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当前的位置:三九中医药网→ 中医书籍 → 《茶饮保健》

    《 茶饮保健》全书


    《茶饮保健》(七)温热散寒茶

    (七)温热散寒茶

    665.附子茶

    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毒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666.附子姜甘茶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667.干姜茶

    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668.干姜红糖茶

    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胃止呕。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669.止逆茶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670.干夏茶

    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671.断红茶

    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黄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672.干姜苓术茶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著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673.干姜大黄茶

    原料:干姜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4.茴香茶

    原料:茴香5g、红茶3g、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5.茴杏茶

    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小肠(腹)气痛不可忍。

    来源:《续本事方》。

    676.茴枳茶

    原料:茴香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胁下疼痛。

    来源:《袖珍方》。

    677.茴楝茶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医方集解》。

    678.茴苍茶

    原料:茴香5g、苍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肿。

    用途:睾丸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79.茴桂茶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肝肾,散寒通经。

    用途: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或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0.茴椒茶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滞止痛。

    用途:睾丸偏坠冷痛;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肾积水出现腰冷痛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1.艾叶茶

    原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2.艾陈茶

    原料:艾叶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圣济总录》。

    683.艾姜茶

    原料:艾叶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叶、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脓血、腹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684.艾胶茶

    原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散寒。

    用途: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685.艾蒲茶

    原料:艾叶5g、蒲黄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经,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6.艾术茶

    原料:艾叶5g、苍术3g、白术3g、归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

    功能:温经除湿止带。

    用途:妇女白带淋沥。

    来源:《本草汇言》。

    687.艾神茶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养阴敛汗。

    用途:盗汗不止。

    来源:《纲目》。

    688.丁香茶

    原料:丁香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暖肾,降逆;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

    用途:呕吐、呃逆;心腹冷痛;泻痢;疝气;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89.丁香柿蒂茶

    原料: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降逆。

    用途: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哕逆不定。

    来源:《简要济众方》。

    690.丁半茶

    原料: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小儿吐逆。

    来源:《百一选方》。

    691.肉桂茶

    原料:肉桂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692.肉桂良姜茶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当归1g、厚朴2g、人参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思饮食。

    来源:《圣惠方》。

    693.桂萸茶

    原料:肉桂3g、吴茱萸2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来往冲心腹痛。

    来源:《姚僧坦集验方》。

    694.肉桂杜仲茶

    原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会约医镜》。

    695.肉桂黄连茶

    原料:肉桂3g、黄连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普济方》。

    696.乌药茶

    原料:乌药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理气开郁。

    用途: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脚气;小便频数。

    来源:传统药茶方。

    697.乌归茶

    原料:乌药3g、当归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和血。

    用途: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

    来源:《本草切要》。

    698.乌升茶

    原料:乌药3g、升麻2g、花茶2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升阳。

    用途:小肠疝气、睾丸坠痛。

    来源:《孙天仁集效方》。

    699.乌威茶

    原料:乌药3g、威灵仙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通经,舒筋活络。

    用途: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0.参桂茶

    原料:人参2g、肉桂4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中。

    用途:气血素亏,复因劳碌伤气,腰膝酸沉、肢软气短。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1.和胃茶

    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温中。

    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702.桔红姜茶

    原料:桔红2g、生姜2g、红糖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止呕。

    用途:胃气失和,呕吐恶心。

    来源:传统药茶方。

    把 "(七)温热散寒茶"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 [茶饮保健] (六)消食健胃茶
    下一篇: [茶饮保健] (八)祛风湿强筋骨茶
    最新中药文章
  • 牛黄生肌散
  • 春季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食...
  • 水蛇
  • 月桂子
  • 扁鹊
  • 小黄构
  • 辰砂天麻圆
  • 大宁散
  • 大青汤
  • 槲叶散
  • 龙虎丸
  • 天南星煎丸
  • 野菊煎剂
  • 清胆化石汤
  • 龙胆泻肝汤加减
  •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