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Huān Gǔ
【别名】土猪骨、沙獾骨、貒骨、土猪子骨
【来源】食肉目鼬科猪獾Arctonyx collaris collaris F. Cuvier,以骨骼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辛、酸,温。
【功能主治】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
【用法用量】3~5钱,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Tuàn Gǔ
【别名】土猪骨(《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鼬科动物猪獾的四肢骨。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貒肉"条。
【生境分布】产于四川。
【性状】四肢骨短小,前后掌均带有皮毛,爪长,弯曲,锐利,淡黄色,毛棕黑色,粗而长。前肢骨由两节组成,长各约11厘米,粗1.2厘米。后肢上节长约12厘米,粗约1.3厘米,下节帮骨细小,主骨粗约1.2厘米,微弯曲。骨质不甚沉重,外表黄白色,断面骨膘不太厚实。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酸,无毒。"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主上气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
②《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疼痛及皮肤湿热发痒。"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炙黄研末。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