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神经麻痹 |
新鲜的鳝鱼血是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特效偏方 。 作法是将活的鳝鱼剁掉头部,然后采集新鲜的血,直接涂抹在患侧的脸,二小时后再将脸洗净,通常30分钟后就可以见到疗效。不过,想要完全痊愈,还要几周的时间。(第一周为急性期,大约只能改善“眼睑不能闭合”及“口角漏水”而已。第二周才开始进入恢复期。) 早晚各涂抹一次。
【注意事项】
偏方:摘自《偏方大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鳝鱼血治颜面神经麻痹 【用料】鳝鱼1条。 【制用法】先以白面和水作面团,贴紧在患侧颊部(防止鳝血流溢),再以针在口角外缘0.5公分处(直对瞳孔)之“地仓穴”划十字,横竖各约长0.5公分,略使渗出血,而不流血,然后将鳝鱼头切去,滴血于划十字面位上,2天后擦去,每隔2~3天照此法施行1次。 【功效】逐风邪,通经络。用治颜面神经麻痹。 【注】据《食物疗法精萃》介绍,用此法治疗50例,年龄不等,全部有口眼歪斜,口漏气,不能鼓腮、吹口哨、含水,患侧麻木、酸胀、发紧、颜动作不灵活、嘴角下垂、眼不能合、流泪,以及有头晕、失眠等症状,经用上方5次,治愈42例,好转8例。
鳝鱼血麝香方治面神经麻痹 【用料】活鳝鱼血、麝香末各适量。 【制用法】活鳝鱼血加适量麝香末,调拌均匀。将药物涂敷地仓、颊车、下关、颧、大迎、巨等穴位周围(详见注释)。口向左歪涂右侧,口向右歪涂左侧。 【功效】祛风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主治面神经麻痹之口眼斜。 【注】据《浙江中医》1982年第17卷1期介绍,治疗56例,经分别涂敷5~15次后,41例获癒,13例进步,2例系脑肿瘤引起者无效。 地仓:口角旁4分(同身寸,下同)处。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下关: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颧:颧骨下缘凹陷赴。 大迎:下颌角前1寸3分骨陷中。 巨: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
海鳗血治面神经麻痹 【用料】活海鳗1条。 【制用法】将活海鳗切段取血,或用带血的肉涂抹腮部。口向左歪涂右侧嘴角周围,向右歪涂左侧,每日上、下午各1次。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则更有效。 【功效】活血通络。用治面神经麻痹之口歪斜。 验方:摘自《中国验方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牵正散 【药物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蠍(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制剂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祛风通络饮 【药物组成】防风10g、羌活10g、当归10g、赤勺10g、川芎10g、白附子10g、僵蚕10g、蜈蚣2条、全蠍6g。 【制剂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温服,2周为1疗程。加减法:有内热者加连翘15g、黄芩10g;痰多者加竹茹10g、浙贝10g;头痛者加菊花10g、细辛3g;面肌痉挛者加天麻10g、钩藤15g;气虚者加生黄芪20~30g;阴虚者加生地15g。 【适应病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案举隅】姚某,男,38岁。口眼歪斜2天,麻木,刷牙漱口时口角漏水,当时因急于上班,未加注意,第二天发现面部向左侧歪斜,故前来就诊。患者右侧眼睑脸不能闭合、露睛约3mm,右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露齿困难,鼓腮时漏气。无半身麻木及不遂等症,一周前曾患过感冒。测量血压16/11kPa,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右侧腮腺及颌下淋巴结不肿大,无硬结,舌苔薄白,脉浮。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证属中风,风邪阻络。治宜祛风活血,化痰通络,用祛风通络饮予以治疗。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喝水已不漏水,右眼脸已能闭合,额部皱纹已出现,病情大有好转。考虑病症急性期已过,进入恢复期阶段,患者又出现全身乏力、气短等,故于方中加入生黄芪30g,继服2周后彻底治癒。 【资料来源】张振山,北京中医,1997,(3):13 【评按】此证为患,风之与痰乃主要病因,顽邪阻络是基本病机。祛风通络饮虽系经验之方,但系在“牵正散”的基础之上加味组成。本方在临床运用上可根据不同兼证进行加减。经过75例1~3个疗程治疗后,治癒63例,占84%,好转7例,占9.3%,无效5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在治癒的63例中,经一个疗程而治癒者8例,2个疗程治癒者32例,3个疗程治癒者23例。临床证明,服用此方者,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程度越轻,疗程也越短。及时、系统地治疗多在1~2个月内彻底治癒。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多数患者难以完全治癒。
搜风通络缓挛汤 【药物组成】葛根30g、僵蚕10g、全蠍6g、白附子15g、蜈蚣1条、荆芥穗10g、防风10g、薄荷10g、白芷10g、川芎10g。 【制剂用法】蜈蚣焙乾研末冲服。余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4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内热加黄芩;痰多加浙贝母、竹茹;面肌痉挛者加钩藤、白芍;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黄芪;阴虚者加生地黄;纳少腹胀者加陈皮、砂仁。 【适应病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案举隅】某男,36岁。口眼歪斜2天,左侧眼睑不能闭合,露睛约3mm,闭目时左眼球转向外上方,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鼓腮时漏气,进食时液体从左侧口角流出,露齿困难,龇牙时嘴歪更剧,无半身麻木及不遂,无语言謇涩,5天前有外出受凉史。查血压15/11kPa,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左侧腮腺及颌下淋巴结不肿大,无硬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左侧)。辨证为风那中于太阳与阳明经络,筋脉失养。治以搜风活血、化痰通络、缓除挛急,用搜风通络缓挛汤治疗。经治1个疗程,左侧面部麻木消失,眼睑已能闭合,额部皱纹已出现,喝水己不漏水,病情大有好转。但胃纳欠佳,舌质淡红,苔白润,脉缓,于原方加砂仁10g,又服2周病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张长义、等。山东中医杂志,1997,(12):549 【评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范畴。太阳与阳明之经脉皆循行于头面部,当人体感受风邪后,此二经首当其冲受邪,风邪阻络,经脉失养而致口眼歪斜。自拟搜风通络缓挛汤系在“牵正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荆芥穗、防风、薄荷祛太阳之风;白芷、葛根祛阳明之风,葛根又善鼓舞胃中清气上行以输津液,使清阳得升,筋脉得以濡润,放能缓解面部肌肉之挛急;全蠍、蜈蚣、僵蚕为搜风剔络之要药,配川芎活血通络之功益著;白附子祛风化痰,善引药势上行而治头面之风。诸药合之,使风邪祛,经络通而病愈。临床观察显示,本病及时系统地治疗1~2个月可以彻底治癒,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者多数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清热解毒汤 【药物组成】银花20g、公英15g、野菊花15g、葛根15g、当归10g、赤芍10g、生薏仁20g、柴胡6g。 【制剂用法】上药水煎服,日服2剂,饭后温服。7天为1疗程。随证加减:发热口渴加花粉15g、生石膏15g;头痛加川芎10g;体痛加秦艽15g、胃纳不佳者加半夏10g、生麦芽15g;恶风寒者加防风10g。治疗期间若出现其它急症,以治疗急症为主。 【适应病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热毒内盛者。 【病案举隅】王某,女,23岁,当天晨起突觉右面部不适,右口角漏水,右眼不能闭合,右耳根部压痛阳性。查体: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脸不能抬举,右睑裂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变浅,不能做皱眉、鼓腮、吹口哨动作。右面部及右耳部压痛阳性,伴舌前2/3味觉减弱,右鼓膜充血,伸舌居中,四肢运动正常,语言清晰。脉浮,舌质尖红,苔中根薄黄,体温37.3℃。诊为右侧急性面神经麻痹,证属热毒内蕴,风火上扰,脉络失养。治以清热解毒,疏风通络。药用银花20g,野菊花15g,公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0g,赤芍10g,生薏仁20g,防风10g。日服2剂,水煎,每次服200ml,忌辛甘食品。服药3天,耳根部压痛消失,漱口已不漏水,可作鼓腮动作。前方日服3次,4天后面瘫症状基本消失,但强笑时仍有面肌不对称,嘱前药日服1剂,连服5天后,面瘫症状全部消失。 【资料来源】卢天奇、等。北京中医,1996,(2):53 【评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因外感风热之邪生者,属起居不慎使然,但亦有疲劳过度,情绪不佳,使体内阴阳失之于平衡,内热逐渐形成,从而最终导致风热上扰颜面、脉络和肌肤,造成面瘫恶果。此证若无其它因素,应果断辨证施治,急治其标,否则贻误治疗时机。本案例辨证准确,处方果断,大量投以清热解毒疏风之品,使热毒冰释,脉络逐渐通畅,同时辅以柔肝熄风濡养筋脉之品,使危厦趋复坚固。 拔罐疗法
作者:崔承斌、欧阳颀
(本文摘自《图解拔罐疗法》,人民军医出版社) 【概述】 面神经麻痹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面瘫一般指周围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歪向健侧,笑时口歪更明显;额纹消失,不能皱额;鼻唇沟平坦;眼不能闭合,露睛流泪;不能做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 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之“中经络”、“口眼歪斜”等病证范畴,多见于青壮年,如系中风引起,则多属中风后遗症。多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所致。 【诊断要点】
【治疗选穴及部位】 主穴:患侧下关、牵正、地仓透颊车、对侧合谷。 配穴:鼻唇沟平坦或面肌痉挛者配迎香、禾黪;鼻中沟歪斜配水沟;口角歪斜加承浆;露睛者配承泣;耳后疼痛或觉异常配翳风、听宫、风池;额纹消失加太阳、阳白、攒竹。 【操作穴法】 方法1
方法2
【注意事项】
【典型病例】 张某,男,2天前因感受风寒而左侧面部紧麻不适,吃饭漏饭、漏水,检查见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右侧,左侧鼻唇沟变浅,鼓腮、示齿时口角歪斜更甚,诊断为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治疗4次,诸症基本消失,为巩固效果,又治疗3次,恢复正常。 刮痧疗法
作者:崔承斌、欧阳颀
(本文摘自《图解刮痧疗法》,人民军医出版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颈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发病时,先为耳后疼痛,继则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嘴角向健侧歪斜,进食时食物常嵌在齿颊之间,喝水时常从口角流出。 本病属于“面瘫”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乃因风中经络,经气阻滞导致。 【治则】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法】采用直接刮法。 【工具】刮拭用油可选用正红花油或刮痧活血剂。 【取穴】 头面部:攒竹、阳白、迎香、颊车、地仓、人中。 项背部:风池、天柱、大椎、心俞、肾俞。 上下肢:合谷、太冲。 【刮拭手法】先刮颈背部、重点刮风池。再刮头面部,重点刮颊车至地仓。然后刮上肢合谷,最后重刮太冲。隔日1次。 【病例】患者,男,34岁。初诊:口眼歪斜1天,症见:右额纹变浅,右眼闭合不紧,右面感觉迟钝,口角歪斜左侧,吐词不清,口水时从右角流出,不能吹口哨,舌质暗红,脉弦紧。诊断:右侧面瘫,证属风邪中络,痰阻血瘀。治宜祛风解毒,化痰通络。刮痧治疗,3天1次,10次痊愈,完全恢复正常面容。 【疗程】5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治疗3周以上,病程持久者需长时间治疗。 【注意事项】
耳穴疗法(一)
治顽固面神经麻痹得癒
作者:周尔晋
(本文摘自《火柴棒医生手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安庆市供销系统有一妇女50余岁,患面神经麻痹长达8年之久,自以为终生不癒,上门为其治疗。我便取其双侧耳穴:面颊、上、下颌、口、神门、皮质下、肝、枕,另外在健侧脚背觅取一高升点(即特别痛的点),治疗40天,后又贴藏菜籽一次,可管用10天,终于治好此顽疾,使她恢复容貌,驱除痛苦。 这是我治面神经麻痹患期最长的一位,也是下功夫最多的一次。 面神经麻痹以早期治为好,但晚期亦未必不可治,要拿出“铁杵磨针”的精神,再顽固的慢性病也是可以治的。 耳穴图如下: 上下颌→颌(耳垂九宫格3) 面→面颌(耳垂九宫格5~6之间的长椭圆区) 耳穴压法:用火柴棒的头压住穴位,也可以用类似火柴棒头大小的圆钝器具。力道以患者能承受为佳,每次按压时间约心中默数到200的时间。压完一穴,再压另一穴。压完一耳,再压另一耳。主穴可以重压一次,或者一次压默数到400的时间。以压完后两耳均有火辣辣的胀热感为佳。
耳穴疗法(二)
面神经炎
作者:吴杞、欧阳颀 本病系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倍耳麻痹。中医称为“口眼歪斜”。 常因局部受风寒而起,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起病急,瘫痪前数日患侧耳后、耳内、乳突区可有轻度压痛,继之一侧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常于清晨漱口时突然发现漏水而发现本病,症见:面颊活动失灵,嘴唇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对侧。部分病例因在面神经管中的鼓索支被侵,出现病侧舌前2/3味觉障碍。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感受风寒之邪,经络受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取穴】 主穴:相应部位(口、眼、面颊、额)、肾上腺、三焦。 配穴:脾、肝。 【耳压方法】 辨证选取5~7个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压,以直压或点压手法按压,一般早期用直压法,恢复期用点压法,每次取一侧耳穴,2~3日1换,两耳交替进行,10日为1个疗程。 【典型病例】 史某,男,23岁,工人。左侧面部不适2天而就诊。2天前起床后突起上症,自觉面颊部沉紧不适,口角有歪,刷牙漏水,饮食滞留口内。诊时见语言不利,左眼睑不能闭拢,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面肌不能随意运动。诊断为面神经麻痹(左)。耳压:面颊、眼、额、三焦、肾上腺等穴,中等刺激,2~3日1次,两耳交替进行。5次后,左眼已能闭合,饮食不再滞留。经续治疗5次,全部恢复正常。 【按语】 三焦、相应部位为治疗的主穴,治疗时刺激量宜大,其余配穴可用中等刺激。周围性面神经炎早期治疗可单独耳穴贴压或耳穴电针治疗,可避免局部强刺激导致的面肌痉挛。本症急性期疗效显著,复发者仍有效,陈旧性者可用放血疗法较好。治疗期注意局部保暖,早晚自行轻轻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5~1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