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幼波 |
|||
作者:朱勤效 |
|||
名医档案:关幼波,北京中医医院教授。1953年独立行医,1956年开始对肝胆病进行研究。善治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尤其擅长治疗肝病,被誉为“独步天下的肝病克星”。
86岁的关幼波,出身在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关月波是当时京城的一代名医。16岁时,关幼波跟随父亲会诊,帮助父亲抄药方,他对中医理论的系统学习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在关幼波的记忆里,父亲不仅是位严父,更是位严师。他的教诲令关幼波至今不忘。“念诗书要明其理,知其要,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创新。”关幼波的堂兄在一次抄方中,把菊花的“菊”错写成了橘子的“橘”,被父亲发现后,责令他一辈子不许行医,这件事对年轻的关幼波的触动很大。父亲对医学严谨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关幼波,在父亲用心良苦的培养下,关幼波直到24岁才开始独立行医。 关幼波:我给我父亲抄x了将近七八年的药方了,父亲也不让我看病,只是有时候给我讲讲。后来我父亲病危,躺在床上不能起来了,我自己向父亲要求说,能不能看几个患者。父亲把患者叫进来,我给他号脉、开方,然后让我父亲再号脉,再看我开的方子。我父亲看完以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行了,饿不死你了。” 父亲的这句话,对关幼波来说,不仅是一句赞赏,也是对他事业和人生道路的一个指点。关幼波半个世纪以来的坐堂行医生涯,也就从那时候真正开始的。 1956年起,关幼波开始重点对肝胆疾病进行研究,针对肝病发生的一般原因,他遵循“补治兼备”的传统原则,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肝病防治理论。 关幼波:单纯认为肝炎是病毒,用清热解毒的药,这样对患者的身体不会好的。因为他身体虚了,你用苦寒的药更伤脾胃,身体就越来越虚了。治疗这种病,一方面补正,一方面祛邪,重点属于补正。 1990年,关幼波创立的“关氏国医馆”在北京正式成立。就是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关幼波主持研制了肝病辨证施治的计算机系统,荣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许多抱病而来的患者,在关幼波的精心治疗下消除了病痛。在汤药的配伍间,关幼波一直在寻找著根治肝病的有效方法。这位86岁的老中医现在仍牢记著父亲在他行医之初对他的忠告:“治病救人,要重义轻财,最重要的是患者。” 患者:开始时得的是皮肤病,不知怎么治著治著就得了黄疸性肝炎,于是我就直接找了关老,去的时候我已经很悲观了。结果到关老那儿,关老说没问题,我绝对能给你除根,28服药就给我止住了。 这些年来,关幼波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中医国际化的发展而奔波,被海外中医界称为“亲善大使”。中国香港的刘玲女士,长期为肝病所苦,在四处求医无效之后,最后找到了关幼波。 患者:西医我也看了,挺有名的中医我也看了,我觉得已经绝望了。找到关幼波的时候,我姐姐和我都哭了,觉得是真的有希望了。我吃了关老开的第一服药以后,黄疸就已经被控制住了,等到吃完第二服药的时候,黄疸就消失了,真是神奇。 关幼波认为,“行医不仅要明医理,更要明人心,明人情。行医,即是行道。”这位在40年代起就在北京中药房坐堂行医的老中医,在对中医传统理论的研究中,打破了门户之见,博采众长,总结了多家同道名医的经验,把中医传统的八纲理论,又加入气血两纲,发展成十纲理论。 关幼波:所谓阴阳,气血是阴阳,寒热是阴阳,虚实是阴阳,表里也是阴阳。世界万物离不开阴阳二字。阴阳可以作为总纲,加上气血,这样在临床治疗时效果就会提高一步。 治病救人之余,关幼波对中国书画的恰神养生之道就更有体会了。他一向主张,人要有“云水风度,松柏精神”。画国画,他尤其爱画牡丹,问他为什么,关幼波自有他的道理:牡丹是画中至善,肝疾乃病中至恶。以牡丹扬善,以治肝抑恶。这正是他人生的追求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