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Gǔ Niú Luǎn Nánɡ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睾丸及阴囊。
【化学成分】主要含雄性激素睾丸甾酮,牛睾丸100公斤得10毫克。
【功能主治】吴球:"治疝气,牯牛卵囊一具,煮烂,入小茴香、盐少许,拌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Bāo Yī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
【功能主治】《海上方》:"治臁疮不敛,牛胞衣一只,烧存性,研搽。"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Niú Bí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治妇人无乳汁,作羹,空心食之。"
②《本草拾遗》:"和石燕煮汁服,主消渴。"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Niú Chánɡ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肠。
【功能主治】《本草蒙筌》:"厚肠,除肠风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Chǐ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牙齿。
【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牛痫。"
【附方】
①治发背疮肿痛:水牛牙齿(煅赤)、太阴玄精石各一分,乳香一钱(研)。上三味,捣研为末。每用绯绢量疮大小剪,以津唾调药,摊绢上贴之。(《圣济总录》牛齿膏)
②治诸恶疮口不合:牛齿三两,鸡卵壳二两。上二味,烧研为散,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之。(《圣济总录》牛齿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Niú Dǔ
【别名】牛百叶(《本草拾遗》),牛膍(《纲目》)。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
【性味】
①《日用本草》:"味甘,平。"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
①《食疗本草》:"主消渴,风眩,补五脏,以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牛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③《日用本草》:"和中,益脾胃。"
④《本草蒙筌》:"健脾胃,免饮积食伤。"
⑤《纲目》:"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Niú Fèi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肺。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补肺。"
②《本草蒙筌》:"止咳逆。"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Gān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肝。
【性味】
甘,平。
①《日用本草》:"味甘,凉。"
②《本草经疏》:"味苦甘,气和平。"
【功能主治】
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
①《别录》:"主明目。"
②孟诜:"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③《本草拾遗》:"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④《日用本草》:"明目,平肝气。"
⑤《本草蒙筌》:"助肝血,明目。"
⑥《本草经疏》:"补肝,治雀盲。"
⑦《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眼,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散。
【附方】治青盲积年不差:黄牛肝一具(细切,曝干),土瓜根三两,羚羊角屑一两,蕤仁一两(汤浸,去亦皮),细辛一两,车前子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牛肝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Gǔ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骼。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日华子本草》:"烧灰,治吐血,鼻洪,崩中,带下,肠风,泻血,水泻。"
②《纲目》:"治邪疟。"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存性调敷。
【附方】
①治水谷痢疾:牛骨灰同曲炒,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张文仲)
②治鼻中生疮:牛、狗骨烧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③治疳疮蚀入口鼻:牛骨烧灰,同猪脂涂。(《十便良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Niú Hóu Lónɡ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及水牛的喉咙。
【功能主治】
治反胃吐食。
①《千金·食治》:"主小儿呷(’呷’一作’呷气’)。"
②《纲目》:"疗反胃吐食。"
【附方】治反胃吐食,药物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用米醋一盏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尽为度,研末。每服一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法天生意》正胃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从新》
【拼音名】Niú Jīn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筋。
【功能主治】《本草从新》:"补肝强筋,益气力,续绝伤。"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Niú Kǒu Xián
【别名】牛涎(《千金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
【功能主治】
治噎膈,反胃呕吐。
①《本草拾遗》:"主反胃。"
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一盏,治喉闭口噤。"
【附方】
①治噎膈反胃:㈠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鳖子三十个(去皮、油,为末)。入铜器熬稠,每以两匙和粥与食,日三服。(《普济方》千啭丹)㈡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集成方》)
②治疣目:牛口中涎数涂自落。(《千金方》)
③治目睛损伤:牛涎,日二点,避风。(《补缺肘后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Nǎo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脑。
【性味】《纲目》:"甘,温,微毒。"
【功能主治】
治头风眩晕,消渴,痞气。
①《别录》:"主消渴,风眩。"
②《纲目》:"治脾积痞气。"
③《本经逢原》:"治脑漏。"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Niú Pí
【别名】牛连贴(《滇南本草》)。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脾脏。
【性味】《滇南本草》:"水牛连贴,性温,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
健脾消积。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
①《本草拾遗》:"补脾。"
②《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肿开胃,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
③《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怍脯,消痞块。"
④《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瘘。"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焙干研末。
【附方】
①治小儿脾胃不好,或吐或泻,伤食不思饮食,面黄肌瘦,目无睛光:水牛连贴(新瓦焙黄色)一两,鸡肫皮(焙黄色)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送下。忌面食生冷。(《滇南本草》)
②疗痔:牛脾一具熟煮,空腹食之尽,勿与盐酱等。一具不差,更与一具。从旦至未,令尽。(《千金翼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Shèn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
【功能主治】
①《别录》:"补肾气,益精。"
②《千金·食治》:"去湿痹。"
【附方】治五劳七伤,阴萎气乏:牛肾一枚(去筋膜,细切),阳起石四两(布裹),粳米二合。山水五大盏,煮阳起石,取二盏,去石,下米及肾,着五味葱白等,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牛肾粥)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经》
【拼音名】Niú Suǐ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
【性味】《别录》:"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润肺,补肾、填髓。治虚痨羸瘦,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
①《本经》:"补中,填骨髓。"
②《别录》:"主安五脏,平三焦.温骨髓,补中,续绝,益气,止泄利,消渴,以酒服之。"
③《韩氏医通》:"骨髓煎油,擦四支之损。"
④《纲目》:"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熬膏。外用:涂擦。
【附方】
①补精润肺,壮阳助胃:炼牛髓四两,胡桃肉四两,杏仁泥四两,山药末半斤,炼蜜一斤。同捣成膏,以瓶盛,汤煮一日。每服一匙,空心服之。(《瑞竹堂经验方》)
②治瘦病: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孟诜)
③治劳损风湿:牛髓、羊脂各二升,白蜜、姜汁、酥各三升。煎三上三下,令成膏。随意以温酒和服之。(《经心录》陆杭膏)
④治手足皱裂:牛髓敷之。(《纲目》)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Tí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
【性味】《纲目》:"牛头蹄,凉。"
【功能主治】
①《别录》:"牛悬蹄,疗妇人崩中,漏下赤白。"
②孟诜:"牛头蹄,下热风。"
【附方】治水浮气肿,腹肚胀满,小便涩少:水牛蹄一只,汤洗去毛,如食法,隔夜煮令烂熟,取汁作羹,蹄切,空心饱食。(《食医心镜》)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Tí Jiǎ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甲。
【功能主治】《纲目》:"烧灰服,治牛痫;和油涂臁疮;研末贴脐,止小儿夜啼。"
【附方】
①治臁胫烂疮:牛蹄甲烧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②治玉茎生疮:牛蹄甲烧灰,油调敷之。(《奚囊备急方》)
③治损伤接骨:牛蹄甲一个,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入甲内烧灰,以黄米粉糊和成膏,敷之。(《乾坤秘韫》)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Niú Xuè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血液。
【性味】
咸,平。
①《纲目》:"咸,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性温。"
③《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
理血,补中。治便血,血痢,经闭,血虚羸瘦。
①《本草蒙筌》:"补血枯。"
②《纲目》:"解毒利肠。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
③《本经逢原》:"能补脾胃诸虚,治便血、血痢,一切病后羸瘦,咸宜食之。"
④《医林纂要》:"破瘀通经,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Yè
【别名】牛食系(《圣惠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
【功能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
【附方】治瘿气令内消:黄牛食系三具(干者)。纳于瓷瓶子中,以瓦子盖头,盐泥固济,候干,烧令通赤,待冷取出,细研为散。每于食后以粥次调下一钱。(《圣惠方》)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Zhī
【来源】为牛抖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
【性味】《纲目》:"甘,温,微毒。"
【功能主治】《纲目》:"治诸疮,疥癣,白秃。"
【注意】《纲目》:"多食发痼疾。"
【附方】
①治渴利:生栝楼根(去皮,细切)十斤,黄牛脂(碎切,一合半,锅内慢火煎令消,滤去滓)。上二味,先以水三斗,煮生栝楼根,至水一斗,用生绢绞去滓,取汁纳牛脂,搅令匀,再以锅中慢火煎,不住手搅,令水尽,侯如膏状即止,于瓷合中密盛。每日食后温酒调如鸡子黄大服之,日三。(《圣济总录》栝楼根煎)
②治狐臭: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腋下。(《姚僧坦集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