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具有补虚扶弱作用,功能治疗人体虚损不足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可叫做补益药。
补虚药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配合袪袪邪的药物,用于邪盛正虚的病人,以达到扶正袪邪的目的,从而战胜疾病;另一个方面是用于人病体虚的病人,能增强体质,消除衰弱的症状,辅助机体的康复能力,使之能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因此,补虚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决不是消极地用于“延年益寿”,对于在身体健康、机体活动能力正常的情况之下,就不须服用这类药物。
补虚药主要用于虚症。所谓虚症,一般说来,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等不同类型。补虚药根据它的效髓及应用范围,一般也分为补气药、助阳药、养血药、滋阴药等。
在临床上用药,主要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而予以不同的补虚药,如气虚补气,阳虚助阳,血虚养血,阴虚滋阴。但阳虚的,每多包括气虚;而气虚的,常易导致阳虚。气虚和阳虚是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阴虚的每兼血虚;而血虚的,常易导致阴虚。血虚和阴虚是表示体内津液的损耗。这说明人体气血阴阳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益气和助阳,养血和滋阴,又往往相须为用
。并且某些补气药兼有温补助阳的作用,而补血药大多也有滋阴的功能,所以在临床上遇到阳虚的病症时,往往用助阳药兼用补气药;遇见阴虚的病症,也常常滋阴药与养血药同用。更有气血两亏,阴阳俱虚,则补虚药的使用,更须兼筹并顾,灵活掌握,用气血并补或阴阳两补的方法。
此外,补虚药对实邪未尽的病人,应予慎用,以免病邪留滞。
补气药,又称益气药,就是能治疗气虚病症的药物。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倦怠,大便泄泻,食欲不振,脘腹虚胀,甚至浮肿、脱肛等症;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足,则少气懒言,动作喘乏,易出虚汗。凡呈现以上症候,都可用补气药来治疗。
补气药又常用于血虚的病症,因为气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时,必须运用补气药,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速固”。所以,临床上有“血脱益气”的治法。
补气药如应用不当,有时也会引起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必须注意。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等症。
人参功能大补元气,所以常用以挽救气虚欲脱之症。临床上如遇气息短促、汗出肢冷、脉微细,或大量失血引起的虚脱等危急的症候,可单用一味人参煎服,以补气固脱;如阳气衰微,又可与附子等同用,以益气回阳。
2.用于肺虚气喘。
肺气虚则呼吸短促、行动乏力、动辄气喘。本品能补肺气,可用于肺虚气喘,常与蛤蚧、胡桃肉等同用。
3.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腹胀满,以及久泻脱肛等症。
人参能麸舞脾胃的元气,对于脾胃虚弱之症,也用为要药。用于倦怠乏力,气虚脱肛等症,常与黄耆、白朮等配伍;用于纳呆、腹胀、泄泻等症属于脾虚的,可与白朮、茯苓、山药、莲肉、砂仁等配伍同用。
4.用于消渴,热病耗伤津液等症。
人参能生津止渴,故可与生地、天花粉配伍,用于消渴;如高热大汗后,气伤液耗而见身热口渴者,还可与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等同用,这是取它的益气生津作用;如属热伤气阴,口渴汗多,气虚脉弱者,又可用本品与麦冬、五味子相配伍,以达益气养阴而敛汗之功。
5.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仲、失眠等症。
人参功能益心气、安心神,凡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等属于气血两亏、心神不安之症,往往用为要药,常与养血安神药如酸枣仁、桂圆肉、当归等同用。
此外,人参与袪邪之药同用,可用于邪未清而正气已虚的病症,以起到扶正怯邪的功效。
【处方用名】1.野山人参、野山参、吉林参(系野生者,生长时期甚长,功效较佳。然产量较少,价格甚昂,非症情严重者一般少用。)
2.移山参(即栽培者,用冰糖汁灌制而成,色白。功同野山参而作用较弱,适用于气阴两亏的病症)。本品的断枝、小枝及须根,通称“糖参”,功同移移山参而作用较弱,价也较廉。
3.生晒参(即移山参不用冰糖汁灌制而晒干,功用与移山参相似。幼小者晒干,叫“皮尾参”,功能益气养阴,现常用代西洋参)。
4.红参、石柱参(即栽培者,经蒸制而成,色呈暗红。药性偏温。功同移山参而作用较强,适用于气虚及阳虚体弱者。本品的小枝及须根,叫“红参须”;功同红参而作用稍弱,价较低。)
5.别直参、朝鲜参(产于朝鲜,形似红参而枝大。性味、功用与红参相似而作用较强,价较贵。)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用文火另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参汁加入其它药汁内饮服;如用于急救虚脱,大剂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汁分数次灌服。如研粉或制成片剂,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或三片至正片,每天一次至三次。
【附药】1.人参叶:一称参叶,即人参的叶片,性味甘苦寒。功能生津袪暑,降虚火。适用于热病伤津,暑热口渴,胃阴不足,虚火牙痛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本品市场所售较为混乱,或以大叶三七的叶、或以竹节三七的叶应用,须进一步研究。
2.人参芦:一般称参芦,即人参根部顶端的根茎部分,经蒸煮或用糖汁浸泡后应用。性味苦微温。功能涌吐,升提。过去主要用于体虚的痰饮病症,近又用于治疗泄泻日久、阳气下陷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人参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既能用于久病气虚,又可用于急救虚脱,故为补虚扶正的要药。如妇女崩漏失血过多,头晕腰瘦,消瘦虚弱,用之能补气益血,易于康复;又如年老体衰,在劳累过度之后,即感不思饮食,睡眠不安,心悸乏力,似患重病,用之能益气补脾,宁心安神,增进饮食,恢复体力。根据实践体会,功用确属显著。在临床上如遇气虚而兼有津液不足现象者,可用移山参;如属气虚而兼有肢冷畏寒、阳虚症状者,可用红参。至于参的小枝及参须,虽作用较弱而价较廉,功效也颇可靠。
2.本品补气作用较强,一般不用于实症,如外感初起,或里热炽盛,或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的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症,都应忌用。如体质壮实之火,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再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腹胀等症。此外,一般认为服用人参时,不可同时服食萝卜、茶叶等食物。
【方剂举例】参附汤(《世医得效力》):人参、附子。治大出血或大吐泻引起的虚脱,上气喘急,冷汗淋漓,手足厥逆等症。
【文献摘录】《本经》:「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
《别录》:「调中,止消渴。」
《药性本草》:「主五劳七伤,虚损瘦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治肺痿....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珍珠囊》:「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止渴生津液。」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
【临床应用】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等症。
本品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能补脾益肺,效近人参而为较弱,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的病症,在临床上常与黄耆、白朮、山药等配伍应用;如血虚萎黄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气血两亏的病症,本品又可配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等同用。
【处方用名】党参、潞党参、台党参(洗净,晒干,切片用。)、炒党参(麸皮拌炒至微黄色,药性和润,健脾力佳。)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焙干,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附药】明党参:一名粉沙参。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的根。性味微苦微寒。功能润肺化痰,和中养胃。适用于病后虚弱、食少口干,肺热咳嗽、咯痰不爽等症。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党参既可补脾胃而益肺气,又能益气以补血,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两亏等症。又可用于虚实相兼之症,如虚火外感,可与解表药同用;体虚里实,可与攻下药配伍,都是用以扶正怯邪。
2.党参的补气作用,与人参相似,但功力较弱;不过本品产量较人参为多,价亦较廉,故在一般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但是如遇虚脱危重之症,急需补气固脱,因党参力薄,当用人参为宜。
【方剂举例】代参膏(验方):党参、炙黄耆、白朮、桂圆肉。治气血两虚。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本草正义》:「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并血而不偏滋腻,麸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入脾、肺经。
【功效】补气养胃。
【临床应用】用于病后虚弱,倦怠乏力,饮食减少,心悸,自汗,津少口渴及小儿消瘦等症。
本品功似人参而力薄,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用于病后气阴两亏等症,可配合沙参、山药等同用。在邪未去尽,而见气虚不足、津少口渴等症,也可应用。
【处方用名】孩儿参、太子参(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孩儿参是一味益气清补的药品,功近人参而为较薄弱,在痰热郁肺、咳嗽痰多,日久不愈而见气阴不足、口干乏力等症时,可用本品与清热化痰的药品如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瓜萎皮等配伍同用,其疗效较单用清热化痰药为好。
2.近代临床上所用的孩儿参,是石竹科植物,而古代所用的“太子参”,与本品不是同一植物。如清代《本草从新》说:「虽甚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人参」。又如《本草纲目拾遗》说:「味甚苦,功同辽参」据上所述,都是指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幼根而说的。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耆、膜荚黄耆或其它同属相近种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黄耆健脾益气,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故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在临床上用于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朮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症。
黄耆功能固护卫阳、实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朮同用。
3.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
黄耆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疮,故一般称为疮痈要药,临床上多用于气血不足、疮痈内陷、脓成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口等症。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4.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
黄耆能益气而健脾,运阳而利水,故可用于水肿而兼有气虚症状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与活血袪瘀通络药如当归、川芍、桃仁、红花、地龙等配伍,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对于消渴病症,也可应用,常与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药等配伍.
【处方用名】生黄耆、绵黄耆、北口耆(生用,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利痹等。)、炙黄耆(蜜炙用,用于补气健脾。)、清炙黄耆(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用于补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黄耆一药,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是一味临床常用药物。黄耆具有下列的特点,它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袪邪药同用以扶正袪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白朮,则益气补脾;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参、朮、升、柴,则补气升阳。在扶正袪邪方面,如在玉屏风散中配白朮、防风,则补散兼施、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易感风寒;在四妙汤中配当归、银花、甘草,则内补托毒,治体虚痈疮疖肿难愈者;在防己茯苓汤中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则益气运阳而利水,治皮水肢肿;在补阳还五汤中配归、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则益气活血、散瘀通络,治半身不遂。诸如此类,可见它临床应用的范围至为广泛。
2.本品与人参、党参相比较,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黄耆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黄耆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耆、人参、白朮、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治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子宫下垂、脱肛,以及肢倦气短、气虚发热等。
【文献搞录】《大明本草》:「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血崩,带下。」
《珍珠囊》:「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实皮毛,益胃气。」
《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排脓内托。」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补脾燥湿,利水,止汗。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白朮有补脾燥湿的作用,故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及脾虚湿困、腹胀泄泻等症。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等症。
白朮既能燥湿,又能利水,故可用于水湿内停之痰饮或水湿外溢之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
本品与黄耆、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安胎,治妊娠足肿、胎气不安等症,有内热者可与黄芩等配伍;腰酸者可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处方用名】生白朮(生用,燥湿、利水作用较好)、炒白朮、焦白朮(用麸皮炒黄用,减少燥性,功偏补脾。)、制白朮(蒸熟用,燥性减弱,用于补脾益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白朮是一味培补脾胃的药物,它补气的作用较弱,但苦温燥湿,能补脾阳。因脾司运化,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能升则健。如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必致里湿不化,水湿停留,而发生痰饮、痞满、泄泻等病症,都可应用本品。至于胃阴不足,舌苔光剥,津液缺少,唇燥口干者,就不宜用性偏温燥的白朮了。
2.过去上海有于于朮、冬朮、白朮三种,一般认为于于朮和冬朮作用较好,但现在上海地区已经简化,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参朮散(验方):人参、白朮、白茯苓、砂仁、甘草、薏苡仁、白莲肉、六曲、山楂肉、肉豆蔻、诃子、陈皮、木香。治脾虚泄泻。
【文献摘录】《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别录》:「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暖胃消谷嗜食。」
《大明本草》:「利小便。」
《珍珠囊》:「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得枳实消痞满气分,佐黄芩安胎清热。」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脾经。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及妇女白带等症。
山药性平不燥,作用和缓,为一味平补脾胃的药品,故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应用。临床上用治食少倦怠或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朮、扁豆等补脾胃之品配伍;治妇女白带,常与芡实、白朮、茯苓等同用。
2.用于肺虚久咳,肾虚梦遗精滑,小便频数等症。
山药益肺气,养肺阴,故可用于肺虚痰嗽久咳之症,如有肺阴不足症状者,可与沙参、麦冬等同用;本品又能益肾涩精,如肾亏遗精,则可与熟地、山萸肉、龙骨等配伍应用;如小便频数,则可配益智仁、桑螵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适用于消渴,可与生地、黄耆等同用。
【处方用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除去外皮,洗净,晒干,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山药原名为薯蓣,补而不滞,不热不燥,能补脾气而益胃阴,故为培补脾胃性质平和的药物。至于它补肺益肾的作用则较弱,一般只能作为辅助之品。
【方剂举例】玉液汤《衷中参西录》:山药、黄耆、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治消渴。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稨豆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
【临床应用】1.用于脾虚泄泻,妇女白带等症。
扁豆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燥烈,因其健脾化湿,故可用于脾虚泄泻及妇女白带,常与白朮、山药等配合应用。
2.用于暑湿内蕴、腹泻、呕吐等症。
本品能健脾和中而化湿,凡暑湿内蕴、脾胃运化失常而致呕吐腹泻者,临床往往取以配解暑之品如鲜荷叶、香薷等同用。
【处方用名】扁豆、白扁豆、生扁豆(生用,多用于暑湿病症。)、炒扁豆(炒微焦用,多用于健脾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扁豆衣:即扁豆的种皮。功效虽逊于扁豆,惟无壅滞之弊。常与健脾胃药同用,治疗脾虚泄泻、浮肿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扁豆花:即白扁豆之花。功能解暑化湿,适用于感受暑湿、发热、泄泻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文献摘录】《别录》:「和中,下气。」
《图经本草》:「治女子带下。」
《本草纲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湿热。」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经。
【功效】补脾胃,养营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倦怠乏力等症。
本品功能补中益气,用治脾胃虚弱等症,每与党参、白朮等配伍,可加强补中益气的功效。
2.用于脏躁症。
大枣又能养营安神,临床上常与甘草、小麦等同用,以治脏躁症。
此外,本品与甘遂、大载、芜花等峻泻药配伍,既能缓和药性,又能补脾和胃。如与生姜同用,既能协调营卫,又可和理脾胃。
【处方用名】大枣、红枣、大红枣(劈开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十枚,煎服。
【按语】1.大枣即平日供食用的红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的常用辅助药。民间常用作为补血的药物,治疗血虚的病症;因此近年来临床上用它补血以止血,治疗过敏性紫癜,可单用或配合其它药物同用。
2.本品配合甘草、小麦,即为甘麦大枣汤,前人用治脏躁。脏躁的发病原因,多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致脏阴不足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无故悲伤、精神失常、坐卧不安、心烦不寐等症。此种症候,类似现代的[病意]病。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浓,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别录》:「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除肠僻。」
《大明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除肠胃澼气。」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和根。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十二经。
【功效】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袪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不足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对于脾胃虚弱之症,常与党参、白朮、茯苓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应用;对于心血不足、心阳不振之症,可与补血养阴及温通心阳药如阿胶、生地、麦冬、人参、桂枝等品配合应用。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症。
甘草生用则能泻火解毒,故常用于疮痈肿痛,多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对咽喉肿痛,可与桔梗、牛蒡子于等配合应用,有清热利咽的功效。
3.用于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甘缓润肺,有袪痰止咳的功效,在临床上用治咳嗽喘息等症,常与化痰止咳药配伍应用,作为辅助之品。因其性质平和,故不论肺寒咳喘或肺热咳嗽,均可配合应用。
4.用于腹中挛急作痛。
本品有缓解挛急之功,常与芍药配伍,治腹中挛急而痛。
此外,甘草还能缓和药性,有减低或缓和药物烈性的作用,历代本草文献上并载有本品有解药毒作用,可供研究。
【处方用名】生甘草、生草、粉甘草(生用,多用于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甘草、炙草(蜜炙用,多用于补中益气。)、清炙草(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1.甘草是一味常用的药物,一般认为本品在方剂中只是作为辅助、矫味之用;其实根据临床实践的体会,它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功效,如炙甘草汤补心气、振心阳,甘草干姜汤温润肺脾,芍药甘草汤缓急定痛,甘桔汤袪痰利咽,银花甘草汤清热解毒等,都是用它作为主药的。
2.甘草又能缓和药性,如四逆汤用本品以缓和干姜、附子的温热,调胃承气汤用本品以缓和大黄、芒硝的攻下作用等。
3.甘草甘缓,凡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者用之能令人气窒满闷,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
【方剂举例】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人参、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酒治心动悸、脉结代。
【文献摘录】《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
《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用药法象》:「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汤液本草》:「附子理中汤用甘草……,调胃承气用甘草……,此缓之之意;小柴胡有柴、芩之寒,参、半之温,用甘草和之;建中汤用之,以补中而缓脾急。」
【药用】本品为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麦芽,搅合均匀,微火煎熬而成的饴。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缓痛,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中气虚乏,腹中急痛等症。
饴糖甘润,功能补虚乏、建中气,治疗脾胃虚弱,可与党参、黄耆等药配合应用;本品还有缓急止痛作用,治疗虚寒性腹中急痛可与桂枝、芍药、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肺虚咳嗽等症。
本品甘润益肺,治肺虚咳嗽,常与沙参、百部、杏仁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饴糖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二两,冲服。
【方剂举例】小建中汤《伤寒论》: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病,以及心悸、虚烦等症。
【文献摘录】《别录》:「补虚乏,止渴。」
《千金要方》:「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消痰润肺止嗽。」
【药用】本品为人的胎盘。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入心、肺、肾经。
【功效】益气,补精血。
【临床应用】用于虚损瘦弱、气血两亏,及肺虚喘咳等症。
人胞为大补气血的药物,故适用于气虚乏力、劳损瘦弱、精血不足及肺虚喘咳等症,可单独服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合同用。如气虚者,可配伍党参、黄耆等;脾虚食少者,可配伍白朮、山药、茯苓、陈皮等;肺虚喘咳者,可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肝肾不足、虚火上炎者,宜配龟板、牛膝、生地、黄柏等药;血虚者,可配熟地、首乌等品。
【处方用名】紫河车、杜河车、人胞(焙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或入丸、散、片剂服用。
【附药】脐带:又名坎??(坎气)。即胎儿的脐带。功能纳气平喘,敛汗。适用于肾虚喘促、虚劳久咳、盗汗等症。一般用量为一条至二条,煎服。或焙干研粉,分次吞服。
【按语】人胞一物,现临床上主要用它为强壮药,用于久病体虚或体质衰弱、抵抗力差及某些慢性疾患如哮喘等病症,都是取它大补气血的功效。但本品须较长时期服用,始能见功。如患感冒、腹泻,以及有内热口苦等症者,应暂停服用。
【方剂举例】河车大造丸《扶寿精方》:人胞、人参、黄柏、社仲,牛膝,天冬、麦冬、龟板、熟地。治虚损劳瘵,遗精,带下。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治气血羸瘦,妇人劳损,面[黑干]皮黑,腹内诸病渐瘦者。」
《日用本草》:「治男女一切虚损劳极,安心养血,益气补精。」
《本经逢原》:「能峻补营血。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虚劳之疾,是补之以味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黄精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效】补脾润肺。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消渴,及病后虚羸等症。
本品有补中益气、润肺的功效,对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朮等药配合应用;对肺虚燥咳,常与沙参、天冬、麦冬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糖尿病,常配合山药、黄耆、天花粉、枸杞子等同用。
【处方用名】黄精、制黄精(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别录》:「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本草纲目》:「补诸虚....填精髓。」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菊科植物大狼把草的全草。
【性味】苦,平。
【功效】补气,清热。
【临床应用】1.用于体虚无力。
本品有补气作用,主要用于脱力劳伤、倦怠乏力,常配合大枣煎服;对体虚无力、盗汗、咯血等症,又可与仙鹤草、平地木、功劳叶等配伍同用。
2.用于痢疾。
狼把草又能清热、消疳,如治疗痢疾,可与马齿苋、地锦草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狼把草、大狼把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
【性味】甘,微温。
【功效】补气、利尿、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体虚乏力、浮肿。
金雀根有补气作用,配合锗实子、补骨脂等,能治体虚乏力;又能利尿,配合白朮、茯苓等药,还可用治体虚浮肿。
2.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本品又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配合扦扦活、落得打等,治疗跌仆损伤;配合五加皮、木瓜、桑枝等药,又可用治风湿痹痛。
此外,本品还能通下乳汁,用治产后乳汁不下的病症。
【处方用名】金雀根(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金雀花:即锦鸡儿的花。有活血袪风、止咳、强壮功效。适用于风湿痛、头晕、头痛、肺虚久咳及小儿疳积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助阳药,又名补阳药,就是能治疗阳虚病症的药物。具有助肾阳、益心阳、补脾阳的功能,适用于肾阳不足、心阳不振、脾阳虚弱等症。
肾阳为一身之元阳,肾阳虚则有畏寒、肢冷、阳痿、遗精、遗尿等症。心主血脉,心阳虚则冷汗淋漓、面色恍白、脉细欲绝或出现结代脉等。脾主运化,脾阳虚则完谷不化,便搪、泄泻、食欲不振等。
由于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助阳药主要用于温补肾阳。对于肾阳衰微不能温运脾阳所引起的泄泻,以及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所引起的喘促,都可选用适当的补肾阳药来治疗。至于心阳虚,可用温里药或补气药治疗。助阳药性多温燥,凡有阴虚火旺的症状,应该慎用,以免发生助火劫阴的弊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各种雄鹿尚未骨化的幼角。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阳不足、阳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长、精衰、血少、消瘦乏力及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等症。
鹿茸是一味补督脉的要药,又能助肾阳、补精髓、强筋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衰血少及骨软行迟等症。本品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熟地、山萸肉、菟丝子、肉从蓉、巴戟天等同用。
2.用于冲任虚损,带脉不固,崩漏带下等症。
鹿茸髓补益肝肾,调理冲任,固摄带脉,故可止漏束带,用治崩漏带下属于虚寒症状者,可与阿胶、当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白芍、乌贼骨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慢性溃疡经久不敛及阴性疮肿内陷不起等症,有补养气血、内托升陷的功效。
【处方用名】鹿茸血片(呈蜜蜡色,功效较佳,价较贵。)、鹿茸、鹿茸粉片(白色者称粉片,处方写鹿茸,药店付粉片,功效较血片稍弱,价较低。)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一分至三分,研细吞服。或入丸、散剂。不入汤剂。
【按语】1.鹿茸甘咸性温,能峻补肾阳、益精养血,凡肾阳衰微、精血两亏,症情偏于虚寒的,用之较为相宜。但本品究属性温助阳的药物,对于阴虚阳亢及内热者均应忌用。
2.鹿茸温肾益火虽与附、桂相似,但附、桂性热而刚燥,作用较速,如应用不当,即有伤阴劫液的弊害;鹿茸则性温而柔润,作用较缓,即《内经》所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一味温养的药品。
【方剂举例】参茸片《上海中成药》人参、鹿茸治体虚怕冷,腰膝瘦软。
【文献摘录】《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本草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各种雄鹿的老角。
【性味与归经】咸,温。入肝、肾经。
【功效】温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遗精、腰瘦脚弱以及崩漏等症属于虚寒者。
鹿角功能温补肝肾而强筋骨,主要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地黄、山萸肉、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杜仲等配合应用。
2.用于阴症疮疡及乳痈初起等症。
鹿角既能温补肾阳,又有活血消肿之功,故常用于虚寒疮疡之症,有良好的消散作用,为外科常用之品,可配肉桂、白芥子等内服,也可醋磨外用。此外,本品又能用于乳痈初起,可用单味研粉吞服;如乳痈红肿热痛,可配合蒲公英、全瓜蒌、夏枯草、象贝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物同用。
【处方用名】鹿角粉(研粉应用。)、鹿角片(镑片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鹿角片:一钱至三钱,煎服。鹿角粉,内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每日二至三次吞服,或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
【附药】1.鹿角胶:为鹿角熬煎浓缩而成的胶状物。性味甘平。功能补肾阳,生精血,托疮生肌。适用于咯血、尿血、崩漏等症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等症。补阳作用较鹿角为胜。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须等其它药煎好,去渣后,再入药汁内,加温烊化,服用。
2.鹿角霜:为鹿角熬胶后所存残渣,每斤残渣再吸入鹿角胶二两。功近鹿角而为稍逊,用法用量与鹿角相同。
【文献摘录】鹿角:《别录》:「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
《本草纲目》:「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
《本草经百种录》:「鹿茸……补阳益血之功多;鹿角……托毒消散之功胜。」
鹿角胶:《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本草纲目》:「炙捣酒服,补虚劳,长肌益髓,……又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本经逢原》:「鹿角胶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小蘗科植物淫羊藿及同属其它植物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袪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等症。
淫羊翟功能温肾助阳,故适用于肾阳不足的症候。治阳痿遗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从蓉等品;治腰膝痿软,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2.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等症。
淫羊藿性味辛温,能散风除湿,故又可用于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挛等症,可与威灵仙、巴戟天、肉桂、当归、川芎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仙灵脾、淫羊藿(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淫羊藿性味辛温,功能补命门、助肾阳,是临床上治肾阳不足的常用药物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本品温肾益火的功效,与仙茅、葫芦巴相近。但仙茅、葫芦巴两药性温偏热,温肾作用较强,服用稍久,即有口苦唇燥的弊害;本品则性温而不热,对偏于肾阳虚的患者,久服无不良现象。
【方剂举例】补肾强身片《上海中成药》:淫羊蕾、菟丝子、金樱子、制狗脊、女贞子。治腰痰足软、头晕耳鸣。
【文献摘录】《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大明本草》:「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
《本草备要》:「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小毒。入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袪寒除湿。
【临床应用】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本品辛热性猛,能补命门而兴阳道,除寒湿而暖腰膝,对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精寒、筋骨痿痹等症,常与淫羊茬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仙茅(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二仙汤《本院附属曙光医院方》:仙茅、仙灵脾、巴钱天(或菟丝子)黄柏、知母、当归。治妇人更年期高血压症。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男子益阳道。」
《本草正义》:「仙茅乃补阳温肾之专药,故亦兼能袪除寒湿,与巴戟天、仙灵脾相类,而猛烈又过之。」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散风袪寒湿。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等症。
巴戟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肾阳、强筋骨。用于阳痿遗泄,常与肉苁蓉、菟丝子等同用;治疗腰膝痿软,常与续断、杜仲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下肢寒湿痹痛等症。
本品能助肾阳、散寒湿,治痹痛,用治上述症候,常与附子、狗脊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巴戟天、巴戟肉(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巴戟天温肾助阳而强筋骨,虽其味辛而兼温,可散风袪寒湿,但其性柔润而不燥,故在临床上不用于一般风湿痛,惟肾阳虚而下肢寒湿痹痛者,始考虑应用。如属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忌用。
【方剂举例】巴戟丸《医学发明》:巴戟天、五味子、人参、熟地、肉从蓉、骨碎补、龙骨。治肝肾虚,腰痛、滑精。
【文献摘录】《本经》:「主大风邪气,阳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本草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
《本草备要》:「补肾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脚气水肿。」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温。入脾、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下元虚冷,阳痿,遗精,早泄,腰部度痛,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
补骨脂功能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泄、尿频、遗尿等症,常配合仙灵脾、菟丝子等同用;对于腰部疫痛,常与川断、狗脊等配合应用。
2.用于虚冷泄泻。
补骨脂能补命门火而温运脾阳,治虚冷泄泻,常与肉豆蔻等同用。
3.用于虚喘。
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每易引起喘促。本品温肾而纳气平喘,多与胡桃肉配伍以治虚寒气喘。
【处方用名】补骨脂、破故纸(用盐水炒至微焦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四钱,煎服。
【按语】补骨脂为临床常用的助阳药,它能益肾固精而缩尿,温运脾阳以止泻,且可补肾纳气而平喘。如属阴虚火旺,大便秘结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脾肾丸(原名二神丸)《本事方》:补骨脂、肉豆蔻。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文献摘录】《药性本草》:「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腹中冷。」
《本草纲目》:「治肾泄,通命门。」
《本草备要》:「壮元阳,缩小便,膝冷痛,肾虚泄泻。」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肺、肾经。
【功效】补肾强腰膝,敛肺定喘,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腰膝酸痛、两足痿弱等症。
胡桃肉能补肾强腰膝,但作用缓和,为治腰膝酸痛的辅助药品,临床上常与补骨脂、杜仲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肺肾不足的虚喘。
本品补肾而纳气,敛肺而定喘,用治肺肾不足的虚喘,可与人参、补骨脂等配伍应用。
3.用于津液不足、肠燥便秘。
胡桃质润多油,能润燥而滑肠,可用于老年人或病后津少便秘,单独服用;或与火麻仁、肉苁蓉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胡桃、胡桃肉(打碎、去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研碎,用开水冲调服;或入丸、散,吞服。
【附药】胡桃夹:又称分心木。即胡桃果隔。可治噎膈,腰痛,遗精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胡桃肉一般作为补益之品,用于补肝肾、强腰膝、敛肺定喘,只是一种辅助的药物。本品能润燥滑肠,故遇便溏腹泻时,必须忌用。
【方剂举例】健腰丸(原名青娥丸)《和剂局方》:杜仲、补骨脂、胡桃肉、大蒜、青盐。治肾虚腰痛。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
《本草纲目》:「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病。」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从蓉的肉质茎。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入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痉弱等症。
肉从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等症,可配合熟地黄、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可配合续断、补骨脂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能温润滑肠,多用于老年人及病后、产后津液不足,肠燥便秘之症,常与火麻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苁蓉、甜大云、肉苁蓉(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肉从蓉性温而柔润,功能补肾助阳,与巴戟天相似,都可用于下元虚冷的症候,且常配合同用。但巴戟天散风袪寒湿,可用于下肢寒湿痹痛;而肉苁蓉则滋液而润燥,可用治津液不足的肠燥便秘。从以上两药功用不同之处,可以看出肉苁蓉的性质较巴戟天更为柔润,是一味补阳益阴的药物。
2.本品过去因炮制方法不同,有甜苁蓉、咸苁蓉、淡苁蓉的区别,现在上海地区对从蓉的炮制方法,已简化而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肉苁蓉丸《证治准绳》:肉苁蓉、熟地黄、淮山药、五味子、菟丝子。治肾虚小便频数。
【文献摘录】《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药性本草》:「益髓‥…大补壮阳‥…治女人血崩。」
《汤液本草》:「肾经血分药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种仁。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脾、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涎唾。
【临床应用】1.用于下元虚冷、不能固密所致的遗精、早泄、尿频、遗尿及白浊等症。
益智仁能温肾助阳、涩精缩尿。用于肾虚遗泄,可与补骨脂、菟丝子等配伍;用于尿频、遗尿,可与山药、乌药等配伍;用于肾虚白浊或小便余沥,可与川萆薢、乌药等配伍同用。
2.用于脾寒泄泻,腹部冷痛及口涎自流等症。
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每易引起腹痛泄泻。本品辛温气香,有暖脾止泻的功效,可与党参、白朮、干姜、炙甘草等配伍,用治脾寒泄泻冷痛。涎乃脾所统摄,如脾脏虚寒,不能摄涎,以致口涎多而自流者,本品又能温脾以摄涎,可与党参、茯苓、半夏、陈皮、淮山药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益智仁、煨益智仁(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益智仁功能暖脾胃而和中,助肾阳而固下,用治脾肾虚寒等症,大都是取它固涩的特长。
2.益智仁善于温脾摄涎唾,它所治的涎唾多而自流,乃是脾虚不能摄涎所致,必无口干、口苦的现象;如属脾胃湿热所引起的口涎自流,多有唇赤、口苦、苔黄等症,则宜用黄芩、白芍、甘草等品,不可用辛温的益智仁。
3.益智仁与补骨脂都能温补脾肾,可用于遗精、尿频、遗尿及虚寒泄泻等症。但益智仁偏于温脾固涩,能摄涎唾;补骨脂则偏于补肾助阳,可用于肾虚腰酸及虚喘等症,各有特点。
【方剂举例】缩泉丸《妇人良方》:益智仁、乌药、山药。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夜多小便者。」
《用药法象》:「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气,及人多唾。」
《本草备要》:「能涩精固气,温中进食,摄涎唾,缩小便,治呕吐泄泻,客寒犯胃,冷气腹痛,崩带泄精。」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草本植物扁茎黄耆或直立黄耆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耳鸣,肾虚腰痛及带下等症。
沙苑蒺藜功效与菟丝子相近,主治病症亦属相似,故二药可以同用。本品与龙骨、牡蛎、芡实、莲须等药配伍应用,有固肾涩精的功效。
2.用于肝肾不足,眼目昏花。
本品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可与菟丝子、枸杞、女贞子等配伍。
【处方用名】沙苑蒺藜、沙苑子、潼蒺藜、潼沙苑(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沙苑蒺藜性温而柔润,能滋补肝肾,功与菟丝子相似而助阳的功效稍强,也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
2.沙苑蒺藜与白蒺藜是两种药物,不仅形态不同,功用也大有差异。白蒺藜有刺,又名刺蒺藜,功能疏肝开郁、袪风明目,无补益作用。故两者不可混淆。但沙苑蒺藜一药,在古代文献中也有称为白蒺藜的,如《本草衍义》上说:「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者,开小黄花,结芒刺;一种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子如羊内肾,大如黍粒,补肾药今人多用。风家惟用刺蒺藜也」。这里所说的白蒺藜,就是现在的沙苑蒺藜。因此,宋、明文献中记载的一些补肾药方中所用的白蒺藜,其实即是沙苑蒺藜,而不是刺蒺藜。
【方剂举例】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沙苑荚寨、龙骨、牡蛎、芡实,莲子,莲须。治遗精滑精。
【文献摘录】《大明本草》:「疗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
《本草纲目》:「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气。」
《本草述钩元》:「刺蒺藜入肺与肝,沙苑蒺藜入肺与肾;刺蒺藜为风脏血剂,其治上者多,沙苑蒺藜为肾脏气剂,其补下者专。」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旋花科草本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小便频数、淋沥及肾虚腰痛,带下等症。
菟丝子能助阳而益精,故适用于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及肾虚腰痛等症,可与枸杞子、潼蒺藜、杜仲等配伍。
2.用于两目昏糊。
本品能滋养肝肾,故可用于肝肾不足、两目昏糊等症,可与枸杞子、女贞子、潼蒺藜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助脾以止泻,可用治脾虚久泻,常与白朮、茯苓、山药、莲肉等配伍。
【处方用名】菟丝子(晒干用)。菟丝饼(煮熟,做成块状)。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菟丝子性柔润而多液,不温不燥,补而不腻,功能滋补肝肾,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不论属于肾阳虚或肾阴虚,都可应用。
2.菟丝子与补骨脂都能补肾助阳,可用于下元虚冷的症候。但菟丝子作用和缓,助阳的功效较弱;补骨脂则助阳的功效较强,但无养肝明目的作用。
【文献摘录】《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黑干]。
《药性本草》:「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
《汤液本草》:「补肝脏风虚。」
《药品化义》:「用之入肾,善补而不峻,益阴而固阳;……能助脾,久泻,饮食不化,四肢困倦;脾气渐旺,则卫气自冲,肌肉得养矣。」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守宫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尸体。
【性味与归经】咸,平。有小毒。入肺、肾经。
【功效】补肺肾,定喘嗽。
【临床应用】用于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
本品长于补肺益肾,尤能摄纳肾气,故对虚劳咳嗽,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可与人参、茯苓、贝母、甘草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蛤蚧(去内脏,晒干或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常用一对,焙微焦,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冲服,或吞服。
【方剂举例】人参蛤妨散《卫生宝鉴》:蛤蚧、人参、杏仁,甘草、茯苓、知母、贝母、桑白皮。治病久体虚,咳嗽气喘,痰中带红,胸中烦热,或面目浮肿,脉象虚浮者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治久咳嗽,肺痨。」
《海药本草》:「治肺痿咯血,咳嗽上气。」
《本草纲目》:「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肉座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子座与幼虫尸体。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肺,肾经。
【功效】滋肺补肾,止血化痰。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咳血,肾虚阳痿等症。
本品有滋肺阴,补肾阳的作用,为一种平补阴阳的药物,民间有用本品单味煎服,作为病后调补之品。在临床使用时也可配合补益药同用,如治虚劳咳血,常与沙参、麦冬、生地等配合应用;治阳痿遗精,可与枸杞子、山萸肉、淮山药等同用。
【处方用名】冬虫夏草、冬虫草、虫草(洗净,晒干,或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
《本草纲目拾遗》:「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等症。
本品甘温体润,能益精兴阳、养筋起痿,对肾虚阳痿、腰膝无力等症,常与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等配合应用。
2.用于虚火便秘等症。
本品体润滑肠,有润燥通便之功,对虚火便秘之症,可与火麻仁、柏子仁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锁阳(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锁阳丹《沉氏尊生》:锁阳、桑螵蛸、龙骨、茯苓。治脱精滑泄。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补遗》:「大补阴气,益精血,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不燥绪者勿用。」
《本草图解》:「补阴益精,润燥养筋,凡大便燥结,腰膝软弱,珍为要药。」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大温。入肾经。
【功效】温肾阳,逐寒湿。
【临床应用】用于肾脏虚冷,命门火衰,疝气,偏坠,寒湿脚气等症。
本品能补命门之火,壮元阳而治虚冷,对肾脏虚寒、命门火衰,可与附子、硫黄配合,作丸剂服;治小肠疝气、寒湿脚气,与小茴香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葫芦巴、胡芦巴,(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葫芦巴丸《和剂局方》:葫芦巴、小茴香、巴载天、川乌、楝实、吴萸。治小肠疝气。
【文献摘录】《嘉佑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怀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
《本草纲目》:「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蛇床子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燥湿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及女子不育等症。
本品内服有温肾壮阳之功,对肾虚阳痿及女子不孕等症,常与五味子、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阴部湿痒、疥疮、顽癣等症。
蛇床子外用煎水洗阴部,有杀虫、除湿热的功效。近来用本品制成栓剂,外用治阴道滴虫病。
【处方用名】蛇床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或煎汤熏洗,可酌量应用。
【方剂举例】蛇床子汤《医宗金鉴》:蛇床子、威灵仙,当归尾、大黄、苦参,砂壳、葱头。洗阴囊湿痒。
【文献摘录】《本经》:「主男子阳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
《别录》:「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
《大明本草》:「去阴汗,湿癣,齿痛,赤白带下。煎汤浴大风身痒。」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固精。
【临床应用】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症。
本品具有温肾壮阳、固精的功效,所以对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遗精、腰膝痿软、小便频数、遗尿等症,为常用之品,可与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菟丝子等同用。亦可单用本品,作散剂内服。
【处方用名】韭子、韭菜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作散剂内服。
【附药】韭菜根:即韭菜的根。性味辛温。功能止汗。适用于盗汗、虚汗。一般用量为三十至五十支,煎服。
【方剂举例】秘精丸《济生方》:韭子、菟丝子、牡蛎、龙骨、五味子、桑螵蛸、白石脂、茯苓。治肾气不固、滑精频作。
【文献摘录】《别录》:「主梦中泄精,溺血。」
《本草纲目》:「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药用】本品为单斜品系石棉类矿石。
【性味与归经】咸,微温。入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
【临床应用】用于肾气虚寒,阳痿、遗精、早泄及腰膝痿软等症。
本品能补肾壮阳,温暖下焦,对肾气虚寒的阳痿等症,可与补骨脂、鹿茸、菟丝子、肉苁蓉等药配伍,制丸应用。
【处方用名】阳起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如入丸剂应用,每次吞服量为一分至三分。
【文献摘录】《本经》:「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无子,阴痿不起。」
《药性本草》:「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子宫久冷。」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温。入肾、心经。
【功效】补肾,续伤。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耳鸣、久泻等症。
本品能温肾止泻,对肾虚久泻之症,常与淮山药、补骨脂等配合应用。
2.用于骨折损伤,筋骨疼痛等症。
骨碎补不但补肾以坚骨,又能活血以疗折伤,对骨折损伤、筋骨疼痛等症,常与续断、自然铜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用酒浸汁,外搽可治秃发。
【处方用名】骨碎补、申姜、毛姜、猴姜(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骨碎补丸《和剂局方》:骨碎补、荆芥、白附子,牛膝、肉苁蓉,威灵仙、砂仁,地龙、没药、自然铜,草乌、半夏。治肝肾风虚,筋脉拘挛,骨节疼痛。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本草纲目》:「主补肾,故治耳鸣及肾虚久泄,肾主骨,故治折伤,耳痛。」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哺乳动物海豹科腽肭兽(海豹,一名海狗)的阴茎和睪丸。
【性味与归经】咸,热。入肾经。
【功效】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临床应用】用于肾虚阳痿。
本品能补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及阳痿等症,可与枸杞子、巴戟天、鹿茸、菟丝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海狗肾、腽肭脐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五分,研粉吞服。
【附药】黄狗肾:产广东者称广狗肾,即狗的辜丸及阴茎。功能壮肾阳、补精髓。适用于肾阳虚,怕冷、腰酸,阳痿。一般用量为三分至五分,焙干研粉吞服。
【文献摘录】《药性本草》:「治积冷劳气,肾经衰损。」
《海药本草》:「主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气衰弱虚损,背膊劳闷,面黑精冷,最良。」
《大明本草》:「益肾气,暖腰膝,助阳气。」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山萝卜科植物续断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伤折,治崩漏。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腰膝瘦痛,脚软乏力等症。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与杜仲相近,故在临床上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乏力等症时,两药往往同用。
2.用于筋骨折伤等症。
本品能通利血脉,有接骨疗伤作用,为伤科要药,常配伍地鳖虫、自然铜等同用。
3,用于妇女经水过多,妊娠胎动漏血等症。
本品能补肝肾而治崩漏,在临床上常与杜仲、阿胶、当归、地黄、艾叶炭等药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续断、川断肉、川断(洗净,晒干,切片用)。炒续断(炒用,治崩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续断既能补益肝肾,疗腰痛脚弱,崩漏胎动;又可通行血脉,医跌扑损伤、筋骨不利。本品功近杜仲,但杜仲补肝肾较好,续断则以通血脉见长。故用本品以治胎动漏血,须与补血止血药配伍。
【方剂举例】续断丸《和剂局方》:续断、牛膝、萆薢、防风、川乌。治风寒湿痹、筋骨挛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
《别录》:「妇人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
《本草经疏》:「为治胎产,续绝伤,补不足,疗金疮,理腰肾之要药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腰膝瘦痛,乏力,眩晕,阳痿,小便频数等症。
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杜仲可补肝肾,故有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乏力等症,在临床应用时,可视症情需要,或与续断、狗脊等配伍,或与补骨脂、胡桃等同用。本品性偏温补,宜于下元虚冷之症,故又可用治肾虚阳痿、小便频数,常与补骨脂、菟丝子等配伍。至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宜合滋养肝肾的药品如女贞子等同用。
2.用于孕妇体虚,胎元不固,腰酸、胎动。
本品用以安胎,如孕妇胎动不安兼有肝肾不足病症者,可与桑寄生、白朮、续断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杜仲、厚杜仲、绵杜仲(洗净,晒干,切片用)。炙杜仲、炒杜仲、焦杜仲(用盐水炒至微焦,取它补肾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杜仲能补肝肾而强筋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腰部酸痛,这是它的特长。至于它又可用于胎动不安,也是由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
2.据近代研究,本品又有降血压作用,这是它在临床应用上新的发展。
【方剂举例】杜仲丸《证治准绳》:杜仲、续断。治妊娠胎动,腰痛欲堕。
金刚丸《活法机要》:杜仲、苁蓉、菟丝子、萆薢、猪腰。治筋骨痿软。
【文献摘录】《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别录》:「治脚中疫疼,不欲践地。」
《药性本草》:「治肾冷,肾腰痛;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袪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软无力等症。
狗脊补肝肾而强筋骨的功效,与杜仲相近似,临床上用治腰膝酸痛,常与菟丝子、牛膝、杜仲等品配伍。
2.用于风湿痹痛等症。
狗脊又能温散风湿而利痹,对肝肾不足而又感风湿之邪的腰背酸痛,常与桂枝、秦艽、海风藤、牛膝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生狗脊(洗净,晒干,切片用)。狗脊、金狗脊、制狗脊(蒸熟应用,可减少苦燥之性)。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狗脊补肝肾而强筋骨,治腰脊酸痛,与杜仲相近似;它兼能袪风湿,治寒湿痹痛,又与巴戟天相近似。但杜仲补益肝肾的作用较佳,兼能安胎;巴戟天则柔润而不燥,温散风湿的作用较差。
【方剂举例】四宝丹《普济方》:狗脊、制乌头、萆薢、苏木。治风湿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
《别录》:「坚脊,利俯仰。」
《本草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锦葵科植物大陆棉的种子。
【性味】辛,热。
【功效】补肾强腰,催乳,止痛,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腰痛,乳汁缺少。
本品有补肾强腰的功效,治疗肾虚腰痛、足膝无力,可配合菟丝子、补骨脂等药同用。同时,棉花子还具有催乳作用,适用于乳汁缺少的病症。
2.用于胃痛、便血、崩漏。
棉花子具辛热之性,有止痛的功能,适用于胃寒疼痛。又有止血作用,配合莲蓬壳等,可治妇女崩中漏下;配合槐花等,可以治疗大便下血。
【处方用名】棉花子(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棉根皮:即棉根部剥下之外皮。性味甘温。能益气活血。适用于气虚无力,子宫下垂等症,一般需配大枣同用。此外,还可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的袪痰止咳作用。又有收缩子宫作用,故有通经及催产之功。一般用量为一两至三两,煎服。孕妇忌服。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科植物薛荔的果实。
【性味】酸,平。
【功效】补肾固精,通乳,活血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肾亏腰酸,阳痿遗精等症。
本品性味酸平,有补肾固精作用,用于肾亏腰瘦,阳痿遗精等症,可配合楮实子、菟丝子、韭菜子等同用。
2.用于乳汁缺少等症。
本品具有补益通乳作用,对于气血不足,乳汁缺少之症,可用薛荔果二、三个,猪前蹄一只,加水煮熟,去薛荔果,饮服。
3.用于痈肿初起等症。
本品又有活血消肿解毒的功效,对于痈肿初起之症,可与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等药同用。此外,临床亦有用本品配合紫草根、墓头回、半枝莲等药,用于子宫颈癌。
【处方用名】薛荔果、木馒头、木莲、鬼臼、鬼馒头(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木馒头散《沉氏尊生》:木馒头、棕炭、乌梅肉,甘草治便血。
【文献摘录】《图经本草》:「壮阳道尤胜。」
《本草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颓。」
养血药,又叫补血药,就是用于治疗血虚病症的药物。
血虚的症状,主要是,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没有红润的颜色,并且有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等症;女子还有月经不调的症状。
在使用养血药时,如遇血虚兼气虚的,需配用补气药;血虚兼阴虚的,需配用滋阴药。
养血药中,不少兼有补阴的功效,可以作为滋阴药使用。养血药性多粘腻,凡湿浊中阻,腕腹胀满,食少便搪的不宜应用;脾胃虚弱的,应与健胃消化的药物同用,以免影响食欲。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蒸制后的块状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人心、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2.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本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
【处方用名】熟地、大熟地(蒸制用)。熟地炭(熟地炒焦后应用,主要用于止血)。砂仁拌熟地(用砂仁拌用,主要减少其滋腻碍胃之性)。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地黄一物,在临床应用上根据加工情况不同,有下列三种,新鲜的叫鲜生地,古称生地黄,现市上所用大都是如手指粗的未长大者;长大而晒干者叫生地,古称干地黄;用生地加工蒸熟后叫熟地黄,简称熟地。鲜生地长于清热凉血;生地长于凉血滋阴;熟地则专用于滋养,能补血滋阴。熟地黄与山萸肉、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等都是平补的药品,熟无论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都可配用;但本品补益肝肾的功效较好,而且还有补血作用。
2.本品性滋腻,易于助湿碍胃,故脾胃虚弱、湿阻胸闷、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如果血虚、肝肾不足等症而有脾胃运化不良,应用熟地时可与理气健胃的药品如陈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减少它滋腻碍胃之性。
【方剂举例】四物汤《和剂局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腰膝疫软,头目眩晕等。
【文献摘录】《珍珠囊》:「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
《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本草正》:「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不足以缓之。」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温。制熟则味兼甘。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失眠,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等症。
制首乌的补肝肾作用较为显著,又有补血作用,用于血虚萎黄、头晕目眩,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等症,常与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
2.用于肠燥便秘,瘰历,疮痈及久疟等症。
本品生用有润肠通便,消疮毒的功效。单用本品一两煎服,即有润肠通便作用;如配连翘、玄参等能解毒消痈;配人参、当归、鳖甲、知母等能治体虚久疟等。
【处方用名】制首乌(蒸熟用)。生首乌(即生干首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鲜首乌:即首乌之新鲜者。性味甘苦微温。功能润肠通便,解毒消痈。适用于阴血不足之肠燥便秘以及瘰历疮疡、痈疽肿毒等症。此外,同艾叶煎汤外洗,还能用治疮癣。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何首乌生用润肠、解疮毒,制用补肝肾、益精血,功用不同。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现已经科学研究所证实。
2.现代临床上应用制首乌,已有所发展,如用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头晕等症,常与桑寄生、女贞子等配伍;用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与丹参、郁金、瓜萎等配伍。
【方剂举例】何人饮《景岳全书》:何首乌、人参、当归、陈皮、煨姜。治久疟。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治瘰疡,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久服长筋骨,益精髓,……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本草备要》:「补肝肾,涩精,养血去风,为滋补良药。气血大和,则劳瘦风虚,崩带疮痔,瘰历痈肿,诸病自已。止恶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等症。
当归功能补血,常与黄耆、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因它又能活血,故可用于调经,为妇科常用时药品。治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弯等配伍;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延胡索等同用;治经闭不通,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治崩漏,可与阿胶、地黄、艾叶等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瘀痛,痈肿血滞疼痛,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
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作用,故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可适用于各种瘀滞作痛之症。在具体使用方面,治损伤瘀痛,可与红花、桃仁、落得打等品配伍。用治痈肿瘀滞疼痛,在肿疡期,可与银花、连翘、丹皮、赤芍、甘草等配伍;在溃疡期,如气血两虚者,可与黄耆、熟地、党参等配伍;如气血不和而有僵块未消、排脓未尽者,可合黄耆、银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益母草、川芎、桃仁等配伍。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等配伍。用于经络不利、筋骨酸痛,可与桂枝、鸡血藤、白芍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从蓉、生首乌等配伍。
【处方用名】当归、全当归、西当归(洗净,晒干,切片用)。酒当归(酒炒用,加强活血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现在有用本品研粉做成片剂或丸剂,每片(丸)含原药一分,服用时,每次5片(丸),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故有和血的功效,为治血病的要药。因它长于调经,尤为妇科所重视,凡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闭、胎产诸症,为常用的药品。而外科亦多应用,对肿疡期的散痪消肿,溃疡期的养血生肌,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2.当归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因此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袪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本品行则有余,守则不足,故如属崩漏经多,使用时必须谨慎。
3.过去临床应用当归,一般认为当归身功能补血,当归尾功能破血袪瘀,全当归活血和血,现上海地区只用全当归一种,不再区分。又有将当归放置日久而走油的,过去称之为“油当归”。认为功能养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便秘,现在也很少应用。
【方剂举例】生化汤《傅氏女科》: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漏下,诸恶疮疡,....金疮。」
《药性本草》:「治下痢腹痛。」
《大明本草》:「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本草纲目》:「治头病,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本草备要》:「润燥滑肠。」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入肝经。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本品如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
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处方用名】炒白芍(用麸皮拌抄至微黄用,多用于养血、敛阴)。生白芍(生用,多用于平肝)。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白芍;于清热凉血及活血袪瘀剂中,常用赤芍。
【方剂举例】芍药汤《活法机要》:芍药、黄连、黄芩、大黄、摈榔、当归、甘草、木香、肉桂。治痢疾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文献摘录】《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本草纲目》:「上下痢腹痛后重。」
《本草备要》:「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治血虚之腹痛。」
《本草正义》:「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
【药用】本品为驴皮熬制成的胶块。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
阿胶补血作用较佳,为治血虚的要药,常配伍当归、党参、黄耆等同用。
2.用于虚劳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
阿胶善于止血,对一切失血之症,均可应用,然以咯血、便血、崩漏等用之较为适宜。对出血而出现的血虚症候,应用阿胶既能止血,又能补血,有标本兼顾之效。临床上用于止血,常与生地黄、蒲黄、藕节等同用。
3.用于热病伤阴,虚烦不眠等症。
本品能滋阴而润燥,对热病伤阴,内风欲动,常配合钩藤、牡蛎等同用;对阴亏火炽、虚烦不眠,常配合白芍、黄连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阴虚咳嗽、咯血,常与麦冬、沙参、马兜铃等配伍,有养阴润肺止血的功效。
【处方用名】阿胶、陈阿胶、驴皮胶(补血止血)。阿胶珠、蛤粉炒阿胶(用海蛤壳研粉同炒,用以润肺化痰,止咳止血)。蒲黄炒阿胶(用以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单用阿胶,应另炖佯化后冲入药汁内服。【按语】阿胶与熟地都能补血滋阴,但阿胶的补血功效较佳,且能润肺、止血,它的粘腻之性超过熟地;熟地则以补肾滋阴见长。凡内有瘀滞,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以及有表症者,均不宜应用阿胶。
【方剂举例】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阿胶、马兜铃、牛蒡子、炙甘草、杏仁、糯米。治阴虚火盛,咳嗽,气急,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咽干或咽痛,咽红。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
《用药法象》:「止血安胎,兼除嗽痢。」
《本草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人心、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
【临床应用】用于阴血不足,眩晕,失眠,以及肝肾阴虚,须发早白等症。
本品功能益肝肾、养阴血,对于阴血不足的眩晕、失眠等症,常与熟地黄、白芍等配合应用;对肝肾不足、须发早白、耳聋目昏,又可配合何首乌、女贞子等同用。此外,本品有滋润肠燥的作用,血虚肠燥便秘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桑椹子、黑桑椹(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新修本草》:「单食止消渴。」
《本草求真》:「除热养阴....乌须黑发。」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心、脾经。
【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临床应用】1.用于心脾虚损的失眠健忘,惊悸怔仲等症。
本品有滋养作用,能补益心脾,对心脾虚损的失眠、惊悸、怔仲等症,常与酸枣仁、远志、白朮、茯苓、当归等配合应用。
2.用于气血不足,体虚力弱等症。
本品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营血不足,单用一味熬膏,或配合其它益气补血药物同用,可治气弱血虚之症。
【处方用名】龙眼肉、桂圆肉(去壳与核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归脾汤《济生方》:党参、黄耆、白朮、茯神、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红枣,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疲食少,心悸失眠等。
【文献摘录】《别录》:「主安志厌食。」
《本草纲目》:「开胃益脾,补虚长智。」
《随息居饮食谱》:「龙眼甘温,益脾阴,滋营充液。」
滋阴药,又叫养阴药或补阴药,就是能治疗阴虚病症的药物。具有滋肾阴、补肺阴、养胃阴、益肝阴等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肺阴虚弱、胃阴耗损、肝阴亏乏等病症。它们的主要症状为:
(一)肺阴虚干咳,咯血,虚热,烦渴。
(二)胃阴虚 唇赤,舌绛,苔剥,津少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虚嘈,甚或有呕、秽等症。
(三)肝阴虚 两眼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四)肾阴虚 潮热,盗汗或遗精等症。
以上各种阴虚病症都可用滋阴药治疗,但滋阴药各有专长,应随症选用。
滋阴药大多甘寒滋腻,如遇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胸闷食少,便溏腹胀等症,不宜应用。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湖菜(北沙参)或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轮叶沙参(均为南沙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或久咳声哑等症。
沙参功能清肺养阴,且益肺气,为治肺虚热咳的要药,常与川贝、麦冬等配伍。
2.用于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
沙参甘凉柔润,能养胃阴而复津液,故可用于热病伤津、舌绛口渴等症,常与麦冬、生地、石斛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南沙参、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同北沙参而作用较弱。)
北沙参、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致密,功效较佳。)、鲜沙参(即南沙参之新鲜者,清肺热之功较佳,多用于肺虚有火、咳嗽痰多。)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鲜者用量加倍。
【附药】1.珠儿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三七(或称纽子三七)的根。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补肺清热,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津少口渴,以及咳血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苦甘凉。功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虚热喘咳、咯血,或热病伤阴燥咳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2.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始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方剂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扁豆、天花粉。治燥伤肺阴,发热咳嗽。
【文献摘录】《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经逢原》:「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大寒。入肺、肾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等症。
天冬功能养阴清热而润肺,故可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咯血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生地等配伍。
2.用于阴虚内热,口渴等症。
天冬能滋阴生津,凡遇热病伤阴、阴虚内热、津少口渴等症,可与生地、麦冬、石斛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天冬为一味甘寒清润的药物,善治肺肾虚热。用于上焦,能清肺热而养肺阴;用于下焦,能滋肾养阴,且可润燥滑肠。如属脾胃虚弱泄泻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二冬膏《张氏医通》:天门冬,麦门冬、白蜜。治肺胃燥热,咳嗽痰少。
【文献摘录】《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药性本草》:「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通肾气,止消渴。」
《本草纲目》:「润燥滋阴。」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
【功效】清心润肺,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以及心烦不安等症。
麦冬为清润之品,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清心降火。用治肺虚热咳,咯血等症,可与沙参、天冬、生地等配伍;用于清心除烦,可与竹叶卷心、莲子心等同用。
2.用于津少口渴等症。
麦冬能滋养胃阴而生津,故可用于阴虚内热、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常与石斛、沙参、天冬、生地、玉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麦冬、麦门冬、笕麦冬(指产浙江笕桥者)、寸麦冬(指粗大盈寸者)(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麦冬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
2.本品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与玄参相似,两药常相须配合,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应用。
3.麦冬与天冬,都是甘寒清润的药品,两者养阴润燥的功效相似,故对肺阴受伤、干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麦冬润肺,又能养胃清心;天冬润肺,又能滋肾,性较寒凉。如胃阴不足、心烦燥渴等症,多用麦冬;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
【方剂举例】益胃汤《温病条辨》:麦冬、沙参、生地、玉竹、冰糖。治胃热液枯。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
《别录》:「疗虚痨客热,口干燥渴....定肺气,安五脏。」
《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能殴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屡屡滋肾助元‥…‥故消痰殊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兰科植物石斛的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肾经。
【功效】滋阴,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伤阴,口干燥渴,或病后津亏虚热,以及胃阴不足、舌绛、少津等症。
石斛用于阴虚内热、口干燥渴以及胃阴不足、舌绛少津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生地等品配伍。鲜者清热生津之功较佳,故凡遇热病肺胃火炽、津液已耗、舌绛干燥或舌苔变黑、口渴思饮者,可用新鲜石斛。
【处方用名】金石斛、金钗石斛(养胃生津)。川石斛、干石斛、细石斛、黄草(主要清胃火、养阴生津,但生津之力稍差,而价较金石斛稍贵)。鲜金石斛、鲜金钗(清热生津之功较佳,价较低廉)。鲜铁皮石斛、鲜石斛(功与鲜金石斛相似,但价较贵)。枫斗、霍斗、霍山石斛(养胃生津之功较佳,但价甚贵,临床应用较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鲜者用量加倍。
【按语】石斛一药,作用较为单纯,主要用于养胃阴,清虚热。它的养胃生津之功较麦冬为佳,但无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作用。
【方剂举例】清热保津法《时病论》:鲜石解、鲜生地、天花粉、麦冬、连翘、参叶。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伤津液,舌苔变黑。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本草衍义》:「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本草正义》:「金石斛则躯干较伟,色泽鲜明,能清虚热,而养育肺胃阴液者,以此为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
玉竹有润肺养胃、生津增液的功效,适用于肺胃燥热之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肥玉竹、玉竹(生用,清热养阴较好)。制玉竹(蒸熟用,专用于滋补养阴)。炒玉竹(清炒用,滋补养阴)。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玉竹原名为葳蕤,又称萎蕤,味甘多脂,质柔而润,长于养阴,补而不腻,故适用于内热燔灼、耗伤肺胃阴液的症候。它养阴润肺的功效,与天冬、麦冬相近似,但天冬能滋肾,麦冬可清心,玉竹则专治肺胃燥热,三者各有所长。
2.本品虽为养阴之品,然无滋腻之性,故补阴而不恋邪,可用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而致发热、无汗、恶寒、咳嗽、咽干口渴等症,可与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等同用。
3.本品经近人作药理实验,发现有强心作用,用于临床有一定疗效。
【方剂举例】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玉竹、麦冬、沙参、生甘草。治燥伤胃阴,津液亏耗。
【文献摘录】《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
《药性本草》:「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
《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肉质鳞片。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心、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甘寒,能清肺润燥,对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常与麦冬、沙参、贝母、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神思恍惚等症。
本品有宁心安神作用,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神思恍惚之症,与知母、地黄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百合、野百合(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治百合病。
百合固金丸(录自《医方集解》):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治肺伤咽痛,咳喘痰血。
【文献搞录】《本经》:「邪气腹胀心病,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大明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
【性味】甘,平。
【功效】养阴润肺,袪痰排脓,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病后体虚,肺阴不足,咳嗽等症。
本品有养阴润肺作用。用于病后体虚,可配合熟地、当归等同用;对肺阴不足、咳嗽等症,可配百部、功劳叶等同用。还可用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常配合猪蹄、大枣、通草等同用。
2.用于肺痈,乳痈,疮疡肿毒等症。
羊乳根还能袪痰排脓、清热解毒。以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可配合冬瓜子、薏苡仁、芦根、桔梗、野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同用;治疗乳痈、疮疡肿毒,可配合蒲公英等同用。此外,蛇虫咬伤,可用鲜根切碎,煎服;也可洗净、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羊乳根、山海螺、四叶参(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性味与归经】微苦,凉。入肺、肾经。
【功效】养阴清热,补益肝肾。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咳血,骨蒸潮热等症。
本品具养阴作用,功能清虚热;治肺虚咳嗽,咯血,骨蒸潮热等症,常与沙参、麦冬、白芨等配合同用。
2.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
本品又可补肝肾。用治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常与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枸骨叶、功劳叶(洗净,晒干,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癜风。」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谷树)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脾、肾经。
【功效】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腰膝酸软,阳痿,头晕眼花等症。
楮实子能补肾强筋骨,用治肾虚阳痿、腰酸,常与熟地、枸杞、苁蓉、怀牛膝等配合应用。本品尚有养肝明目作用,故又可用于血虚头晕、眼花等症。
2.用于水肿。
本品有利尿的功效,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药,可以治疗水肿。
【处方用名】楮实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谷树叶:即构树之叶。用鲜叶打汁,可外涂顽癣及虫咬。外用适量。
2.谷树浆:即在构树的树皮部用小刀划破后流出的白色浆汁。可治臀部顽癣、颈部神经性皮炎及下肢湿疹等,常用浆汁直接涂于患处。或制成百分之十的酒精溶液,或与凡士林配成百分之十的软膏涂用。
3.谷树根皮:即构树的根部或干部的白皮(刮去外面栓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于慢性肾炎的浮肿。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别录》:「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
《大明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遗精,腰膝酸痛,以及头晕、目眩等症。
枸杞子有补益肝肾之功,不论肾阴虚亏或肾阳不足,皆可应用。治肾虚遗精等症,常与巴戟天、肉苁蓉、潼蒺藜等配伍应用;用于头晕目昏等症,可与菊花、地黄、山萸肉等配伍。
【处方用名】甘杞子、枸杞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枸杞子味甘性平,柔润多液,是一味补养肝肾的药品,功与潼蒺藜、菟丝子相近似。然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潼蒺藜、菟丝子、枸杞子三药虽都是平补阴阳之品,但潼蒺藜、菟丝子两药助阳之功胜于养阴,故归入助阳药;枸杞子则滋阴之功胜于助阳,且补益作用较佳。本品配以熟地,则补肝滋肾;配以菊花,则养肝明目;配以黄精,则补精益气。凡肝肾不足的疾患,都可配用。
2.据古代文献记载,本品可用治消渴。现民间验方单用枸杞子一味,蒸熟嚼食,每次一钱,每日二至三次,治糖尿病症情较轻者,有一定疗效。
3.本品虽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如有外邪实热、脾虚湿滞及肠滑便溏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杞菊地黄丸《医级》: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久视昏暗。
【文献摘录】《食疗本草》:「坚筋骨....除风去虚劳,补精气。」
《汤液本草》:「主心病嗌干....渴而引饮,肾病消中。」
《本草纲目》:「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本草图解》:「补肾益精....,而消渴、目昏而腰痛膝痛,无不愈矣。」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滋阴,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耳鸣,两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
女贞子能滋养肝肾之阴,为一味清补的药品。在临床上常与桑椹子、旱莲草等配伍,用于肝肾阴亏、头晕耳鸣、眼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
【处方用名】熟女贞、女贞子(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女贞叶:即女贞的叶。性味苦涩微甘平。功能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等症。一般用量为三片至五片,冷开水洗净,嚼服。
【按语】1.女贞子一药,根据临床应用的体会,它的滋养肝肾的功用与枸杞子、桑椹子相近。但枸杞子能平补阴阳,用治肝肾不足,不论阴虚、阳虚,都能适用;桑植子补肝肾之阴,且能补血;而女贞子则只能滋阴,不能助阳,偏治肝肾阴虚,并无补血作用。总的说来,此药性质平和,作用较缓,久服始能见功。
2.本品多用易致滑肠,如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二至丸《证治准绳》:女贞子,旱莲草。治肝肾阴虚。
【文献摘录】《本经》:「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
《本草纲目》:「强阴,健腰膝,发白发,明目。」
《本草备要》:「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入肝、肾经。
【功效】养阴益肾,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阴亏,头晕,目眩,头发早白等症。
旱莲草能养阴而益肝肾,临床上治疗肝肾不足,头晕目眩,头发早白等症,常配合女贞子、桑椹子等同用。
2.用于阴虚血热的各种出血症候如咯血、吐血、尿血、便血以及崩漏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能治疗上述诸种失血,可用鲜草二至三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或与仙鹤草等配伍,煎汁内服。此外,如遇外伤出血,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细末,外敷伤口,能止血止痛。
【处方用名】墨旱莲、旱莲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旱莲草又称墨旱莲,采集鲜草,搓揉其茎叶,有黑汁流出,故名。此药性本寒凉,略有养阴的功效,故有益于肝肾。但单用本品滋阴补肾,殊嫌其作用较弱,故须与女贞子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成药二至丸,即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品。
2.本品凉血止血的作用颇佳,内服、外用,都有功效。前人说它能止血排脓,可治血痢,现临床应用不多,有待进一步实践。
【方剂举例】二草丹《沉氏尊生》:旱莲草、车前草。治尿血。
【文献摘录】《新修本草》:「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傅之立已。汁涂眉发,生速而繁。」
《本草纲目》:「乌髭发,益肾阴。」
《本草从新》:「补肾,黑发乌须,赤痢变粪,止血,固齿,功善益血凉血。纯阴之质,不益脾胃。」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龟科动物龟的腹甲。
【性味与归经】咸、甘,平。入肾、心、肝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阴不足、骨蒸劳热、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
本品能滋肾阴而潜浮阳。在临床应用方面,治阴虚发热,可与地黄、知母、黄柏等配伍。用治阴虚阳亢,可与生牡蛎、鳖甲、白芍、生地等配伍;若阴虚而动风者,再增入阿胶、鸡子黄等品,以滋液而息风。
2.用于腰脚痿弱,筋骨不健,小儿囟门不合等症。
龟板能益肾阴而健骨,故可用于筋骨不健、囟门不合等症,可与牛膝、锁阳,虎骨、当归、芍药等品同用。
3.用于血热所致的崩漏等症。
本品有滋阴益血的功效,能益肾阴而通任脉,且性平偏凉,故可用于血热所致的崩漏等症,可配合地黄、旱莲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难产之症,可与当归、川芎、牛膝等品配伍。
【处方用名】生龟板(生用)。龟板、败龟板、炙龟板(砂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先煎。
【附药】龟板胶:由龟板煎熬而成。功效与龟板同,但滋补的作用较强,对肾阴虚所致的痉弱、崩漏等症尤为适宜。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烊化冲服。
【按语】龟板与鹿茸两药,都能益肾而健骨,可用治筋骨痿软的病症。但是龟板益肾阴而通任脉,能滋阴潜阳、补血止血,治阴虚发热、血热崩漏,又可用于难产;鹿茸则助肾阳而补督脉,能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治肾阳不足、血崩漏下属于虚寒者。两药一为补阴,一为助阳,作用不同。如果阴阳两虚,又可配合应用。
【方剂举例】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制龟板、熟地、黄柏、知母、猪脊髓。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文献摘录】《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音“开”)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本草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月廉]疮。」
《本草备要》:「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症瘕崩漏,五痔难产,阴虚血弱之证。」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脾、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痞。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
鳖甲能滋肝肾之阴而潜纳浮阳。治阴虚潮热,常配青蒿、地骨皮等同用;治阴虚阳亢动风,常与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等同用。
2.用于久疟、疟母、胸胁作痛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
本品能软坚散结,且可破瘀通经,故适用于久疟、疟母、胸胁作痛以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可与三棱、莪朮、青皮、香附、红花、桃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生鳖甲(生用。主要用于滋阴潜阳)。炙鳖甲、鳖甲(砂炙用,主要用于软坚散结)。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先煎。
【附药】鳖甲胶:系用鳖甲熬制而成。功能补肾滋阴,适用于肾阴虚亏。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烊化后冲入药汁中。
【按语】鳖甲与龟板都髓滋阴潜阳,治虚热盗汗及阴虚阳亢等症,两药往往同用。但鳖甲清虚热的作用较强,且能通血脉、破瘀散结,可用于肝脾肿大、月经闭止;龟板则补血止血、益肾健骨,可用于崩漏下血及筋骨痿软。这是两药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鳖甲散《沉氏尊生》:鳖甲、柴胡、知母、秦艽、当归,青蒿,乌梅、地骨皮。治骨蒸。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
《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药性本草》:「除骨热,骨节间劳热....妇人漏下五色,下瘀血。」
《本草纲目》:「除老疟、疟母。」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枝茎。(桑寄生、柿寄生也供药用)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腰痛,关节不利,筋骨酸痛等症。
本品既能袪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湿腰痛、筋骨酸痛属于肝肾不足者,常与独活、牛膝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妇人怀孕胎漏、胎动不安等症。
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妇人胎漏、胎动不安,常与续断、阿胶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
【处方用名】桑寄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寿胎丸《衷中参西录》: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主治滑胎。
【文献摘录】《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安胎。」
《别录》:「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疮,去痹。」
《药性本草》:「主怀妊漏血不止,令胎牢固。」
一、补虚药品物众多,性能各异,有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又有适用于肺、肝、脾、肾之不同,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二、由于虚弱病症各有不同,每有互相夹杂,如气血两虚,阴阳两亏以及脾肾不足、肝肾亏损、肺肾虚弱等,可视具体病情配伍应用。
三、素体不足,又兼邪实,须扶正袪邪相提并用,可分别配伍解表药、清热药、利水药、化痰药、理气药、消食药等同用。
四、素体不足而有各种滑脱的病症,可用补虚药配伍收敛药同用。
五、补虚药对于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之症不宜应用;而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者,又当极用之。
六、邪实无虚的病症,一般不宜用补虚药,以免留滞病邪。
七、服用补虚药应注意用量用法,以免应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
八、服用人参者须忌用萝卜、萝卜子及茶叶等。
九、平常作为进补取单味药物服用者,如遇感冒、食滞,以及发热者,应暂停服用。
一、补脾: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
二、养血安神:丹参(活血袪瘀)
三、养血通络:鸡血藤(活血袪瘀)
四、养血安苔:桑寄生(袪风湿)
五、滋阴清热:鲜地黄(清热)
六、清热养阴:玄参(清热)
七、温肾助阳:附子、肉桂(袪寒)、钟乳石(化痰止咳平喘)
八、补脾肾:莲子、芡实(收敛)
九、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鹿蹄草(袪风湿)、牛膝(活血袪瘀)
十、补虚:仙鹤草(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