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十要点

    目录: → 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2009-10-25

      男女有别

      中医经典语录: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与血,以其数脱血也。”

      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人生有序

      婴幼儿期

      中医经典语录: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护养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用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中病即止。

      青壮年期

      中医经典语录: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 (男子三十二岁左右)“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二十八岁左右)“筋骨劲强、身体盛壮” 。

      此期可耐药石,故调摄当视个人体质之偏而调理阴阳。

      老年期

      中医经典语录: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女子四十九岁,男子五十六岁左右,便开始进入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调摄,当以补为主,时时顾其正气,方能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顺天时以养生

      中医经典语录: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时序,生物界顺次阴阳消长之机,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人亦当应之而护养阴阳。

      按月廓盈亏而补泻

      中医经典语录: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虚,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血气、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之药。

      随昼夜晨昏而调摄

      中医经典语录: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清晨至日中阳气生而盛,应顺之而养阳,应在黎明清晨,适当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阳气生发。日暮至夜半,阳敛而藏,人当安静凝敛,少作劳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中医经典语录: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柔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人以水谷为本。”

      不同的食物可以造成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已,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谨和五味而调饮食

      中医经典语录: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本源,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和调,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运行气血多运动

      中医经典语录: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息孤危。”

      人之血气,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 故善养生者,必调和血气,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推拿、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下一页

      平性怡神善天年

      中医经典语录: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每致气机递乱或郁闭。养生旨在静神,道法自然、怡情养神;少私寡欲、清心宁神;抑目静耳、逐扰安神;开朗乐观、怡情畅神;陶怡情志、平性怡神;保精益气、养心舍神。

      上工治未病

      中医经典语录: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有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一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前者主要内容就是摄生, 正说明了摄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摄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调摄精神形体,提高防病机能;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治未病的另一个意义是:既病防变。外邪侵入人体以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就有可能逐步深入,侵犯内脏,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患病,不可讳疾忌医,以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实习编辑:伍智聪)




    把 "中医养生 十要点"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养生之道=平衡之道
    ·下一篇:中草药清凉饮料与空调相克?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鼻血草葶苈汤葶苈丸温病兼喉疼竹鱼紫玉簪山豆根[图]白芍槟连散葵子汤海螵蛸喻嘉言医案—痹证长春七核桃楸老年人消夏宜饮汤番石榴飞燕草透骨搜风散推气散白千层夏秋季忌常食热性调料煨姜春季宜治疗脚癣健康饮食上夜班多吃点鱼虾异木患洋葱豨莶草土千年健石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