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别录》
【拼音名】Mǎ Ròu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肉。
【源形态】
马(《诗经》)
体长约1.5~2.5米,高约1~1.5米。毛色随种类而不同。头、面狭长,耳直立能动.前额阔,上披长毛如发.颈部长,有鬃毛,自头后沿颈背向下披垂。躯干部长,胸部比腹部宽大。四肢细长,下部有距毛,前肢腕骨上方和后肢跗骨下方,有一部分无毛而有坚固的灰白色胼胝体,俗称"夜眼"。足趾仅第3趾发达,成末端卵圆形的实性蹄;第2,第4趾均退化。尾自基部末端,具总状长毛,形如尘拂。
【性味】
甘酸,寒。
①《别录》:"味辛苦,冷。"
②《日用本草》:"味酸辛,冷。"
③《本经逢原》:"辛,温。"
④《医林纂要》:"甘酸,寒。"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脯疗寒热痿痹。"
②《食疗本草》:"主肠中热。"
【注意】
①《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
②《食疗本草》:"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
③《日华子本草》:"马肉忌苍耳、生姜。"
【附方】
①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
②治头店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 Mǎ Yīn Jīnɡ
【别名】白马茎(《本经》)。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雄性外生殖器。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马肉"条。
【炮制】《雷公炮炙论》:"(白马茎),临用时以铜刀劈破作七片,将生羊血拌蒸半日,出晒干,以粗布拭上皮,并干羊血了,细锉用也。"
【性味】
甘咸,温。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本草经疏》:"甘咸,温。"
【功能主治】
补肾益气。治阳痿精衰,虚弱羸瘦。
①《本经》:"主伤中脉绝,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
②《别录》:"主小儿惊痫。"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
【注意】《本草经疏》:"凡阴虚火盛者不得服。"
【附方】益丈夫阴气:白马茎,阴干者,末,和苁蓉蜜丸,空心酒下四十丸,日再,百日见效。(孟诜)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Mǎ Chǐ
【别名】马牙(《本草拾遗》)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牙齿。
【性味】《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惊痫,疔疮,牙痛。
①《别录》:"主小儿马痫。"
②《本草拾遗》:"烧作灰,唾和,绯帛贴丁肿上,根出。"
③《日华子本草》:"水磨(服)治惊痫。"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0.5~1钱;或以水磨汁。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疔肿未破:白马齿烧灰。先以针刺破乃封之,用湿面围肿处,醋洗去之,根出。(《肘后方》)
②治赤根疔:捣马牙齿末,腊月猪脂和敷之,拔根出,亦烧灰用。(《千金方》)
③治虫牙作痛:马牙一枚煅热,投醋中七次,待冷含之。(《唐瑶经验方》)
④治内痈未作头者:马牙灰和鸡子涂之,干则易。(《千金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Jū Bāo Yī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胎盘。
【功能主治】《孙天仁集效方》:"治妇人天癸不通,驹胞衣煅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入麝香少许,空腹新汲水下。"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Mǎ Gān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肝。
【功能主治】《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赤马肝一片,炙令干(燥),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Mǎ Gǔ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骨头。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头骨:微寒。"
②《纲目》:"头骨:甘,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头疮,耳疮,阴疮,瘭疽。
①《别录》:"头骨:主喜眠,令人不睡。"
②《食疗本草》:"小儿患头疮,烧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疮。"
③《日华子本草》:"头骨烧灰,敷头耳疮佳。"
④《纲目》:"止邪疟;烧灰和油,敷小儿耳疮、头疮、阴疮、瘭疽有浆如火灼。"
【用法用量】外用:烧灰研末调敷。内服:烧灰入丸、散。
【附方】
①治胆热多眠:马头骨灰一两,铁粉一两,朱砂半两(研、水飞过),龙脑半分,上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竹叶温汤下,食后服。(《圣惠方》)
②治臁疮溃烂三四年:马牙匡骨烧研(先以土窖过),搽之。(《纲目》)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Mǎ Pí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皮。
【功能主治】
①《圣惠方》:"治小儿赤秃,以赤马皮、白马蹄烧灰,和腊猪脂敷之。"
②《滇南本草》:"烧灰调油搽铜钱牛皮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Mǎ Qí Gāo
【别名】马膏(《灵枢》),马鬐头膏(《别录》),马脂(《丹房鉴源》)。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
【性味】
①《别录》:"平。"
②《纲目》:"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生发。"
②《纲目》:"治面酐,手足皴粗,入脂泽,用疗偏风口歪僻。"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Mǎ Rǔ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冷。"
②《药性论》:"无毒。"
③《本草拾遗》:"味甘,性冷利。"
【功能主治】
补血润燥,清热止渴。治血虚烦热,虚劳骨蒸,消渴,牙疳。
①《别录》:"止渴。"
②《唐本草》:"止渴疗热。"
③《随息居饮食谱》:"功同牛乳而性凉不腻。补血润燥之外,善清胆、胃之热,疗咽喉口齿诸病,利头目,止消渴,专治青腿牙疳。"
④《泉州本草》:"治骨蒸、痨热,消瘦。"
【用法用量】内服:煮沸。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Mǎ Tí Jiǎ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马蹄。
【性味】
甘,平.
①《别录》:"温。"
②《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崩漏带下,牙疳,秃疮,疥癣,脓疱疮。
①《别录》:"白马蹄疗妇人漏下,白崩;亦马蹄疗赤崩。"
②孟诜:"亦马蹄主辟温疟。"
③《滇南本草》:"烧灰为末,油调搽秃头疮、癣疥。"
④《纲目》:"疗肠痈,下瘀血,带下,杀虫。又烧灰入盐少许,掺走马疳蚀,甚良。"
【用法用量】内服:烧灰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带下:烧马左蹄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②治白漏不绝:白马蹄、禹余粮各四两,龙骨三两,乌贼骨、白僵蚕、赤石脂各二两。上六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丸,不知,加至三十丸。(《千金方》马蹄丸)
③治走马牙疳,延烂穿腮:白马前蹄,刮下脚皮,炙炭存性,加冰片少许吹之。(《外科全生集》马蹄散)
④治头赤秃:马蹄烧灰,捣罗为末,以腊月猪脂和敷之。(《圣惠方》)
⑤治一切癣:白马蹄,煅存性,为末。预取马齿苋杵烂,加水煎成膏,调前末搽之。(《外科大成》马蹄膏)
⑥治脓疱疮:马蹄,烧存性,研细面。涂于患处。(《蒙医经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Mǎ Xīn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心脏。
【功能主治】《别录》:"主喜忘。"
【注意】盂诜:"患痢人不得食。"
【附方】治心昏多忘:马、牛、猪、鸡心,干之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Mǎ Zōnɡ
【别名】马髻毛(《别录》),马牦(《千金方》)。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鬃毛或尾毛。
【毒性】《纲目》:"有毒。"
【功能主治】
治女子崩中、带下,疮、痈。
①《别录》:"主女子崩中赤白。"又:"马毛主小儿惊痫。"
②《日华子本草》:"烧灰止血,并敷恶疮。"
⑨《滇南本草》:"烧灰敷疮毒、痈疽、疗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附方】
①治带下:白马牦二两,龟甲四两,鳖甲十八铢,牡蛎一两十八铢。上四味,治下筛,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一匕半。(《千金方》白马牦散)
②治崩中下血不止:绵灰、黄绢灰、艾叶灰、马尾灰、藕节灰、莲蓬灰、油发灰、亦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等分,为细末,用醋煮糯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十灰丸)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