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易经》五行观中的养生智慧 |
|||
作者:杨力 |
|||
五行,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物质归类,所以是最唯物的。五行学说,和我国古代的许多学问都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易学、中医学、养生学,因为它提供了生命最基本、最朴素的物质基础,没有五行,我们的养生又将如何谈起呢? 易理对中医养生理念的影响,我理解主要体现在“阴阳平衡,五行和谐”这八个字上。其中阴阳平衡,是维系正常生命活动的最高原则;而五行和谐,是维持五脏六腑相互协调的总则。下面我就重点分析一下《易经》五行观中的养生智慧。
五行是什么 五行,最早被称为“五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关系密切的物质,主要用来归纳宇宙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左传》有“天生五才,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尚书》也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火。”对于五行的性能,《尚书》也作了归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 五行,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一种和谐的关系,维持著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也就是所谓“生克制约”关系,目的在于维持事物的平衡。 五行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依理可类推。 五行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脏与自然密切相关: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脉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肺,肺生肉
五行与阴阳的关系: 木(阳)、火(阳)、土(阴)、金(阳)、水(阴)
《易经》有一句名言,高度概括了五行与阴阳的关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产生阴阳气化),两仪生四象,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即萌生万物。
《易经》是五行的上源 《易经》奠定了五行的理论基础。 《易经》虽然没有对于五行的直接阐述,但《易经》的八卦中已经蕴含了五行的要素,并且认为五行的核心是阴阳。如乾卦为金,坤卦为地(土),巽卦为木,坎卦为水,离卦为火,艮卦为山(土),兑卦为泽(水),雷卦为风雷(木)。 《易经》还把五行与五方相配合,如“离(火)....-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易经》已把五行与万物作了初步归类,并与人体相对应,为中医藏象理论奠定了基础,如: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冑,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桑,为多白眼....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子母牛...... 《易经》首次提出五行之间的和谐关系,曰:“故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易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一至五代表五行生数,六至十(加五)代表成数,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洛书发展了五行理伦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河图和洛书。 关于河图和洛书,一直笼罩在神秘的色彩之下。相传一只背上负图的龙马从黄河中浮出,伏羲发现这图寓含著深刻的宇宙大道,并将图起名为“河图”,用以探索自然及社会的奥秘。 大禹治水时,洛水中浮出了一只背负文图的神龟,大禹看了深受启发,悟出了治理九州天下的办法,并将该图起名为“络书”。(《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与五行的关系最密切,我们通过河图与五行生成数来说明一下河图与五脏、五行的关系。 河图洛书强调下五行与阴阳的关系。如:“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合万物。”即水为至阴居下,火为至阳位上,木主升发而居东,金主收降而居西,土为成数之母而居中。就是说太极阴阳气化生五行,五行化生五脏。 河图洛书配五行图的意义。河图洛书认为土皆居中,五为万物之母,水数为一,代表阴,阴为阳之基,故生数起于一;火数为二,代表阳,阴阳水火相互作用才有木,故三数为木;有木之生发才有金之收成,故金数为四,可见河图洛书的生成数,象征五行即阴阳化生五行,五行衍生万物。而河图以天地合五方,洛书以阴阳合五行,充分表明五行与阴阳的密切关系。
天一生水与养肾智慧 水为河图的生数“一”,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祖,故水为天之始数,河图中的“一”数,居正北方,性属水,应人体的肾脏,肾水居北方属坎卦。 养肾智慧之一:肾水坎卦,虽属至阴之地,但并非纯阴,是一点真火(命火)合于两阴之间,易灭易凉,故而十分宝贵,提示要保护肾阳。 养肾智慧之二:提示要重视肾精。水性蛰藏,要加固肾精的封藏作用,《黄帝内经》说:男子四十而阴气自半”。说的就是男子四十以后,生殖以延续种族的任务已完成,重点在保精延寿,维护生命。 养肾智慧之三: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其精气上注于舌,舌下金津、玉液(廉泉穴)为肾水之上源,唾为肾液,乃长寿第一液,故从中年起应吞津以救肾液。 养肾智慧之四:肾为天一之水,水生木,肝属木,故肝肾有同源关系,养肾水以济肝木之阴,这对中老年人防治高血压有重要意义,因为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患者大多属于肾阴亏于下、肝阳亢于上(阴虚阳亢)的体质。 养肾智慧之五:肾阴为五脏阴之根本,肾阴关系著全身阴阳的平衡,因水为天数之始,万物之基,故顾护肾阴(精)为永葆青春的第一要义。 养肾智慧之六:坎卦属肾水,离卦为心火,坎离交泰,水火既济,是人体生命学中的重要环节,故养生学家极力推崇取坎填离、填精补脑,认为这样是返老还童的手段。什么是取坎填离?取坎填离是指人在出生前是先天八卦,即乾坤分主上下,出生后,就成了后天八卦,即离坎分主上下,坎卦一点真阳藏于两水之中,真火种矣(命火);离卦一点真阴舍于两阳之中,乃真水也,也就是说,人出生后,坎离水火交济,乾中一阳爻陷于坤宫而成坎卦,坎中一阴爻上济乾宫而为离卦,如是乾坤失去圆满而成为坎离。于是道家内丹返还理论主张取坎填离法,就是将坎中阳爻上填于离中,使离中虚还原为乾三满,把离中阴爻下交于坎,使坎卦复归于坤卦。也就是通过任督小周天的修炼,把坎中先天阳炁藏于下丹田,复经中丹田还归上丹田(大脑泥丸宫),这个过程道家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最终将后天八卦返还于先天八卦,这就叫取坎填离。 中医认为,五脏中心肾相交是非常重要的,心肾相交是心肾的水火既济,在《易经》是称为坎离交泰,坎属肾水,离属心火,水火相交气血相接是心肾相关的基础。临床上,心肾不交是常见病,主要有四大症状:心烦、失眠、梦多、遗精,病因主要是肾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那就要养肾阴敛心火,否则阴虚不制阳,心火就会上交,心肾水火就不能相交。对于这一类的病症,中医有一张非常有名的方子叫“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交泰丸(黄连、肉桂)。在日常的养生中,要注意养肾阴,静心神,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方:麦冬15克、生地20克、竹叶、栀子仁15克丶炙远志10克丶小枣10个,煎水服。
地二生火与养心智慧 河图的第二位数为火,火位正南方,属离卦。象征阳气,为水之动源。水为阴,火为阳,有了水还要有火,阴阳才能气化,万物始能生长,故火代表动力,代表温热阳性,与生命活动关系极大。火气通于心,故人体心火应离卦,是生命的热源。 养心智慧之一;火性炎上,故火忌耗散,人体之火除心火之外,尚有命门相火、肝肾龙雷之火等,皆以内敛为重,忌浮越。 养心智慧之二:心主藏神,《易经》提出“潜龙勿用”,“亢龙有悔”,都提示稚阳应护、盛阳宜潜,于生命学中有重大意义,故中国历代养生家皆注意敛神宁火以潜阳固阴。 养心智慧之三:中国历代养生家都注意心神内守,宁敛心火,如孔子提出“坐忘”,老子主张“虚无”,庄子强调“守一”,佛家讲究“禅定”,道家追求“炼己修心”,都为内敛离火的静功,内敛离火,保护心神,在人体生命学中有重大意义。 养心智慧之四:心脾应调和。火应心,土应脾,火生土,火与脾土的关系极大,所以养脾胃必须养心火,许多脾胃病表现为心脾不和,心烦胃嘈,中医在治疗上多从调和心脾入手。
天三生木与养肝智慧 木为河图“三”之数,木代表新生,标志著万物之萌动,象征著生命之始。故《易经》八卦以震卦应春,方位向东,应于人体的肝脏。 养肝智慧之一:人体肝属木,秉风雷之性,故肝为人体升发之生脏。肝气旺者意气风发,欣欣向荣;肝气虚者委靡不振,消极颓废,故人体生命力的旺盛和衰减与肝气的鼓动很有关系。 养肝智慧之二:风雷对大自然很有调节作用,应于人体的肝,肝对人体的阴阳气血皆有重要作用。肝能调节血量,《黄帝内经》“肝为否极之本”就是这个意思。 养肝智慧之三:肝藏魂。肝有调节心理的作用。魂与神、魄、意、志共为五神,分别由肝、心、肺、脾、肾五脏所主。魂的特点是与神同行(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有主谋略的作用(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所以肝气足的人,聪明善谋;肝气虚的人迟钝而少活力,这样的人就必须养肝木,尤其养肝生发之气。木喜条达,忌抑郁,故调节情志是养肝的关键。 养肝智慧之四:肝为木性,喜生发,故人应助其温升,晨练导引功有助于肝的温升。 养肝智慧之五:目为肝之外窍,肝气不虚则目不衰。
地四生金与养肺智慧 河图“四”为终数,象征万物有始必有终,有生长必有收肃,因为兑卦为西方,酉乃万物成熟之意。应于人体的肺脏。 养肺智慧之一:肺津四布,如兑卦的滋润,兑卦为泽,主滋润大地,人体肺金应之,滋润五脏,所谓“肺朝百脉”,尤其肺为水之高源,高源化竭则水津不能四布,所以润泽肺就是润泽五脏。 养肺智慧之二:肺主收杀,主万物之终收,肺应兑卦,处酉月,主万物之终收,应于人体的肺,主收宜降,所谓“肺主肃降”,所以,人到中年,肺气宜收敛,人的一生中,肝为升发之脏,主动,主升,损耗最大,衰退也最早,所以,人五十岁肝气即衰;反之,肺主收,耗损相对少,故衰老也较迟,所以八十岁肺才衰,比肝晚衰老长达三十年。 养肺智慧之三:肺主气,心主血,血的运送要靠心肺共同推动,所以人的一生中,肺气负荷也很重,所以中年以后尤应注意保护肺,不要随便耗散,应敛肺以顺其生理特性。气功中的采气,收气,就是保护肺气的重要措施。 养肺智慧之四:肺为燥金,燥气通于肺,燥最易劫伤肺津,所以润肺,尤其秋燥天气更要多润肺,保护肺津是养肺的重要内容。
天五生土与养脾智慧 “五”为河图之母数,土为万物之母,成数赖之以衍生,五位中央、象坤土,属土,脾与之相应。脾数为“五”。 养脾智慧之一:土应长夏,主“长”,一切生长都要赖之以土,土主“化”,所以万物的生化,包括木火金水的气化都要经过土的作用,所以土为万物生化之源,应于人,脾则为后天生化之本。所以人的一生都要健脾培土。 养脾智慧之二:在人体气机升降过程中,脾为枢转的中轴,左右著人体的气机升降。脾为巳土,胃为戌土,脾土主升,胃土主降,一升一降,一湿一燥,共奏脾胃升降、调理阴阳之功。所以,脾在调理人体气机的清升浊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养脾智慧之三:五脏中脾土的负荷极大,担负著水穀精气的消化及吸收的重任,因此脾气很容易衰弱,所以应节制饮食,保护脾土。
五行和谐是养生的大智慧 五行和谐指五行之间维持著正常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维持著正常的生克制约关系,生克制约的目的在于维持平衡关系。正如张景岳所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并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所以五行生克规律是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应用。 五行是阴阳的具体应用。因为五行也分阴阳,五行之间同样保持著消长转化关系。其中,五行制约的最终目的是维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这就是说,五行正常的和谐关系是生克关系,所谓“承乃制,制则生化”。一旦五行的生克制约关系被破坏,变成乘侮关系,就意味著五行和谐被破坏,即五行和谐关系被破坏。其后果:轻度则导致五脏功能轻度紊乱,主要为两个脏气偏旺、偏复,如肝弱肝旺。中度则导致脏腑功能中度紊乱,主要为两个以上脏气失调,如脾弱肝旺、肺失治节、不能肃降,如肝旺乘脾土反侮肺金,出现巅顶痛、腹胀,腹痛食少咳逆,治宜培土生金平肝。重度则导致五脏六腑功能紊乱。 五行生克的制约被破坏的原因: ①饮食偏颇:如过食酸或甘,长期可导致某脏气偏盛,从而引起生克关系的改变。如《黄帝内经》说:“过食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②情志过激:喜、怒、忧、思、悲、惊、恐可引起五脏脏气偏盛、偏衰,从而导致生克关系紊乱。如过喜、过怒引起肝气太盛,导致相关脏腑变化,抑郁引起木郁等等。 由于五运六气的关系,导致某一气气化太过、不及,从而引起五脏生克制化的改变,如土年太过,引起湿气太重,至脾旺肾衰,或燥化太过,致金旺肝弱等等。如风年风气大行,肝气太盛,导致肝旺脾弱,肺金破反侮,从而形成太过不及,胜复郁发。 轻度、中度失衡,经过生克制化的调整可以恢复平衡。如“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有胜必复,胜盛则复盛,胜微则复微。轻度失制,可通过五味补泻(食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进行调治。同理:辛胜酸(金克木),咸胜苦(水克火),酸胜甘(木克土),苦胜辛(火克金),甘胜咸(土克水)。 中度失制:导致疾病,要通过辨证论治,利用寒热温凉调整脏腑就要用药补。 重度失制:属于五运六气失调引起的,就要用运气制化规律纠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