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狗肉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狗肉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Gǒu Ròu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肉。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源形态】

    狗(《左传》),又名:犬(《左传》),黄耳(崔豹《古今注》),地羊(《纲目》),家犬(《医林纂要》)。

    小型家畜,体形大小和毛色,随品种而异。通常颜面部向前突出成口吻,吻长而尖。口有深裂,齿常外露;舌长而薄,表面平滑。耳短,直立或稍下垂,能自由转动。四肢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爪不能伸缩。趾行性。雌体有乳头4~5对,1对在胸部,其余分列于腹壁两侧。尾大多向上卷曲,有丛毛或只具短毛。狗的视觉、听觉、嗅觉均极灵敏。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化学成分】狗肉的一般化学组成,与其它兽肉类似,但因情况之不同,变化亦颇大。狗肉(以氮的克数计)含嘌呤类0.027%,肌肽0.109%。新鲜狗肉含肌酸0.266~0.472%。又含固形物25.2%,水分74.8%,钾0.325%,钠0.049%,氯0.028%。

    【性味】

    咸,温。

    ①《别录》:"味咸酸,温。"

    ②《日用本草》:"咸酸,平。"

    ③《医学入门》:"咸酸,有毒。"

    【归经】

    入脾、胃、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肾。"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败疮久不收敛。

    ①《别录》:"主安五藏,补绝伤。"

    ②孟诜:"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③《日华子本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④《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

    ⑤《医林纂要》:"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注意】

    热病后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犬肉。"

    ②《纲目》:"热病后食之,杀人。"

    ③《本草经疏》:"发热动火,生痰发渴,凡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火者慎勿食之,天行病后尤为大忌,治痢亦非所宜。"

    ④《本草备要》:"畏杏仁。恶蒜。"

    【附方】

    ①治脾胃冷弱,肠中积冷,胀满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盐、豉等煮粥,频吃一、二顿。(《食医心镜》

    ②治气水鼓胀浮肿:狗肉一斤,细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臛吃亦佳。(《食医心镜》)

    ③治虚寒疟疾:黄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纲目》)

    ④治痔漏:熟狗肉蘸蓝汁,空心食。(《世医得效方》)

    【名家论述】《纲目》:"脾胃属土,喜暖恶寒。犬性温暖。能治脾胃虚寒之疾,脾胃温和,而腰肾受廕矣。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

    【摘录】《*辞典》

    页首↑

    狗胆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Gǒu Dǎn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胆。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平。"

    ②《药性生论》:"味苦,有小毒。"

    ③《玉楸药解》:"味苦,性寒。"

    【归经】《玉楸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止血消肿。治风热眼痛,目赤涩痒;吐血,鼻衄;聤耳,疮疡。

    ①《本经》:"主明目。"

    ②《别录》:"主痂疡恶疮。"

    ③《药性论》:"主鼻齆,鼻中息肉。"

    ④《食疗本草》:"采胆以酒调服之,明目,去眼中脓水。"

    ⑤《日华子本草》:"主扑损瘀血,刀箭疮。"

    ⑥《日用本草》:"去诸疥癣疮疾。"

    ⑦《纲目》:"主鼻衄,聤耳,止消渴,杀虫,除积,能破血,凡血气痛及伤损者,热酒服半个,瘀血尽下。"

    ⑧《玉楸药解》:"清肝胆风热。治眼病。"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外用:涂敷或点眼。

    【附方】

    ①治劳伤肝气目暗:萤火虫七枚,白犬胆一枚。上药,阴干,捣细罗为散,每取如黍米点之。(《圣惠方》明目方)

    ②治眼痒急赤涩:犬胆汁,注目中。(《圣惠方》)

    ③治血气撮痛不可忍者:黑狗胆一个,半干半湿,割开,以篦子挑丸如绿豆大,蛤粉滚过,每服五丸,烧生铁淬酒下。(《经验方》)

    ④治男妇连日吐血不止:五灵脂为末,用狗胆汁和丸芡实大,每一丸姜酒化下,不得漱口,急进米粥,不可太多。(《医学入门》狗胆丸)

    ⑤治妇人经血不止:狗胆一枚(用汁),铛墨二钱(锅底上煤)。上二味,一处搜拌,分作二服,煎当归酒调下。(《圣济总录》狗胆煎)

    ⑥治痞块疳积:五灵脂(炒尽烟)、真阿魏(去砂,研)等分。用黄雄狗胆汁和丸黍米大,空心津咽三十丸,忌羊肉、醋、面。(《简便单方》)

    ⑦治聤耳脓水不止:狗胆一枚(取汁),白矾一分(烧令汁尽,细研)。上药,以腊月猪脂调和,纳耳中,以绵拥之。(《圣惠方》)

    ⑧治呕吐不止:丁香、好辰砂(研飞)各六钱,五灵脂(拣如鼠屎者,淘去沙石,日干)四钱。上香、脂先研细末,后入砂,再研匀,狗胆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生姜、橘皮汤磨下。(《本事方》香灵丸)

    ⑨治痢疾:十二月杀的狗胆,将黑豆装入胆内,麝香少许,阴干,看人大小,每服五、七粒,为细末。如红痢,甘草汤下,如白痢,生姜汤下。(《奇效良方》黑虎丹)

    【摘录】《*辞典》

    页首↑

    狗肝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Gǒu Gān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肝。

    【性味】《医林纂要》:"甘苦咸,温。"

    【功能主治】

    治脚气,下痢腹痛。

    《本草拾遗》:"主脚气攻心,作生姜醋进之,当泄。先泄者勿服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附方】

    ①治下痢脐下切痛:狗肝一具,洗,细切,米一升,稀调煮粥,空腹点三两,合蒜吃,椒葱盐酱任性箸之。(《食医心镜》)

    ②治心风发狂:狗肝一具,硝石、黄丹各一钱半。上硝石、黄丹研匀,将狗肝批开,掺药在内,以麻缕缠缚,用水一升煮热,去麻,将肝药一顿细嚼,用煮肝药汁送下,不拘时侯。(《杨氏家藏方》黄石散)

    【摘录】《*辞典》

    页首↑

    狗毛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Gǒu Máo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毛。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产难。"

    ②《纲目》:"烧灰汤服一钱。治邪疟;尾(毛)烧灰,敷火伤。"

    【附方】治热油汤火烧疮痛不可忍:狗毛细剪,以烊胶和毛敷之,至疮落渐瘥。(《梅师集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狗脑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Gǒu Nǎo

    【别名】狗脑髓(《医学入门》)。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脑髓。

    【化学成分】脑的各部,化学组成并不一致,含率颇不相等。灰白质含水分78.7%,蛋白质1.70%,灰分1.51%;白质的含量相应为70.7%,1.82%,2.69%。两者均含有脂类,不等量的氯、磷、钠、钙、镁、钾、铁等。脑桥含水分70.11%,固形物29.89%,其中蛋白质占30.79%,类脂62.96%。类脂中含磷脂29.97%,硫脂8.47%。脑桥还含蛋白质硫和蛋白质磷。

    【功能主治】《别录》:"主头风痹痛,疗下部匿疮,鼻中息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半具到一具。外用:捣敷。

    【附方】治眉毛鬃发火烧疮瘢,毛不生:蒲灰,狗脑和敷。(《千金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狗齿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Gǒu Chǐ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牙齿。

    【化学成分】含水分10.97~11.89%,钙25.99~27.60%,镁0.73~0.78%,氯0.17~0.19%,钾0.15%,钠0.94~1.05%,磷酸根38.94~39.21%,碳酸根4.50%。氟最高含量可达0.3%,最低仅0.022%。牙齿所含成分,因其种类(如门齿、臼齿等)、部位(如外层、内层等)之不同,而有差异。

    【性味】

    ①《别录》:"平。"

    ②《纲目》:"平,微毒。"

    【功能主治】

    治癫痫,发背。

    ①《别录》:"主癫痫寒热,卒风痱。"

    ②《日华子本草》:"理小儿客忤,烧入用。"

    ③《医学入门》:"主癫痫,痘疹。"

    ④《纲目》:"磨汁,治犬痫。烧研醋和,敷发背及马鞍疮。同人齿烧灰,汤服,治痘疮倒陷。"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或烧灰研末。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摘录】《*辞典》

    页首↑

    狗乳汁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Gǒu Rǔ Zhī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乳汁。

    【化学成分】含水分69.50%,蛋白质15.54%,脂肪10.45%,糖3.19%,盐类0.73%。盐类中含K2O-11.86%,Na2O-5.75%,CaO-33.74%,MgO-1.57%,Fe2O2-0.12%.P2O5-36.79%,氯13.14%。

    【功能主治】《本苹拾遗》:"主青盲,取白犬生子目未开时乳汁,注目中。"

    【摘录】《*辞典》

    页首↑

    狗蹄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Gǒu Tí

    【别名】狗四足(《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足蹄。

    【性味】

    ①《别录》:"平。"

    ②《滇南本草》:"气味酸,平。"

    【功能主治】

    ①《别录》:"煮饮之,下乳汁。"

    ②《滇南本草》:"治癫狂病。"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

    狗头骨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Gǒu Tóu Gǔ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头骨。

    【性味】

    ①《别录》:"平。"

    ②《纲目》:"甘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久痢,崩中带下,头风目眩,创仿出血,瘘疮。

    ①《别录》:"疗金疮止血。下颔骨,主小儿诸痫。"

    ②《药性论》:"治久痢、劳痢。"

    ③《唐本草》:"下颔骨,主诸瘘,烧灰,酒服。"

    ④《日华子本草》:"烧灰用,亦壮阳,止疟。"

    ⑤《医学入门》:"补虚壮阳,治头风眩,主崩中带下,血痢,烧灰,酒下。"

    ⑥《纲目》:"治痈疽恶疮,解颅。"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外用:烧灰调敷。

    【附方】

    ①治久赤白痢不瘥:紫笋茶一两(捣为末),腊月狗头骨一两半(烧灰)。上药,同细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粥次调下二钱。(《圣惠方》紫笋茶散)

    ②治久痢、劳痢:狗头骨(烧灰为末)、干姜、莨菪(焦炒见烟)。为丸,白饮空心下十丸。(《药性论》)

    ③治少小洞注下痢:狗头骨灰,水和服之。(《千金方》)

    ④治妇人赤白带下久不止:狗头烧灰细研,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⑤治附骨疽及鱼眼疮:狗头烧烟熏之。(《圣惠方》)

    ⑥治疖子:狗头骨,芸薹子。上二味等分末之。醋和敷上。(《千金方》)

    ⑦治恶疮不愈:狗头骨灰,黄丹末。等分敷之。(《寿域神方》)

    ⑧长肉生肌:老狗头脑骨(瓦炒)二两,桑白皮一两,当归二钱半。为末,麻油调敷。(《仁斋直指方》)

    ⑨治鼻中息肉:狗头灰方寸匕,苦丁香半钱。研末吹之,即化为水,或同硇砂少许。(《朱氏集验医方》)

    ⑩治梦中泄精:狗头鼻梁骨烧研,卧时酒服一钱。(《纲目》)

    ⑾治小儿囟陷:狗头骨炙黄杵末,鸡子清调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⑿治头风白屑作痒:狗头骨烧灰,淋汁沐之。(《圣惠方》)

    ⒀治打损接骨:狗头一个,烧存性为末,热醋调涂,暖卧。(《卫生易简方》)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狗头骨,《本经》无气味,察其功用,应是甘咸温之物。咸能入血,甘能补血,温能和血。故主金疮止血也。"

    【摘录】《*辞典》

    页首↑

    狗心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Gǒu Xīn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心。

    【化学成分】除去心室、心房中残留的血液外,狗心含水分75.4~78.0%,固形物22.0~24.6%,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及脂肪4.30%等。在蛋白质中,肌浆蛋白占31.7%,肌球蛋白占6.6%。另含卵磷脂8.30%,肌酸0.210~0.327%。还含钾3.45‰,钠1.02‰,氯1.11‰,磷2.08‰,硫2.50‰。

    【性味】《医林纂要》:"甘酸咸,温。"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忧恚气,除邪。"

    ②《日华子本草》:"治狂犬咬,除邪气,风痹,疗鼻衄及下部疮。"

    【摘录】《*辞典》

    页首↑

    狗血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Gǒu Xiě

    【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血。

    【性味】

    ①《别录》:"味咸,无毒。"

    ②《药对》:"温。"

    【功能主治】

    治虚劳吐血。疔疮恶肿,瘑疮。

    ①《别录》:"白狗血,主癫疾发作。乌狗血,主产难横生,血上荡心者。"

    ②《日华子本草》:"补安五脏。"

    ③《纲目》:"热饮治虚劳吐血,又解射罔毒;点眼,治痘疮入目。"

    ④《医林纂要》:"心血合酒饮,治肠痈。"

    【附方】

    ①治疔疮恶肿:白犬血频涂之。(《肘后方》)

    ②治卒得瘑疮,常时生两脚间:白犬血涂之。(《肘后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狗肉"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钩藤根
    ·下一篇:狗脊贯众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鬼毛针秋季防哮喘病冬季进补贵相宜冬令进补十一种肉食冬季寒冷喝哪些清润汤炒面粥金钱白花蛇冰青散栝楼桂枝汤山莓苹芎归养荣汤盛夏幼儿保健补钙铜锤玉带草清气养荣汤五福延寿丹托毒饮夏季糖尿病患者忌食西瓜春季儿童患红眼病的禁忌马姓幼女,午节前得温病,医...心叶忽布柴胡蚤休汤樝子岩豆藤根铜棒锤天脚板松油水苋菜石椒草石瓜子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