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一种焦虑障碍,简称PTSD。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精神病学会1980年颁布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其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三组症状:再度经历情境(通过痛苦的回忆、梦境或幻觉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逃避或无动于衷的反应(一直逃避和创伤事件有联系的事物,或者对通常的反应无动于衷)、更多的刺激症状(难以入睡、高警惕性、夸张的受惊吓反应等)。人们如果具有以上三组症状中的一种,就可以鉴定为PTSD。研究表明:大约75%的人都可能亲历、目击、或遭遇过一次足够称得上为创伤的事件,例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暴力袭击、躯体虐待等,这些事件严重威胁或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发生后,灾区人们面临着亲人丧失、流离失所、生活物质缺乏,甚至生命危险等多重灾难,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可能包括创伤后的压力紊乱、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感、丧失感等等。在成都温江上大学的表妹告诉我“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宿舍里,感到大楼摇晃得很厉害,跑的时候我腿都是软的,当时吓惨了!地震后教学楼严重裂缝,只能睡在篮球场上,整夜无眠!”在成都市区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地震发生时自己刚好穿着高跟鞋,跑也跑不动,许多人都吓哭了,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地震后停水,大家开始大量购买饮用水,弄得人心惶惶!”
在这次地震中,由于许多学校教学楼坍塌,学生成为伤亡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灾难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的创伤将比成人更严重地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可能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PTSD的危机干预可以缓解精神和躯体症状,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由于危机干预具有及时性特点,因此在第一时间内对幸存者开展心理援助也非常必要。目前主要的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想象回忆治疗、心理疏泄,以及其他心理治疗技术的综合运用。
值得欣慰的是,我看到相关部门已组织抽调专业心理医生前往灾区进行心理援助和干预;一些民间心理学志愿者也已经开始行动,通过网络提供危机干预调试手册、进行灾后心理预防和评估、在线心理咨询等,齐心协力为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