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外科学》全书


    《中医外科学》第五节 精浊

    第五节 精浊

    精浊是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并伴有会阴部、腰骶部、耻骨上区等部隐痛不适等。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也可将其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四类。

    [病因病机]

    急性者多由饮食不节,嗜食醇酒肥甘,酿生湿热,注于下焦;或因外感湿热之邪,壅聚于下焦而成。慢性者多由相火妄动,所愿不遂,或强忍不泄,或被阻中断,肾火郁而不散,离位之精,化成白浊;或房劳过度,以竭其精,精室空虚,湿热从精道内侵,湿热壅滞,气血瘀滞而成。病久,相火伤及肾阴,肾阴暗耗,可出现阴虚火旺证候;亦有体质偏阳虚者,久则火势衰微,易见肾阳不足之象。

    [诊断]

    多见于青壮年。急性者,发病急骤,寒战高热,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常有尿频、尿痛及直肠刺激症状。形成脓肿时常发生尿潴留。直肠指检:前列腺饱满肿胀,压痛明显,局部温度增高。

    慢性者,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三者中除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有尿路感染症状外,其余临床症状几乎没有差异。主要症状为尿频,排尿后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此外,部分患者因病程过长而忧虑,常出现头昏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功能障碍,早泄,阳痿等症状。

    辅助检查:急性者,尿道口溢出的分泌物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涂片可找到细菌。慢性者,前列腺按摩液镜检白细胞增多,pH>10,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前列腺液培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固定的致病菌生长,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无致病细菌生长。前列腺痛,则前列腺液镜检及培养均正常。

    [鉴别诊断]

    (一)慢性子痈(附皋炎)阴囊、腹股沟部隐痛不适,类似慢性前列腺炎。但慢性子痈(附睾炎)附睾部可扪及增粗触痛的结节。

    (二)精癃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尿频且伴排尿困难,残留尿增多。

    (三)血精(精囊炎)精囊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发生.除有类似前列腺炎症状外,还有血精及射精疼痛的特点。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热蕴结尿频,尿急,尿痛,有灼热感,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浊溢出,会阴、腰骶、睾丸、少腹坠胀疼痛;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尿频,尿急,尿痛,有灼热感;湿热侵人精室,迫精外出,故见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浊溢出;湿热蕴结,气机失调,经络不畅,故见会阴、腰骶、睾丸、少腹坠胀疼痛;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气滞血瘀少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疼痛,或有血尿、血精;舌紫或有瘀点,苔白或黄,脉沉涩。

    辨证分析:湿热壅滞日久,瘀血败精阻于精室,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见少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甚或疼痛;瘀阻络塞,血溢脉外,或瘀久化热,络伤血出,故见血尿或;血精;舌紫或有瘀点、脉沉涩为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

    方药:前列腺汤加减。

    (三)阴虚火旺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浊滴出,遗精或血精,阳事易兴;腰膝酸软,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阴虚火旺,虚火扰及精室.迫精或血外出,故见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浊滴出,遗精或血精,阳事易兴;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失所养,故有腰膝酸软;肾阴不足,不能生髓上盈脑海,故见头昏眼花;心肾不交,故见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四)肾阳虚损,阳痿早泄,甚或稍劳后即尿道有白浊溢出;头昏神疲,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肾阳虚损,命门火衰,阳事不振,故见阳痿;精关不固,故见早泄,甚或稍劳后即尿道口有白浊溢出;肾虚气亏,脑失所养,故伴头昏神疲;腰失所养,故见腰膝酸软;阳虚失去温煦,故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脉沉细为肾阳虚损之象。

    治法:温肾固精。

    方药: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加减。

    二、外治法

    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证者,可采用下列方法:

    (一)金黄散15—30g,山芋粉或藕粉适量,水200mL,调煮成薄糊状,微冷后(43℃)保留灌肠,每日1次。

    (二)葱归溻肿汤坐浴,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亦可用温水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三)野菊花栓塞人肛门内约2.5—3cm,每次1枚,每日2次。

    [其他疗法]

    慢性前列腺炎尚可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一、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

    二、理疗、局部超短波透热,或局部有效抗生素离子透人治疗。

    [预防与调摄]

    1.急性前列腺炎禁忌前列腺按摩,以免炎症扩散。

    2.急性期忌房事,慢性者应建立合理的性生活,避免频繁的性冲动,戒除手淫恶习。

    3.禁酒,忌过食肥甘及辛辣炙博食物。

    4.慢性病患者应调节情志,积极有规律地治疗,保持乐观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5.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要久坐或骑车时间过长。

    6.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结语]

    精浊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炎。其特点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伴会阴、腰骶部、耻骨上区等隐痛不适。主要病机为湿热壅滞、气血瘀滞、阴虚火旺或肾阳虚损,本虚标实。应区分急性与慢性病变,慢性者要区分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并与慢性子痈、精癃、精血相鉴别。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方用前列腺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并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肾阳虚损证,治宜温肾固精,方用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加减。

    把 "第五节 精浊"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中医外科学] 第四节 水疝
    下一篇: [中医外科学] 第六节 精癃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