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疼痛学科首席专家 王保国教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它是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后遗症,是带状疱疹病毒破坏脊髓后角细胞所致。约有10%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达50%至70%。
剧痛从何而来?
痛源一:周围神经病变
带状疱疹发病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及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热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以皮肤病变最严重的皮区最为显著,且热刺激痛觉过敏病人的疼痛分级和痛觉超敏的严重程度都显著提高,一些非伤害刺激(如温热、微冷)即可引起严重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疼痛皮区内可能存在着多种感觉方式,由此促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持续多种疼痛。
痛源二:中枢神经异常
带状疱疹并发症之一是无菌性脑膜炎,这说明带状疱疹在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同时,也可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放射性同位素PET技术对慢性疼痛病人脑活动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疼痛病人患肢对侧的丘脑活动降低明显,丘脑对疼痛调制环路的功能改变,这可能是导致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痛源三:精神因素
相关调查表明,25%的病人伴有失眠,20%伴有精神痛苦,如无助、沮丧等;大于50岁的老年病人中伴失眠者更多,占30%,明显多于4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精神症状是否与中枢神经病变有关?有些疼痛症状可能与精神状态有直接关系。
带状疱疹痛怎样表现?
当急性期皮疹愈合后,病变的皮肤常呈现红色、紫色或褐色。色泽消失后,常遗留灰白色瘢痕,有时也可发生严重疼痛而无瘢痕遗留。瘢退区一般表现为感觉减退,并常出现感觉消失,但是触摸刺激常引起明显的浅表组织痛(异常性疼痛),伤害性刺激可引起疼痛增强(痛觉过敏),或者对触摸的敏感程度增加(感觉过敏)。患者的疼痛常以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疼痛出现,常因与病变皮肤的接触而加重,例如极其轻微的衣物摩擦。除此之外,还可因体力活动、温度变化和情感压抑而加重。
缓解疼痛及恢复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西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要完全恢复正常是极其困难的。对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在于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对较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力争促进其完全恢复。
口服给药仍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缓释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有炎症时还要加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但哪种药物最有效,尚有待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
另外,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早期,神经阻滞配合三氧治疗同样有效。星状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阻滞及神经干阻滞均可依据疼痛部位的神经支配而选择应用。临床表现,70%至80%的病人在发病3个月内,用交感神经阻滞配合三氧治疗可使疼痛减轻。三氧具有良好调整神经、局部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的功效,将其注射到受损的神经根旁,缓解效果明显。
持续时间较长的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苦不堪言,不仅情绪低落、心理异常、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对于这部分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降低,可采用神经毁损方法以达到长期疗效的目的。如脉冲射频毁损技术,以其独特的间断热损毁方式,可只破坏外周混合型神经的感觉支而不破坏运动支,即打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但保留神经的运动功能,能及时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