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气功外气疗法》

    《 气功外气疗法》全书


    《气功外气疗法》第四节 外气疗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 外气疗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适应范围

    气功外气疗法是医者用一种特殊的“气”与“力”调整患者机体的治疗方法。因为人的脏腑组织,生命活动无不与“气”相关,所以当机体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时,都应进行“气”的调整,使其尽快痊愈,故本法的适应范围较广。对气的本质、作用机制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临床实践经验与国内已经进行的实验研究来看,其治疗效果取决于医生的气功功力大小以及患者机体对气功之“气”的反应情况。有些经络、穴位很敏感的人,虽患有很复杂的病症,外气治疗往往产生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奇效;有些经络不太敏感的人则需经过医生多次外气激发、调整,使其经络逐渐敏感,气机活跃、同步,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据临床经验与科学试验证实该法对内、外、妇、伤、五官、儿科等多种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头痛、胃痛、胸痛、腰痛、咳嗽、便秘、乳痈、痛经,以及感冒、胆囊炎、高血压、脉管炎、盆腔炎、近视、气功偏差等。

    二、注意事项

    (一)医者在频繁地发放外气之后,由于发放外气时耗气、消耗能量,就会有疲劳乏力、头晕、四肢寒冷、肝区或小腹不适等感觉,这意味着入不敷出,会影响医者自身的健康。所以发气治病时间不宜过长,一天中发气治病人数不宜太多,要根据自己的功底和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掌握。并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经常呼吸新鲜空气,以补充能量,调整气机,引气归原。

    (二)医者在患病、身体虚弱、疲劳、过饥过饱,醉酒或大喜、大悲、大怒等情况下,不可发放外气治病。在发气后不要立即用凉水洗手、洗澡。

    (三)患者紊乱的气机和病气,可以侵入医者体内干扰其气机,而感到某些部位不适,乏力、酸、胀、痛、麻等,要及时用排放秽气的方法驱出邪气,并及时调整自身的气机,使之尽快趋于正常。特别是癌症患者,对医者气机干扰更大,要注意少发或不发外气治疗。

    (四)患者要密切与医者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患者要排除杂念,调整呼吸,放松身体或接受外气的部位,以创造充分接受外气的条件。

    经络敏感的患者接受外气后很易有气感或动象等气效应;有的人不太敏感,经过几次治疗,也可逐渐敏感起来。对外气无任何感觉或动象者也可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有气感和动象者,由于身体和疾病的关系,有时效果也不佳。医者要实事求是的对患者讲清楚,不要片面宣传气感、动象等是治疗效果的标准,以免引起患者的误解而影响疗效。

    (五)气功外气疗法亦非万能,对某些病或某些病的某种类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可以治愈,有的可以缓解症状,起辅助治疗作用。故临床治病时对一些急性病和病情严重的患者一般要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不要搞吹嘘、迷信而贻误病情。

    (六)治疗各论中“辅助练功”的功法,是患者自行锻炼,辅助医者发功治疗的功法。一般要按照顺序锻炼,每日练2~4次,或遵医嘱。

    把 "第四节 外气疗法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气功外气疗法] 第三节 外气疗法与推拿针灸的关系
    下一篇: [气功外气疗法] 第一节 中医理论与外气疗法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