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气功外气疗法》

    《 气功外气疗法》全书


    《气功外气疗法》第一节 丹田与三关

    第一节 丹田与三关

    丹田

    【位置】丹田有上、中、下三个。下丹田又称气海、神炉、天根等,在脐下1.3寸,向内3寸处。中丹田又叫黄庭、上金、玄窍,在膻中穴内3寸处。上丹田又叫乾顶、天谷、内院、泥丸,在印堂穴内3寸处。《大成捷要》认为穴位的大小是“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有人也认为丹田是指人身体的三个部位,即下丹田在会阴穴至气海之间,中丹田在神阙至膻中之间,上丹田在两眉间至额颅之间。

    【应用】丹田是练气功培养真气和凝聚真气,筑基通周天,气行任脉的重要穴位。又是发放外气以激发、调整病人气机的重要位置。

    (一)下丹田为气功练精化气,意守的重要穴位,古人有“凝神入气穴”之说,即意守下丹田的练气方法。用外气调整患者逆乱的气机时,必引导其气归于丹田,这叫引气归原。向下丹田发气有鼓舞、激发、聚练气机,驱除邪气的作用。

    (二)中丹田为气功练气化神的地方。练功或外气导引气机,若不得法而使气上逆于中丹田,凝聚而不散,常可引起胸闷、胸痛、憋气等症。

    (三)上丹田是气功练神还虚之处。意守上丹田可以益智,能开发人脑的潜能。但功夫不到或处理不当,意守此处常可引起头痛、头晕。从印堂穴,以震颤手法向上丹田发放外气,有催眠、安神、调整上焦气机的作用。但用三点拉线法发气,常可引起病人头晕、头昏、或昏厥等症状,应当注意。

    三关

    【位置】三关是在背部督脉路线上的三个重要穴窍。尾闾关,又称辘轳关,在尾闾骨端,肛门之后上方,该处有长强穴。夹脊关,在命门之两侧,夹脊是穴。玉枕关在脑后枕骨下入脑处。

    【应用】三关穴是练小周天气行督脉最不易通过之处,故又名铁壁。在气通三关时,首先是顺其自然的运行,有时很顺利,但有时则会遇到气机受阻。如尾闾关遇到障碍时,则有尾骶部酸痛、沉重和气机冲击此处而不通的感觉。此时一方面可以轻轻用意把气上引,一方面采用吸气、抵舌、提肛之法,使气通过。气至夹脊关一般比较容易通过,但少数人此处有病,则可出现酸痛、腰脊似折之感觉。玉枕关气阻最为常见,表现为颈部板硬,枕部沉重、酸痛,或似贴物,凝而不散。此时可闭目上视,微微仰头,以意引气通过即可。气通三关时,若功力不足,气机无力通过,不可随便意引。若患者气机紊乱,任督两脉气机受阻,可以发放外气于三关处,有激发、调整督脉之气的作用。所以三关也是治疗颈、腰、骶尾部疼痛的重要穴位。

    把 "第一节 丹田与三关"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气功外气疗法] 第三章 穴窍
    下一篇: [气功外气疗法] 第二节 常用经穴与奇穴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