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别录》
【拼音名】é Ròu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肉。
【源形态】
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
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脚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
【生境分布】饲养于河湖近旁,合群性,善游泳。嗜食青草。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
【化学成分】鹅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克):水分77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1.2克,灰分0.9克;钙13毫克,磷3.7毫克;又含维生素(每100克):A无,有A元,B1_300γ,B2_200γ,C_2毫克。对于每100克干燥材料,胸肌含铁,铜、锰,顺次为14.6、1.18、O.26毫克;大腿nrU匝次为8.6、0.77、0.20毫克。脂肪主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三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但也含混合甘油酯,如:"棕榈酸·二油酸"、"硬脂酸·二棕榈酸"及少量的"棕榈酸·二硬脂酸"、"油酸·二棕榈酸"的甘油酯。不皂化物为胆甾醇。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平。"
②《日华子本草》:"苍鹅冷,有毒;白鹅凉,无毒。"
③《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归经】
入脾、肺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兼入肝、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治虚羸,消渴。
①《别录》:"利五脏。"
②《本草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钦之。"
③《日华子本草》:"白鹅:解五脏热,止渴。苍鹅:发疮脓。"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注意】
湿热内蕴者勿食。
孟诜:"多食令人易霍乱。亦发痼疾。"
【名家论述】
①《纲目》:"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韩愗《医通》谓其疏风,岂其然哉?若夫止渴,凡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
②《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而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乡肥腻而壅不渴之义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Bái é Gāo
【别名】白鹅脂(《千金·食治》)。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脂肪。
【源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
【化学成分】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参见"鹅肉"条。
【性味】
甘,凉。
①《开宝本草》:"微寒。"
②《纲目》:"甘,微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平。"
【功能主治】
润皮肤,消痈肿。治皮肤皴裂。
①《别录》:"主耳卒聋,以灌之。"
②《日华子本草》:"润皮肤。"
③《纲目》:"治唇沈,手足皴裂。消痈肿,解礜石毒。"
④《本草从新》:"祛风,润燥。"
⑤《医林纂要》:"治癣秃店疥。"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é Cuì
【别名】鹅尾罂(《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尾肉。
【化学成分】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质17.966%,乙醚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级醇7.423%,油酸5.848%,低级脂肪酸0.373%,卵磷脂0.233%。乙醚溶出部分,主要为脂类;低级脂肪酸中有月桂酸、肉豆蔻酸。分泌液的混合脂肪酸有左旋性,是一特点,已找到有四甲基癸酸及四甲基十一酸两种有枝链的脂肪酸。
【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治聤耳及聋,纳之。亦疗手足皴。"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é Dǎn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胆或胆汁。
【化学成分】胆汁含鹅脱氧胆酸。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纲目》:"解热毒及痔疮初起,频涂抹之自消。"
【附方】治痔疮有核:白鹅胆二、三枚(取汁),熊胆二分,片脑半分。研匀,瓷器密封,勿令泄气,用则手指涂之。(《保寿堂经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é Dàn Ké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卵壳。
【功能主治】《急救方》:"治痈疽无头。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敷,出脓血。"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é Hóu Guǎn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喉管。
【功能主治】治喉痹,哮喘,赤白带下。
【附方】
①治喉症:鹅喉气管一个(阴阳瓦炙黄色),冰片一分。共为细末,吹。(《周益生家宝方》)
②治哮喘:鹅咽喉食管焙灰,冲开水炖服。(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
③治赤白带:鹅水喉管煅存性研末,酒调,临卧服之。(《周益生家宝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é Máo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羽毛。
【化学成分】羽毛是上皮的变形,与其他动物的羽毛、毛、爪等成分相似,主要为角蛋白。因经常用尾脂腺液涂布,故附有油蜡状物质。参见"鹅臎"条。
【功能主治】
治痈肿疮毒,疥癣,瘰疬,噎膈,惊痫。
①《别录》:"主射工水毒。"
②《唐本草》:"鹅毛主小儿惊痫痢(’痢’《政和本草》引作’极’)者;毛灰主噎。"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服,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撒。
【附方】
①治痈毒:鹅毛(煅灰)一两,明矾二两。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二钱,好酒下。(《年希尧集验良方》)
②治肿毒:血管鹅毛一握,铜锅炒焦,腐皮包裹,酒吞下即内消。初起者效。(《救生苦海》)
③诸肿毒痛甚,有脓即溃,无脓即消:鹅毛(烧灰)一两,雄黄三钱,川乌、草乌各钱半,黄蜡熔化,入前药为丸。每服一钱,好酒送下。(《纲目拾遗》)
④治男妇溜脓肥疮,脓窠疮,蜡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妇人阴疮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抽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随病上下,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戒暴怒、房劳、炙煿、发毒之物。(《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⑤治瘰疬初起:白鹅大者二只,取周身毛翎,并口脚黄皮,新瓦焙焦为末,分作十服,每日食后服之。(《养素园传信方》)
⑥治噎食病:白鹅尾毛烧灰,米汤每服一钱。(《纲目》)
⑦治大麻风:苦参一斤,鹅毛半斤(煅存性)。为末,陈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一日二次。(《赤水玄珠》参毛丸)
⑧治喉蝶癣:鹅毛灰三分,儿茶二钱,牛黄三厘,雄黄一钱,人中白一钱半(煅存性)。如吃深,加珍珠(煅存性)一分。为末。先将生桐油探刷一番,后用药吹入,加胆矾更妙。(《养素园传信方》)
⑨治艾火带,乃灸火所伤,烂痛不可忍:雉鸡毛、鹅毛。烧灰敷之效。(《同寿录》)
⑩治误吞铜钱及钩绳:鹅毛一钱(烧灰),磁石(皂子大,煅),象牙一钱(烧存性)。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下。(《小儿医方妙选》通气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é Nèi Jīn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砂囊内壁。全年均可采收。将鹅杀死后,取出肫,剖开,剥取内衣,洗净,晒干。
【性状】干燥的鹅内金,为圆片状或破碎的块片,直径约3厘米,厚约1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无光泽,边缘略向内卷,边上有齿状短裂纹。质坚而脆。气腥。
【功能主治】健脾止痢,助消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
【摘录】《*辞典》
页首↑【拼音名】é
【别名】家鹅
【来源】雁行目鸭科家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 (L.),以血、胆、肉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
鹅血:咸,平。
鹅胆:苦,寒。
【功能主治】
鹅血:解毒。主治晚期血吸虫病。生鹅血半杯,加少许热黄酒饭后服,每日1~2次。此方连续服用,有改善体征,消除腹水,缩小肝脾之效;对血吸虫病,侏儒症,有促使发育之功。治噎嗝反胃:饭后服生鹅血,服法同上。
鹅胆:解热,止咳,消疮痔。主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鹅胆每次吞服1个,每日2次(“鹅去氢胆酸”可治慢性气管炎)。
鹅脂:治手足皲裂。外用涂擦患部,每日2~3次。
鹅涎:治骨刺鲠喉。
【备注】近年来,将鹅血制成鹅血片,有缓解恶性肿瘤,提升白血球的作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é Tuǐ Gǔ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腿骨。
【化学成分】每100克骨髓(干重)中含铁35.9毫克,铜6.02毫克,锰0.51毫克。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犬伤日久发者,用鹅腿脡骨煅存性,研末掺之。"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é Xián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
【功能主治】
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
②《纲目拾遗》:"治小儿鹅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含咽。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é Xuè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血。
【性味】《纲目》:"咸,平,微毒。"
【功能主治】
治噎膈反胃,解毒。
①陶弘景:"中射工毒者饮血,又以涂身。"
②《纲目》:"解药毒。"
③《本草从新》:"愈噎膈反胃。"
④《本草求原》:"苍鹅血,治噎膈反胃;白鹅血,能吐胸腹诸虫血积。"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服。
【名家论述】《本经逢原》:"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开血膈吐逆,食不得入,乘热恣饮,即能呕出病根。中射工毒者饮之,并涂其身即解,以其能食此虫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é Zhǎnɡ Shànɡ Huánɡ Pí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足蹼上的黄色表皮。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烧灰调油,搽黄水疮、冻疮。"
②《谈野翁试验方》:"烧研,涂脚趾缝湿烂。"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