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小宝贝,为什么会吃错了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盲目滥用例如,一出生刚满5天的男孩,其母听说牛黄解毒丸能“泻火”,便每天给他吃1粒。不料,服到第5粒时,婴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灰、严重吐泻、拒奶嗜睡,继而气急,经奋力抢救才化险为夷。也有的父母在婴儿出生一两天,就喂给黄连水,据说这样可“解胎毒”。其实这十分危险,因为若遇及婴儿遗传基因异常,就会诱发溶血性贫血,甚至危及生命。
大量服用一个出生刚 7 天的婴儿,因经常哭闹不休,父母就每天给他服1包小儿安,连服10包后发病,医生诊断为颅内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另一个4岁男孩,仅因腹痛而给服用驱蛔灵16片,结果因呼吸困难在手术中死亡。
存放不当有些家长不拘小节,服用药物后常将药瓶、药袋随手放在箱橱上、枕头边,或未加锁的抽屉内,年幼无知的小儿活动性强、好奇心重,喜欢将药物倒出来品尝一番,尤其是糖浆剂味道不错,糖衣片像糖果、巧克力,就大量服用,待家长发现,常已酿成大祸。例如,有一位小朋友,一次喝下2瓶非那根(异丙嗪)糖浆,睡倒在地,推不醒,呼不应;另一位小朋友一次吞服咳必清30片,口唇青紫,烦躁不安,抽动昏迷;还有的误服父亲用的氯丙嗪(冬眠灵)10多片,昏睡数日,险些送命;至于吞服母亲用的避孕片,更是屡见不鲜;也有的将脚癣药水当咳嗽药水喝,造成食管、气管严重灼伤;还有的误服了老鼠药、农药等,往往因服药多,就医迟,中毒深,而不幸致残、致死。
广告误导不少药品广告的设计与宣传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最为突出的是报喜不报忧,几乎只字不提该药有何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甚至夸大其效用,致使有些人信以为真,按广告服药,结果大上其当。如有人服“有机锗”中毒。
为防患于未然,家庭中使用的药物必须妥善保管,放在抽屉内或箱橱内务必上锁。对于灭虫、灭鼠药或农药更要严加收藏,以确保家中宝宝有个安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