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庵摩勒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庵摩勒

    《*辞典》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ān Mó Lè

    【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橄揽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滇橄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果实。9~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

    【源形态】油柑(《岭南采药录》)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叶互生于纤弱的小枝上,几无柄,密生而为明显的2列,极似羽状复叶;叶片线状矩圆形,长约1厘米,先端钝;托叶线状披针形。花小,黄色,单性同株,具短柄,簇生于叶腋内;萼片5~6,倒卵状矩圆形,长不及2毫米;花瓣缺;雄花具柄,极多数,花盘的腺体极小,花药3~5,长椭圆形,直立于一短柱上;雌花近无柄,常单独与雄花混生于上部叶腋内,子房半藏于一环状的花盘内。果实肉质,径约1.5厘米,圆而稍带六棱,初为黄绿色,熟时变为赤色。花期4~5月。

    【生境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微显六瓣状,径约2厘米;表面棕褐色,粗糙不平,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基部遗有圆点状的果柄痕迹。质坚实,不易破碎,破碎后内显黄白色;种子不大。气微,味甜带涩。以干燥、饱满,无果柄及叶片掺杂者为佳。

    【化学成分】果实含大量维生素C(1.0~1.8%),且含量稳定。尚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诃黎勒酸、诃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干果含粘酸4~9%。果皮含没食子酸和油柑酸等酚类酸。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五麻酸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0%,肉豆蔻酸1%等。

    【药理作用】

    干燥果实,先用80%醇提取,再用醚提取,以盐酸酸化可得良好的抗菌活性物质;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真菌则无作用。

    果实的提取物予兔口服可增加体重及血中总蛋白含量而不改变各蛋白部分之间的比例,说明它有同化作用。

    同属植物Phyllanthus niruri L.叶的水提取物口服有降血糖作用。

    【性味】

    苦甘,寒。

    ①《唐本草》:"味苦甘,寒,无毒。"

    ②《海药本草》:"味苦酸甘,微寒,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化痰,生津,止咳,解毒。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干。

    ①《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②《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③《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喉痹。"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捣汁涂。

    【附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鲜余甘子果十至三十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白喉:滇橄榄一斤,玄参、甘草各一两。冷开水泡至起霜花,取霜用棉纸铺开晒干后,加马尾龙胆粉二钱,冰片五分,炒白果仁粉五钱,吹喉用。

    ③治哮喘:滇橄榄二十-个,先煮猪心肺,去浮沫再加橄榄煮熟连汤吃。

    ④治河豚鱼中毒:滇橄榄生吃吞汁,并可治鱼骨梗喉。(②方以下出《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备注】

    本植物的根(油柑根)、树皮(油柑木皮)、叶(油柑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本品在云南地区有作橄榄使用者,参见"橄榄"条。

    【摘录】《*辞典》

    页首↑

    油柑根

    《*辞典》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Yóu Gān Gēn

    【别名】余甘子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化学成分】根茎含蛇麻脂醇,并没食子酸,β-谷甾醇。

    【性味】

    ①《陆川本草》:"甘酸,性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腹泻,高血压,梅毒、下疳,蜈蚣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清热解毒。"

    ②《广西中药志》:"捣碎后敷治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肠炎腹泻,高血压:余甘子干根五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高血压,支气管炎,胃炎:余甘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

    油柑虫节

    《*辞典》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Yóu Gān Chónɡ Jié

    【别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在虫未爬出前采回,用沸水烫死,晒干。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生境分布】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虫瘿多生于老枝上,膨大成卵圆形,外表灰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和裂隙,长2~3厘米,径1~1.5厘米。切断面外层灰黄色至灰褐色,内层为黄白色,中央有一径约3毫米的小孔,内有黑色肉质的小虫1条,长约1厘米,似蛆。

    【功能主治】

    治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疝气,心痛,小儿疳积,酒积,煎水冲酒服。通身骨痛并走注风,以之煎酒服之。牙痛,煎水含漱。"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遗精,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颗。

    【附方】治胃痛,小儿咳嗽:油甘子虫瘿一至三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

    油柑木皮

    《*辞典》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Yóu Gān Mù Pí

    【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夏、秋采收。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化学成分】树皮中含有蛇麻脂醇、无色飞燕草素。细枝中含鞣料云实精、葡萄糖没食子鞣甙、诃黎勒酸、诃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并没食子酸。

    【药理作用】又名油甘,用其树皮制成100%浓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体外抗菌作用(纸片法、试管法);曾用作注射前或骨科手术和阴囊手术的皮肤消毒剂,无不良反应,故认为有临床使用价值。

    【性味】《陆川本草》:"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

    治口疮,疔疮,痔疮,阴囊湿疹,外伤出血。

    ①《陆川本草》:"杀菌去腐。治口烂,绣球风及疳、疔、漏痔。"

    ②《云南中草药选》:"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研末敷。

    【附方】治外伤出血:油柑树皮干粉撒敷。(《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辞典》

    页首↑

    油柑叶

    《*辞典》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Yóu Gān Yè

    【别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叶片,夏、秋采收。

    【源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化学成分】含余甘子酸,蛇麻脂醇,β-谷甾醇,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鞣料云实精,诃黎勒酸,诃子酸,葡萄糖没食子鞣甙。

    【性味】《陆川本草》:"甘酸,性寒。"

    【功能主治】

    治皮肤湿疹,疔疮,痔漏。

    ①《岭南采药录》:"患疳疗毒。煎水洗。"

    ②《陆川本草》:"杀菌去腐。治口烂,绣球风及疳、疔、漏、痔。"

    ③《南宁市药物志》:"敷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

    ①治湿疹,皮炎:余甘子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水肿,皮肤湿疹,毒蛇咬伤:油甘子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庵摩勒"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艾实
    ·下一篇:菴闾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温病体虚冬季饮红茶补锌樟脑七星剑青稞秋季龋齿患者忌多食龙眼地肤子肺劳喘嗽兼不寐证阴虚水肿黄胆橘红百眼藤伽蓝菜榕树暴马子秋季练养肺功托里定痛散小半夏汤夏季药浴去暑保健夏季吃冷冻食品切忌狼吞虎咽...千只眼牛白藤“生活点滴”巧治病野核桃仁通脉宁心汤野素馨小棕皮头贴骨散细竹蒿草牛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