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民间偏方搜索

    搜索偏方:
    偏方分类:内科 外科 肿瘤 皮肤 五官 妇科 男科 儿科 保健 药酒 其他
    民间偏方 / 其他 / 中医养生 / 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
    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

    作家梁晓声先生为人们立下了许多文字碑:《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浮城》、《年轮》、《父亲》、《母亲》等数十部中、长电篇小说与影视剧,计700余万字。作家用道德的尺度看待社会,梁晓声希望自己是真善美的张扬者、讴歌者。
    写作、读书之外,粱晓声经常开展一些体脑交替、动静交替的活动,比如打网球、游泳等。听音乐、物品收藏、观赏花卉或艺术作品,这些雅好,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调理,能消除疲劳、排除杂念、增强食欲等等。品茗是梁先生的另一爱好,他说饮茶与养生是相通的,茶可以使人健脑怡神,这一功能恰是养生所需要的,但喝茶的分量不能太多。

    身体是本钱,梁晓声对健康非常重视,他是个善于修身养性的人。他觉得修身、养性是两个概念:“修身”是养生学意义上的问题。虽然中年人知道养生的重要性,但却无法实施,因为没有时间。退休之后,才有太把时间从事各种养生活动。“养性”强调的是某种思想方法,通过思想精神,滋润人的灵魂,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进行自我心灵安慰,学会做一套心灵保健操。他经常这样做一一受到挫折、阻涩的时候,心里极其敏感,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可放开眼光看,实在是不足论道,于是很快就豁然开朗了。
    能不能做到“养性”是有前提的。梁晓声说:第一,必须是有阅读习惯的人才能做到这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记载的至理名言,都是一种间接的教育。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会修身养性的。第二,是那些关注生活的人,同时也关注他人命运的人,才能把自己与他人在比照过程中,得出自己既不是最了不起;也不是最无能,既不是最悲惨,也不是最幸福的人的结论。第三,适合那种能够懂得限制自己各种或某种欲望的人。欲望十分强烈、不善于限制的人,做不到修身养性。反过来,它又在提醒人们限制自我的重要性。比如对金钱、高消费、享乐,作为一个、明智的人,他已然是个大款、富翁,也应该懂得人的任何一种欲望野心过分强烈相膨胀对人都是有害而无益的。梁晓声对传统养生中的静神、愉神和养神的保健方法很是赞同,因为不仅能够保持心态平衡,使神经系统处于融洽舒徐的正常状态,而且还能使气血冲和、外濡肌腠、内溉脏腑,起到防疾抗衰的功效。梁先生的修身养性更多的是为别人着想。他的工作涉及到其他人,比如按期要完成的本子,一部小说或文章到了截稿日期交不上,编辑怎么办?看到批判自己的文章,他能不被其言论影响心情和左右风向,即使是攻击、侵略性的语言,也不会影响他的写作。“作家必须以平常心对待外界的评论,把生活在别人的评头论足中视作一种正常的活法,就如运动员习惯于赛场上那些合理与不合理的冲撞一样。”灰暗的心理是心理健康的大敌,忧心忡忡、悲凉寂寞、饮恨报怨以及为名利、功过、财货及佞妄等的嫉忌诱扰而动辄雷霆大发或萎靡压抑等,是导致损寿致衰和疾病勃发的主要原因。只有愉悦精神,祛病健身,才能感受到清新自然的生命之力的超然神韵。所以,梁晓声说:“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以达到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塑造,没有一个不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是思想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0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广告合作QQ:41415006 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