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Máo Tónɡ
【别名】紫糠木、圆鞋、黄花叶、红妇娘木
【来源】大戟科毛桐Mallotus barbatus (Wall.) Muell.-Arg.,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尿道炎,白带。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Dà Máo Tónɡ Zǐ Gēn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根。
【源形态】
毛桐,又名:红吊福、沉沙木、紫糠木、猪肚木、红毛桐子。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幼枝密被棕黄色的茸毛。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卵圆形,长12~17厘米,宽8~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微小的齿,有时具不规则的波浪形,纸质,上面绿色,幼时被毛,后无毛,下面被棕色柔毛;叶柄长6~12厘米,密被茸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柄被毛;雄花簇生,萼片3~5裂,无花瓣,雄蕊多数;雌花单生于苞腋内,萼片3~5裂,雌蕊1,子房圆形。蒴果圆球形,基部具苞片3,果柄长5~8毫米,所有部分均被星状毛。花期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坡地的疏林中或灌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微苦甘,无毒。"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药志》:"治肺热吐血,五劳七仿及肺痨咳血。"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止痛。治白浊,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附方】治肺痨咳血:大毛桐子根一至二两,配子公鸡炖服。(《四川中药志》)
【备注】本植物的叶(红帽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Hónɡ Mào Dǐnɡ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桐的叶。
【源形态】形态详"大毛桐子根"条。
【性味】《陆川本草》:"苦,寒。"
【功能主治】
治湿疹,褥疮,背癣。
①《陆川本草》:"凉血,止血。治刀伤出血,洗疮。"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背癣。"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湿疹:红帽顶叶晒干研粉,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②治褥疮:红帽顶、毛漆公叶各等量。晒干研末,清洁创面后,外敷。(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