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川楝子[图]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川楝子川楝子

    川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Chuān Liàn Zǐ

    【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炮制】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川楝子

    《*辞典》

    【出处】《本草正》

    【拼音名】Chuān Liàn Zǐ

    【别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来源】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源形态】

    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炮制】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有小毒。"

    ③《珍珠囊》:"酸,苦。"

    ④《医林纂要》:"核:苦辛;寒。"

    【归经】

    入肝、胃、小肠经。

    ①《珍珠囊》:"入心。"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

    ④《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纲目》:"茴香为之使。"

    【附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备注】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川楝子[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川芎[图]
    ·下一篇:广防己[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汪机张璐地耳草女性痛经药膳疗法秋季防哮喘病冬季防酒精中毒紫珠加味凉血退斑汤全毛悬钩子砂仁壳健康果汁功效榜豹骨菊叶三七大叶风沙藤秋冬时节谨防患多种疾病退赤散托里解毒汤夏季防股癣分筋草毛蕊花水陆丹不同音乐对大脑影响不同“桑拿天”时尽量少上网这些食物富含微量元素野丁香野马肉蠮螉小对叶草树葱升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