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大麦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大麦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Dà Mài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甘咸,凉。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③《崔禹锡食经》:"主水痮。"

    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附方】

    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摘录】《*辞典》

    页首↑

    大麦醋糟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Dà Mài Cù Zāo

    【来源】为大麦制醋后剩余之糟粕。

    【性味】《纲目》:"酸,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食疗本草》:"主气滞风壅,手臂脚膝痛,炒醋糟裹之。"

    【摘录】《*辞典》

    页首↑

    大麦秸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Dà Mài Jiē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成熟后枯黄的茎秆。

    【药理作用】大麦秸中,含有多糖成分,初步动物试验,具有抗癌作用。

    【性味】味甘苦,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消肿,利湿,理气。(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

    【附方】治小便不通: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心绞痛:将大麦根须制威片剂内服,一般每次100~200毫克(2~4片),少数用300毫克,每日3次。治疗31例心绞痛,22例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运动耐量增加,硝基甘油片用量减少,气促、心悸症状减轻。症状缓解大多在服药2周,服用3000~6000毫克即显效果。复查心电图者12例,6例心肌损害改善,运动试验转阴,6例无变化。又用于血脂过高症,9例血清胆甾醇过高症,治疗前的平均值为308.4毫克%,治疗后均见下降,下降值为39~124毫克%,下降百分比为17~40.7%,超过25%者5例,小于25%者4例,平均下降27.6%;19例血清甘油三脂过高症,治疗前平均值为327.2毫克%,治疗后17例均有较明显的下降,下降绝对值为24~270毫克%,下降百分比为13.7~54.7%,下降超过25%者14例,全组平均下降40%。

    【摘录】《*辞典》

    页首↑

    大麦苗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Dà Mài Miáo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幼苗。

    【功能主治】

    ①《伤寒类要》:"治诸黄,利小便,杵汁日日服。"

    ②《纲目》:"治冬月面目手足皲瘃,煮汁洗之。"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大麦"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大良姜
    ·下一篇:大毛红花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夜香牛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木香调气散木香附子汤香膏冬季饮用红茶防皮肤癌封囟散柴葛解肌汤加减秋季护胃忌过度疲劳秋季感冒患者忌食乌梅半夏辛夷山梗菜心叶百合白毛蛇春季宜饮花茶岗梅芎归泻心汤鹿尾紫金牛盛夏保健防“寒”夏季睡前忌用凉水抹席夏季产后滋补忌过量金秋旅游与花粉症丁香蓼[图]珍珠虫豆柴芸苔子蝇子草射罔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