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丁公藤[图]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丁公藤丁公藤丁公藤

    丁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Dīnɡ Gōnɡ Ténɡ

    【别名】麻辣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以根、茎和小枝入药。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备用。

    【源形态】攀援藤本,长可达10米以上。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叶片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两面均无毛;干时通常呈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点,侧脉每边5~8条,在下面微凸起。6~8月开花,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8厘米,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两性;萼片5,卵形或阔卵形,先端圆钝,外面被褐色柔毛,宿存;花冠浅钟状,长9~10毫米,5深裂,裂片2裂,外面密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胚珠4。浆果球形,直径1.5~2厘米。种子1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丛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于广东省。

    【炮制】将干药100斤切碎,水浸过面,加生盐5斤浸泡24小时,捞起后加水再浸过面,用生甘草3斤煮汁加入,浸24小时,捞起隔水蒸4小时,晒干备用。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1~2钱,水酒各半煎服。可配制药酒内服或外擦。

    【注意】孕妇忌服。

    【制剂】丁公藤注射液:取丁公藤水煮2次。第一次煮沸2小时,第2次煮沸1.5小时。合并两次煮液,过滤,浓缩至糖浆状,加乙醇,产生沉淀。滤取乙醇溶液,回收乙醇。余液加蒸馏水适量溶解,置冰箱冷藏1夜。过滤,取滤液浓缩。再加乙醇反复沉淀2次后,回收乙醇,余液浓缩。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再置冰箱冷藏1夜,过滤。滤液加0.5%(W/V)活性碳脱色,过滤。滤液加2%(V/V)吐温-80,并加入注射用水至需要量。用5号滤棒过滤,灌封,100℃灭菌30分钟。每支2毫升,相当于生药5克。

    【附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原生药5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小儿酌减。

    【备注】丁公藤有毒,如中毒,汗出不止,四肢麻痹。按一般中毒原则处理,同时可用甘草、蜂蜜内服解毒和温水洗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丁公藤

    《中国药典》

    【拼音名】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10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剥落。质坚硬,纤维较多,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异型维管束呈花朵状或块状,木质部的导管呈点状。无臭,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3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40ml,浸渍过夜,加热回流6小时,滤过。滤液加6mol/L盐酸溶液6ml,加热回流3 小时,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1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东莨菪内酯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2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10: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丁公藤

    《*辞典》

    【拼音名】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Caulis Erycibes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的茎藤、根。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隔水蒸2~4小时后,晒干。

    【源形态】攀援藤本。幼枝被密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5cm,宽2~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干时显铁青色或暗绿色,下面有光泽,具小斑占。总状聚花序腋生或顶生,密被锈色短柔毛;花小,金黄色或黄白色;萼片5,外被褐色柔毛;花冠浅钟状,长9~10mm,5深裂,裂片2裂,外被紧贴的橙色柔毛;雄蕊5,着生在冠管上,花药卵状三角形,顶端锥尖;子房1室, 胚珠4。浆果珠形,具宿萼。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丛林中,攀援于树上。产于广东。

    【性状】为斜切的段或片,直径1~4cm。外皮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褐色,稍粗糙,有浅沟槽及不规则的纵裂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或疣状,黄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状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椭圆形,黄褐色或浅黄棕色,木部宽广,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型维管束)及多数小孔。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含丁公藤甲素、东莨菪内酯。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表发汗,驱风湿,除痹痛,消肿止痛。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浸酒外擦。

    【注意】本品有毒,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治疗风湿骨痛及神经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原生药6克。每次2~4毫升,每天1~2次,肌注。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肥大性腰椎炎及外伤性关节炎计88例,症状明显改善,止痛作用良好者39例,症状好转者39例,无效者10例。未发现副作用。注射后常有轻微出汗,此属正常现象,如汗出不止,可饮糖开水1杯。孕妇忌用。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丁公藤[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禹粮土
    ·下一篇:甘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张锡纯木香化滞汤葶苈煎香附汤哮喘患者的饮食血崩证泻白化血汤通经止痛汤三白草[图]大蓟[图]地枫皮春季保健药膳早春防心肌梗死春夏之交抗病解毒宜饮菜汁枸骨子玳瑁葫芦茶甘青雪莲花白花猪母菜小半夏汤黑鲫膏饮食与血型目疾由于伏气化热者治法详论猩红热治法开口箭猪肾鱼鳖金星鸭舌草五指山参石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