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概念
《内经》中广义的“未病”概念,除了包括健康状态,以及机体阴阳、气血、脏腑、营卫失衡但尚未达到“病”的状态,还包括了已病防传阶段、慢性病的缓解期及瘥后正虚防复的阶段。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大体包含两个层面: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防治,此即所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即在“亚健康”发生之前,通过各种措施,做好预防。中医主张以“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为指导,强调通过主动地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谨慎起居,以及气功、导引、太极拳等健身方法和针灸、推拿、药物等医疗调养方法,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机体正气抗邪的综合能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及医疗调养不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与整体健康水平,还对亚健康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优势。
“既病防变”,是指早期诊治“亚健康”,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以阻断其发展与传变。“亚健康”处在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中医学在“治未病”指导思想下,根据辨证论治判断“亚健康”可能的发展方向,并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从而阻止其向疾病转变。
“治未病”在“亚健康”方面的干预
1.辨证施治 从整体出发,针对出现的异常感觉和特征,分析、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证候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治疗。这样,在无明确病因的症状出现之初,即可进行治疗,能够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阻止其向疾病转变。与现代医学针对病原的治疗方法相比,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亚健康状态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临床常见虚证、虚中夹实之证,根据辨证结果运用疏肝行气、健脾益胃、养心安神、滋补肝肾、养血活血通络等治法,或是使用针灸疗法,以使气血阴阳归于平衡,促进脏腑功能趋于正常,使身体机能达到和谐的健康水平。
2.养心修身 中医历来强调“形神合一”,身与心相互影响,即体质与精神、思维、情志是相互影响。“亚健康”成因包含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失调均可成为形成“亚健康”的原因,并影响其他两方面。所以防治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调养情志来促进身体健康,也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状况来改善情志状态。心理上和身体上和谐统一,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志总主于心而分归五脏,"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精神情绪波动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产生于五脏,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情志的变化,又能影响其相应脏腑的功能,“喜怒不节则伤脏”。因此强调保持乐观、平和的精神状态,使情绪波动不过于激烈,则气血调畅,脏腑功能正常。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则说明了不遵循自然规律,不克制过度的生活方式,必将付出健康代价。调饮食、慎起居、劳逸相结合是预防亚健康的关键,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强调修养身心,是防治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方法。
3.气功、推拿治疗 气功通过调畅气机、疏通经络、培养正气、补益元神、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等作用,使人体精、气、神功能恢复,躯体达到宁静、平和状态。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通路,具有传导感应、调节气血、调节虚实等功能。推拿是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运用一系列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相应穴位或部位,刺激经络和腧穴,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和腧穴作用以促使人体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4.运动干预 健康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活动肌肉、筋骨、关节,能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畅行气血,增强体质。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并使人心情舒畅,长期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是预防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内经》"治未病"观点所具有的超前学术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疾病的思维模式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所具有的潜在优势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广泛理解与认同。这不仅拓宽了中医学术新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促进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实习编辑:伍智聪)
把 "“治未病”与亚健康干预"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运动气血 涵养精神
·下一篇:女性经期千万不要吃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