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全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第六节 慢性鼻炎

    第六节 慢性鼻炎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常见的原因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的影响;职业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烟酒过度,长期疲劳,精神紧张,多种维生素缺乏,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药物性鼻炎等。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询问病史:局部及全身疾病史,工作环境及不良习惯和鼻腔用药史。

    2.交替性、间歇性鼻阻:鼻阻昼轻夜重,夏轻冬重,常伴有头痛,头昏,轻度嗅觉减退,鼻涕增多等症状。鼻涕初

    期为粘涕,继发感染时为粘脓涕。可经鼻咽部流向呼吸道引起慢性咽炎而出现咳嗽,咽部不适,重者诱发气管炎及肺炎。

    3.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表面光滑湿润,下鼻甲肥大,下鼻道常见有粘脓性分泌物。鼻甲粘膜柔软而有弹

    性,探针触之可凹陷,用1%麻黄素涂搽收缩敏感。

    4.注意与血管舒缩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相鉴别。

    二、中医学

    慢性鼻炎属中医“鼻窒”范畴。

    1.病因病机:本病因外感寒热之邪,伤于皮毛,肺气不利,壅寒鼻窍而致。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不足,卫阳不固,则易受邪毒侵袭,失去清肃功能,以致邪滞鼻窍;或饥饱劳倦,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化不健,失去升清降浊之职,湿浊滞留鼻窍,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鼻窍窒塞。又体虚之人,正不胜邪,外邪侵犯鼻窍,邪毒久遏,阻于脉络,以致气滞血瘀,鼻塞加重。

    2.辨证依据: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肌膜肿胀,甚至鼻甲硬实不消,凹凸不平,但鼻腔内无新生物堵塞,病情反复,经久不愈,甚而嗅觉失灵。

    3.临床分型

    (1)肺脾气虚型:交替性鼻塞,或鼻塞时轻时重,流清涕,遇寒加重,头微胀,鼻腔肌膜肿胀色淡。可伴咳嗽痰稀,气短喘促,舌淡苔薄白;或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时溏,舌淡苔白,脉缓弱。

    (2)肺热蕴积型:交替性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黄而稠,遇热加重。鼻粘膜充血明显,色红较深;鼻孔干燥,呼气灼热,头痛或胀,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3)气滞血瘀型:鼻甲肿实色暗,呈桑椹样,鼻塞持久严重,嗅觉迟钝,流涕黄稠或粘白。可伴头胀痛,口干咽燥,耳鸣不聪等。舌红或有瘀点,脉弦。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根除病灶,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2.1%麻黄素点鼻或加用呋喃西林或扑尔敏混合应用。

    3.0.25~1%普鲁卡因或5mg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2ml行下鼻甲封闭或鼻丘注射,间日1次,5次为1疗程。

    4.可配合各种物理治疗。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虚者宜补,热者宜清,瘀者宜散。

    2.治疗方法

    (1)肺脾气虚型:①外治:a.用鹅不食草、川芎、细辛、辛夷花、青黛各等分研末吹鼻,每天3~4次。B.用鹅不食草100g,樟脑5g,共研细末,以薄绢包裹药末少许塞鼻,每天换药1次。②内治:用党参20g,黄芪20g,茯苓15g,白术10g,五味子10g,诃子10g,桂枝10g,白芍5g,苍耳子

    10g、葶苈子15g,蝉退10g,薄荷5g,白芷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③针灸治疗:针刺迎香、合关、上星穴,留针15分钟,隔日1次。艾灸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气虚配肺俞、太渊,脾虚配脾俞、胃俞、足三里,隔日1次。

    (2)肺热蕴结型:①外治:用葛根30g,麻黄20g,桂枝15g,白芍15g,苍耳子30g,辛夷花15g,白芷12g,细辛6g,生石膏30g,黄连10g,黄芩15g,甘草10g,浓煎3次,取汁浓缩后加入蜂蜜60g。每日用棉签蘸药涂于鼻腔2~3次。②内治:用菊花15g,白蒺藜15g,蔓荆子15g,石膏25g,知母10g,黄芩10g,花粉10g,苍耳子10g,夏枯草20g,白芷10g,僵蚕10g,藁本10g,辛荑花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气滞血瘀型:①外治:用川芎500g,鹅不食草500g,苍耳子100g,辛夷花100g,白芷150g,薄荷100g,水煎2次,药液混和再浓缩成1500ml,过滤消毒,滴鼻,每日3~4次,每次1~2滴。②内治: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苍耳子、白芷、辛夷花、石菖蒲、丝瓜络各12g,穿山甲、红花、薄荷各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主要病理改变为鼻粘膜及鼻甲骨增生肥大。

    【诊断】

    1.有慢性单纯性鼻炎史,病因未除。

    2.鼻阻比单纯性鼻炎重,为持续性,伴有头痛,头昏,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失眠,耳鸣,听力下降等。继发鼻窦炎时,粘脓涕增多,经鼻后孔下流,刺激咽喉粘膜引起慢性咽喉炎。

    3.鼻腔检查:鼻粘膜肿胀,典型者苍白或紫红,表面粗糙不平,结节状,探针触之不易凹陷,1%麻黄素收缩不敏感。后鼻孔镜检查为下鼻甲后端肿大,为桑椹状。

    4.应与后鼻孔息肉、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相鉴别。

    【治疗】

    1.下鼻甲粘膜下注射硬化剂:以15%氯化钠、50%葡萄糖或5%鱼肝油酸钠0.5~1ml,每周1次,3次为1疗程。于下鼻甲粘膜下注射,双侧交替进行。

    2.下鼻甲粘膜冷冻或激光治疗:使肿胀的下鼻甲粘膜坏死脱落,以改善通气功能。

    3.电烙术:局麻后,用电烙针压紧下鼻甲粘膜,使表面结焦痂,1周后焦痂脱落,下鼻甲逐渐变小。

    4.手术:经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行部分下鼻甲粘膜切除术、下鼻甲骨截除术、或中、下鼻甲部分截除术。

    把 "第六节 慢性鼻炎"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第五节 急性鼻炎
    下一篇: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第七节 萎缩性鼻炎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