒头置于烤架上,放在炉上慢烤,烤至焦黄色,只吃馒头的焦外皮。早晚各吃1次。 【功效】用治胃酸多、消化不良的腹泻。其道理和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服用活性炭相同。
番薯藤治急性胃肠炎 【用料】番薯藤60~90克,盐少许。 【制作法】将番薯藤加盐炒焦,冲水煎服。 【功效】解毒,消炎。用治急性胃肠炎之上吐下泻。
大蒜头治腹泻不止 【用料】大蒜2头。 【制作法】烧灰存性,煮水。服。 【功效】解毒,消炎。用治腹泻不止。
姜汁牛肉饭补中益气 【用料】鲜牛肉100克,姜汁适量,酱油、花生油各少许。 【制作法】将肉剁成肉泥,放碗内加姜汁搅拌匀后下酱油及花生油,再搅拌。待锅内米饭将熟时,把姜汁牛肉倒入米饭上摊开再蒸15分钟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祛寒健胃。用治病后脾胃虚弱致大便溏泄、久泻脱肛、体虚浮肿。
猪肚大米粥补益脾胃 【用料】猪肚1个,怀山药50克,大米50克,食盐、姜末各适量。 【制作法】猪肚切片,与怀山药和大米煮作粥,盐、姜调味。 【功效】用治脾胃气虚泄泻、尿频。
核桃扁豆泥健脾补肝肾 【用料】核桃仁10克,扁豆150克,黑芝麻10克,白糖100克,猪油80克 【制作法】将扁豆剥去皮,取其豆,加清水少许,上笼蒸约2小时,极烂,取出挤水,捣成泥,用细纱过滤,余渣再捣成泥。将黑芝麻炒香,研末。将锅刷净,置火上烧热,欣入猪油再热,倒入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至不粘锅底,再放猪油、黑芝麻、白糖、核桃仁,混合炒片刻即成。 【功效】用治脾虚久泻、大便燥结,肾虚之须发早白等,亦是中老年人常用的保健食品。
莱菔山楂粥治急性腹泻 【用料】莱菔子15克,山楂2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大米250克。 【制作法】将菔子、山楂、姜片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其汁液,放入淘洗净的大米煮作粥,临熟时下红糖调味。1天内分3次服下,可连服5天。 【功效】用治因饮食不节所致的急性腹泻。
粟米山药粥健脾胃补血气 【用料】粟米50克,怀山药25克,大枣5枚。 【制作法】按常法共煮作粥。食用。 【功效】用治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以及气血不足之体弱。
山药大枣粥治慢性腹泻 【用料】山药30克,大枣10枚,薏苡仁20克,糯米30克,乾姜3片,红糖15克。 【制作法】按常法共煮作粥。每日分3次服下,连续服用半月至癒。 【功效】补益脾胃。用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症见久泻不癒、时发时止、大便溏稀、四肢乏力。
秫米枣丸治腹痛腹泻 【用料】红高粱米120克,黑豆60克,大枣30克,神曲40克。 【制作法】大枣煮熟去核,其它三味研成细粉,加适量枣与汤调合,捏成饼,蒸熟,焙乾,轧成细粉,置砂锅内炒成黄黑色,用蜂蜜少许调捏成丸,每丸8克。晚饭后服4丸,白水送下。 【功效】红高粱味甘涩,温中,燥湿,收敛;黑豆除热下瘀,解毒止痛;大枣健脾和胃,止泻安神;神曲则有健脾进食之功。四味配伍对治疗腹痛腹泻或胃气不和刺痛吐酸有较好疗效。 【注】方见《中医验方汇编》。方名为编者加。
芡实点心治慢性泄泻 【用料】芡实(鸡头米)、莲子、怀山药、白扁豆各等份,白糖适量。 【制作法】共研磨成细粉,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每次50~100克,连食数日。 【功效】补中益气,收敛,祛湿。用治慢性泄泻、五更泻等。
炮姜粥治腹泻 【用料】炮姜6克,白术15克,花椒和大料少许,糯米30克。 【制作法】上述前四味共装在纱布包里,先煮20分钟,然后下糯米煮作粥。每日分3次服食,连服I~2周。 【功效】用治因受寒湿而引致的腹泻,症见大便清稀如水、脘腹胀满、四肢无力。
糯米粽子治寒泻清水 【用料】糯米粽、姜汁、白酒各适量。 【制作法】将粽子切片晒干,蒸热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100克,早吹各1次。 【功效】温补脾胃,驱寒止泄。用治寒泻之便如清水、口淡唇白。
火腿爪尖汤治脾虚久泄 【用料】火腿爪尖1个,盐少许。 【制作法】爪尖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煮炖至熟,下盐即成。可随量饮用,连食2日。 【功效】补虚养胃。用治脾虚久泄。
荞麦饼止烦热止泄痢 【用料】荞麦面250克,红糖150克。 【制作法】按常法将荞麦面与红糖加水,和成面团,擀烙成饼。连续食用。 【功效】解毒治痢疾、泄泻。
鲜竹笋粥治久泄久痢 【用料】鲜竹笋1个,大米100克。 【制作法】竹笋去皮,切碎,同大米煮作粥。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治久泄、久痢、脱肛。
扁豆汤健脾胃止泄泻 【用料】炒扁豆20克,党参25克,怀山药2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蔻仁5克,防风10克,焦内金15克。 【制作法】共水煎。日服1剂。 【功效】用治脾气虚弱而致的腹泻,症见食物不消化即泻、饮食减少、身倦乏力。 参考书目:
站长补充:摘自赵理明《5天学会望手诊病》P.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