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医养生

    从亚健康说中医养生文化

    目录: → 中医养生 发布时间:2009-10-25

      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养生文化关注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中医可采用顺时养生、调神养生、饮食养生、传统健身术等多种养生方法,逐渐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体内环境、外环境以及内外环境达到平衡、和谐,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转化。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和”为精魂的养生文化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养生。房事应在安静、舒适、健康、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男女双方患病时不宜同房。

      “培其本”——后天的调养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六合之中,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首先要做到顺时养生,顺应气候与阴阳的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各方面综合调养;其次注重调神养生,尤其在现代社会,社会压力大、信息量广,更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过度悲喜,适度缓解心理压力,以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再次,性养生是养生之本,其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惜精护肾,顾护人体生命之本;此外,重视饮食调养,利用食物的属性合理膳食,可有效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健康;最后,传统健身养生、药物养生、针灸推拿养生等,也在现代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善其后”——对尸体的妥善处理

      在中医养生学中,尸体的妥善处理是不能忽视的一环。人死后必须严格做好尸体的处理工作,防止尸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特别是对于生前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的尸体,更要慎重对待。

      现今尸体的处理以火化为主,但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还有不少地方存在土葬。腐烂的尸体会对周围的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身体健康。这种环境污染因素对亚健康的产生有加速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养生类纂》曰:“积水沉之可生病,沟渠通浚,屋宇清洁无秽气,不生瘟疫病。”

      健康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善其后”,妥善处理死者的尸体,体现了中医学所特有的整体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主动和谐,亦是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

    (实习编辑:伍智聪)




    把 "从亚健康说中医养生文化"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淡泊宁静 养生有道
    ·下一篇:脾阴学说论浅析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伤寒兼有伏热证夏季瘦身冬季临睡前用热水洗脚电脑保健食品葶苈丸紫萁三棱[图]秋季急、慢性肠炎患者忌食杏...龟甲卷柏黑种草子蜇砂大青木山地豆化毒消疣汤秋季谨防“气候过敏症”十补丸白子菜南天仙子毛蕊花人对高温耐力有多强吴鞠通医案——虚劳屏风草紫三角野烟叶香石藤土党参水榆水银清胃健中汤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