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药品大全
    • 本草纲目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酒方大全
    • 验方大全
    • 民间偏方

    民间偏方搜索

    搜索偏方:
    偏方分类:内科 外科 肿瘤 皮肤 五官 妇科 男科 儿科 保健 药酒 其他
    民间偏方 / 其他 / 中医养生 / 四时宜忌
    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四时宜忌

    四时宜忌
    《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段话说明了,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周礼·天官》中亦云:“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这种因时择味的主张至今乃为群众所喜用。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升发,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荽、鼓等,使聚集一冬的内热散发出来。在饮食品种上,也应由冬季的膏梁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冬季一般蔬菜品种较少,人体摄取的维生素往往不足,因此,在春季膳食调配上,应多采用一些时鲜蔬菜,如冬种绿色蔬菜春笋、菠菜、芹菜、太古菜等;在动物性食品中,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中医还主张:“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人们往往会食欲降低,消化力也减弱,大多数人厌食肥肉和油腻等食物。因此,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尽力引起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故宜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宜多食甘酸清润之品,如绿豆、西瓜、乌梅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否则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患,这点对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此外,夏季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
    秋天,气温凉爽、干燥,随着暑气消退,人们从暑热的困乏中解脱出来,食欲逐渐提高,再加上各种瓜果大量上市,应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因气候干燥,在饮食的调理上,要注意少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皆要注意。宜食用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此是主张秋季早晨要多喝点粥。
    冬天,气候寒冷,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饭菜口味可适当浓重一些,有一定脂类。因绿叶蔬菜较少,故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为了防御风寒,在调味品上可以多用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此外,炖肉、熬鱼、火锅亦可多食一点。冬季切忌粘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对于体虚、年老之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机。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6-2010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删除!
    三九中医药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广告合作QQ:41415006 联系邮箱:17so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