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了感冒 |
|||
口述:胡维勤 |
|||
感冒,中医称伤风,是最常见的疾病,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很多人认为伤风感冒不算病,不治也能好。其实,千万不可轻视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百病之始”。《内经》中是这样说的:“故风者,百病之始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可见,风邪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它可以与寒结合成为风寒,与湿结合成为风湿,与热结合成为风热,等等。在疾病变化过程中,风邪导致的症状有眩晕、抽搐、肢体震颤、麻木等。 从西医的角度看,感冒被列入“世界十大疑难病症”。这是因为感冒病毒已经达一百多种,而且种类呈越来越多的趋势,要想完全认清这些病毒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治感冒也是不可能的。感冒还容易引起其它疾病,如喉炎、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可见,中西医虽然运行机理大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感冒与四时节气息息相关。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感冒多发生在季节转换和天气异常之时。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中医认为感冒因“外邪”而起,外邪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表现,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已适应了各季节之“气”。而一旦四时六气失常,非时之气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阴阳平衡,也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于是“真气不存,邪气乃侵”。 这就应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因为中医不仅辨病,而且辨人,辨气候万象。小的时候,家乡的一位老中医就特别善于“猜病”,他不仅可以通过诊脉“猜”病,还能根据气候预测流行病。 有一年春季,他告诉人们这一年得病的将是孩子,症状是发烧、气喘,而且一边脸蛋通红,另一边脸蛋发白。人们都不信,发烧怎么会单是一边脸蛋红呢?他并不理会别人的猜疑,而是让手下人抓紧备药,并准备了两个方子。他说,流行病一发,一部分人会找中医,另一部分人会去西医院。而从西医院出来的孩子将会小脸青白、虚弱、厌食、夜惊....于是,其中一部分还会再来找中医的,第二个方子就是给他们准备的。不久,第一批孩子“如约而至”了,真的是一边脸蛋通红,另一边脸蛋是白的!很快,第一批药就分发光了。他又让人加紧赶制第二批药。这时,那些从西医院回来的孩子也上门了,一个个小脸青白,啼哭不止,第二剂药就派上了用场。等第二批药发完了,这个春天就过去了。 在讲感冒治疗之前,让我们简单地辨一下“证”。根据病因不同,感冒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由风邪引起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这是那种“不治也能好的病”,只要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吃点常规的感冒药就可以了。但由于四时的气候不同,风邪的侵袭往往挟有不同的时气,遇到挟暑、挟燥、挟湿等,就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症状。 一些症状较轻的感冒可以在家里治疗,但一定要分清症状再用药,否则会事倍功半。我邻居家的女儿小李有非常好的疾病预防意识,去年秋天她看到办公室里七个人已经有三个先后感旨,而最先感冒的同事一家三口都中招,小李可不想和他们一样冷不丁就咳得面红气喘,多难受啊!所以,她喉咙一开始发痒就到附近药店买来感冒茶。哪知喝了两天后,不仅没有见效,反而开始发烧、头痛、腹泻。她非常不解,就跑来问我。问明情况后,我告诉她不该喝那个感冒茶,原因是当时节气干燥,她的感冒是风燥型的,应该祛风润燥,而她饮用的感冒茶则是清热利湿的,根本就是“反了症”,所以越喝越严重。 对于一些症状较重的病例,千万不可擅做主张,处理不当,甚至会有生命之忧。近来阅读《冷庐医话》,里边提到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自医致命的例子。公元 1101年,六十六岁的苏东坡从海南回来,在江苏仪征的渡口遇到了一位好友,这位朋友约他到附近的西山游览。这时盂。这时恰好是酷暑,苏东坡有些热不可堪,但又不好驳人家的面子。晚上,苏东坡觉得疲惫、燥热,就到舟外乘凉以解暑气,还服用了很多冷饮。半夜,他腹泻不止,凌晨已经虚弱不堪了。早饭时他特意服用了黄芪粥,感觉舒服了很多,中午又被朋友约去聚餐。在筵席上,苏东坡突然又腹泻不止,朋友见他身体不舒服就送他回船休息了。苏东坡懂些医术,认为是瘴毒发作,便自己开了个方子:人参、茯苓、麦门冬三味药,煮浓汁服用。三天后,苏东坡启程离开仪征,但病情日渐严重,各种药物都用尽了,也没什么效果,半个月后就病发身亡了。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苏东坡得的应该是肠胃型病毒性感冒。他久居海南岛,突然来到暑湿之地,先受热,后受凉,再加上连日劳累,所以引发疾病。如果他用清凉之药,慢慢调养几日就可以了。然而,苏东坡先是误食黄芪,后又用人参补气,犯了“虚不受补”的大忌,最后抱病而亡。大家知道,黄芪、人参、茯苓等皆是补药,而苏东坡的腹泻是受了外邪的侵袭,受了外邪自然应该驱除,这就像一个人家里突然闯进一条野狗一样,正确的方法是打开门将野狗赶出去,而一些人则采取关门打狗的方法,这样一来,狗急跳墙,家里的许多家具古董都被打碎了。苏东坡误食补药就是这样,外邪不除而食补药,结果将外邪补进了体内,越补邪越重,这就是他最后牙齿流血的原因,所以,与其说苏东坡是因病而亡,还不如说他是因医而亡。 可见,人有人性,药有药性,每味药都有不同的脾性,服用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哪怕是小小的感冒。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位感冒的学生,由于在以前的治疗中误用(早用)了甘草片,致使他一直高烧不退。 几天前,该患者因受凉感冒,发烧至38.5℃,浑身发冷,乾咳不停。医院给他开了阿莫西林、甘草片、安痛定,吃了两天没见效果。医院又为他输液,然而一直高烧不退。家长只好求助中医,通过朋友找到我。根据他的脉象,我辨证为:受寒感冒、郁而化热、肺宣降失常。于是,我给他开了一个处方,内有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桔梗、防风、白前、陈皮、蝉蜕、生姜。第二天复诊时,家长告诉我孩子晚上睡得很好,体温已经降到36.5℃,咳嗽也轻多了。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两张处方都用到了甘草,为何前后效果大不相同?原因在于甘草片用之太早。感冒初期,应以宣肺为主,而甘草片却有敛肺的作用,以致寒邪滞留体内,表邪不解,郁而化热,病程延长。 中医治疗感冒不仅注重药性,还要讲究药理和阴阳平衡。民国四大名医施今墨以治疗糖尿病著名,但在治疗感冒上也特别有心得。对于外感热性病,医家历来强调外邪。而施今墨说:“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蓄热,外感风邪,治疗时应既解表寒又清里热,用药时表里比重必须恰当。” 1928年初春,施今墨在天津遇到一个奇怪的病例。该患者五十多岁,十多天来一直高烧不退,中西医都看过,西医诊为“肠伤寒”,中医诊为“湿温”,什么药都吃过了,就是不见好。施今墨见患者口唇枯裂、面色发黑、呼吸急促、神志不清,脉象也很微弱。于是,他索要以前的药方,发现各种药都用过了:清解调和的、芳香通络的、消炎的、泻热的、通利二便的,那为什么病情日益严重呢?经过详尽辨析,施今墨发现前面的治疗中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处理不当。攻邪怕伤正,结果攻邪不力反留邪;扶正怕助邪,结果扶正不力正愈伤,导致正气衰微。他决定充分祛邪,大力扶正。他为病人开了西洋参以扶正滋阴,局方至宝丹以化痰、清脑、退热。当西洋参累计用了三两,局方至宝丹服了十丸时,者的高烧就退了,睡眠和饮食也日渐正常,头脑也清楚了。一周后,施今墨又为患者增添了一些食补,一个月后患者就痊愈了。 以上讲的大都是感冒中的疑难杂症,目的是为了纠正人们对感冒的轻视,以免耽误了就诊。但大部分的感冒都是常见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按摩等手段治疗,切不可急于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退烧针和静脉注射)。没有任何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杀死感冒病毒,这在西医药物学中已经讲得很明白。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已放弃了抗生素疗法,只有我们中国人还盲目崇洋,趋之若鹜。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例。1991年7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访问学者。他到美国后因为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经过全面检查和抽血化验诊断为流感。但医生只开了一张处方,让他去买了一小瓶Advil (布洛芬),这是一种不需要处方也能买到的感冒药。作者服药后不见效果,第二天又去医院,要求给开退烧针和输液。那位严守职责的医生回答道:“中国才作那样的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穴位按摩疗法。在这儿,我想讲一下我为溥仪治病的经历,正是这段时间我体会到穴位按摩对感冒的疗效。溥仪做了政协委员后,周总理要他到全国各地去参观一下,一同参观的还有他的弟弟溥杰等。组织上安排我去做他们的保健医生,当时我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谁,只知道他们是一些重要人物。当时参观团住在上海大厦,每人一个房间,我也单独住一间。被派去的第三天,下午五点左右,溥仪突然打电话说他发烧了,身体很不舒服。我马上赶了过去,见他舌苔发黄,脸色偏红,摸了脉,脉搏很快,我断定是感冒受凉。保险起见,我还为他量了体温,听了心肺,温度挺高----39.8℃,好在心肺没有问题。当时,治疗感冒的药就是感冒冲剂这些。我给他中用生姜、红糖、葱白做了一碗汤。喝了这个汤,我叫他一边躺下休息,我一边给他按摩头部的百会穴、太阳穴以及曲池穴、合谷穴。两个多小时以后,他就出汗了,体温慢慢降了下来,到了37.6℃。他很高兴地说,舒服多了,他在沈阳监狱的时候,感冒经常是两个多礼拜也好不了,现在两个小时就控制住了。第二天见他的时候,他要求我再给他按摩一下,说是按摩之后不仅头不痛了,而且全身都很舒服。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按摩不同的穴位,可以减轻不同的症状: 鼻塞:按迎香穴。 头痛:按合谷、内关、百会、涌泉穴。 咳嗽:按天突穴。 发烧:按曲池、合谷、内关、百会、涌泉穴。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感冒虽然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是轻症,休息几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量吃些感冒药就会痊愈。但极个别的重症感冒发高热还容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致死。我在大学读书时,我的一位同学就是因为感冒高热却被误诊,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心肌炎而死亡。同时,感冒还能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这些例子我已经碰到过好几个了,所以千万不要轻视感冒这个小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