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不要浪费口水 |
|||
口述:胡维勤 |
|||
前几天我去北京顺义讲课,休息的时候,一大群听众围了上来。这个问:“胡教授,吃什么钙最好?”那个问:“胡教授,善存一天应该吃几片?”有的问:“胡教授,哪个牌子的蜂胶最好?”还有的问:“吃素的人是不是应该多吃螺旋藻片?”一大堆问题,真让我有些应接不暇。于是,我对他们说:“大家说的都是好东西,不过,有一样更好的东西不知道你们珍不珍惜?”众人忙问是什么,我答道:“唾液,也就是口水。”众人一听,全都僵住了,我还看见有两个人的喉咙动了几下,我猜他们一定觉得很不雅观。 日常生活中,口水是不洁净的东西,只有怨恨或仇视某人时,才会向他吐口水。殊不知,口水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你吐掉的口水不知需要多少善存或蜂胶才能补回来呢。大家知道中医是怎么称呼口水的吗?“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从这些华美的词藻中,我们可以看出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内经》中说:“脾为涎,肾为唾。”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唾液就来源于人的这两个根本,你说重要不重要!明代的李时珍对唾液的认识更为具体,他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两窍通肾气。心气流于舌下为灵液。道家语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意思就是,唾液是由人体精气上升而形成的,它处在不断的运动变之中----溢、聚、散、降。这就像自然界的风云际会一样,水由下而上,溢成气,聚成雾,散为云,降为雨露,滋润大地万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样,升降循环,滋润著人的五脏六腑。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些抽象,让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知道,糖尿病在中医里叫“消渴症”。为什么叫“消渴症”呢?糖尿病是因为脾肾功能不好,不能产生足够的津液,脏腑得不到灌溉和滋润,虚火上升,患者就会经常感觉口干、口渴,所以又叫消渴症。 我曾经与一位西医谈起唾液对人体的重要性。他不以为然,并严肃地说:“你们中医就是想当然,任何结论都必须经过科学研究和分析化验的,可不能信口开河!”我说:“要不然我们打个赌,你去化验一下唾液的成分,看看它有没有我说的那些作用。”一个月后,我在电口话里问他:“你化验分析了吗?”他说:“没有。不过,我仔细查阅了一些科研贫科,发现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类成分---十多种酶,近十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等,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氨基酸、涎腺激素等,其中涎腺激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延缓人体的衰老......”这位医生十分激动,足足与我通了一个小时的电话,还一再感歎,中医真是太神奇了,有时间一定认真研究。 唾液对养生十分重要,古人总结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取了两个颇有意思的名字:一个诗情画意,就是李时珍说的“清水灌灵根”;一个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名叫“赤龙搅天池”。名字不同,意思一样,都是指用舌在口腔内搅动,等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将其送到丹田。可别小瞧了这个简单的养生之法,只要你坚持下去,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年益寿。更重要的是,它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还不用花你一分一厘!关于这一方法的益处,明代名医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说:“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有一位病人,五十多岁,他曾大便有血,花了几千块钱检查,都没查出问题,他不死心,又去找中医,可是那位中医又误开了热药,他服药后病情加重,身体虚弱不堪,脚也开始萎缩。他托人找到我,我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他的口腔和鼻子经常上火,头眩,肚子怕凉,大便忽乾忽稀,还时常出现腰膝酸软等症状。我诊断为“上实下虚”,也就是说,他的身体上半部分实,有火;下半部分虚,有寒。这是由于他身体内的津液不能升降聚散造成的。脾肾形成津液之后,本应下降去滋润脏腑,但由于循环出现了问题,津液不能下降,所以造成了上热下寒。既然身体不能让津液下降,那就人为让唾液下降,我就向他推荐了“清水灌灵根”。他回家后,停用了所有药品,一心一意用此法养生。他每天都会坐下来,闭目养神几分钟后,就开始“清水灌灵根”。一年之后,他所有的病都好了,身体也越来越强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