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中医养生学》

    《 中医养生学》全书


    《中医养生学》第三节 保健灸法

    第三节 保健灸法

    一、保健灸法的概念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

    保健灸法,流传已久。《扁鹊心书》中即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说明古代养生家在运用灸法进行养生方面,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时至今日,保健灸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一经停止施灸,便无遗留感觉,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因而,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

    二、保健灸的作用

    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先天、后天,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

    (一)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真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指出:“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三、保健灸的方法

    艾灸从形式上分,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三种;从方法上分,又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三种。保健灸则多以艾条灸为常见,而直接灸、间接灸和悬灸均可采用。

    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一般说来,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施灸的时间,传统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椎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实际应用时,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体质强音,宜用大炷;体弱者,宜用小炷。

    四、保健灸常用穴位

    一般说来,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于保健灸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不宜针刺的穴位。兹举例如下:

    1、足三里 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灸法:用艾条、艾炷灸均可,时间可掌握在5~10分钟。

    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使灸疮延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

    现代研究证明,灸足三里穴确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影响。

    2、神阙 位于当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灸法,灸七至十五壮,灸时用间接灸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寿延年之功。

    3、膏肓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常灸膏肓穴,有强壮作用。灸法:艾条灸,15~30分钟。艾炷灸7~15壮。

    4、中脘 位于脐上四寸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一般可灸七至十五壮。

    5、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取穴。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寿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灸三至七壮。其他如针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均可施灸,具有强身保健功效。

    把 "第三节 保健灸法"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中医养生学] 第二节 针刺保健
    下一篇: [中医养生学] 第四节 保健推拿按摩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