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牯牛卵囊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牯牛卵囊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Gǔ Niú Luǎn Nánɡ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睾丸及阴囊。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化学成分】主要含雄性激素睾丸甾酮,牛睾丸100公斤得10毫克。

    【功能主治】吴球:"治疝气,牯牛卵囊一具,煮烂,入小茴香、盐少许,拌食。"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胞衣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Bāo Yī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

    【功能主治】《海上方》:"治臁疮不敛,牛胞衣一只,烧存性,研搽。"

    【摘录】《*辞典》

    页首↑

    牛鼻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Niú Bí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治妇人无乳汁,作羹,空心食之。"

    ②《本草拾遗》:"和石燕煮汁服,主消渴。"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肠

    《*辞典》

    【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Niú Chánɡ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肠。

    【功能主治】《本草蒙筌》:"厚肠,除肠风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

    牛齿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Chǐ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牙齿。

    【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牛痫。"

    【附方】

    ①治发背疮肿痛:水牛牙齿(煅赤)、太阴玄精石各一分,乳香一钱(研)。上三味,捣研为末。每用绯绢量疮大小剪,以津唾调药,摊绢上贴之。(《圣济总录》牛齿膏)

    ②治诸恶疮口不合:牛齿三两,鸡卵壳二两。上二味,烧研为散,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之。(《圣济总录》牛齿散)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肚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Niú Dǔ

    【别名】牛百叶(《本草拾遗》),牛膍(《纲目》)。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胃。

    【性味】

    ①《日用本草》:"味甘,平。"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补虚,益脾胃。治病后虚羸,气血不足,消渴,风眩。

    ①《食疗本草》:"主消渴,风眩,补五脏,以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牛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③《日用本草》:"和中,益脾胃。"

    ④《本草蒙筌》:"健脾胃,免饮积食伤。"

    ⑤《纲目》:"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肺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Niú Fèi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肺。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补肺。"

    ②《本草蒙筌》:"止咳逆。"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肝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Gān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肝。

    【性味】

    甘,平。

    ①《日用本草》:"味甘,凉。"

    ②《本草经疏》:"味苦甘,气和平。"

    【功能主治】

    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

    ①《别录》:"主明目。"

    ②孟诜:"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③《本草拾遗》:"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④《日用本草》:"明目,平肝气。"

    ⑤《本草蒙筌》:"助肝血,明目。"

    ⑥《本草经疏》:"补肝,治雀盲。"

    ⑦《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眼,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散。

    【附方】治青盲积年不差:黄牛肝一具(细切,曝干),土瓜根三两,羚羊角屑一两,蕤仁一两(汤浸,去亦皮),细辛一两,车前子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牛肝散)

    【摘录】《*辞典》

    页首↑

    牛骨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Gǔ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骼。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日华子本草》:"烧灰,治吐血,鼻洪,崩中,带下,肠风,泻血,水泻。"

    ②《纲目》:"治邪疟。"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存性调敷。

    【附方】

    ①治水谷痢疾:牛骨灰同曲炒,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张文仲)

    ②治鼻中生疮:牛、狗骨烧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③治疳疮蚀入口鼻:牛骨烧灰,同猪脂涂。(《十便良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牛喉咙

    《*辞典》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Niú Hóu Lónɡ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及水牛的喉咙。

    【功能主治】

    治反胃吐食。

    ①《千金·食治》:"主小儿呷(’呷’一作’呷气’)。"

    ②《纲目》:"疗反胃吐食。"

    【附方】治反胃吐食,药物不下,结肠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白水牛喉一条。去两头节并筋膜脂肉,用米醋一盏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尽为度,研末。每服一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法天生意》正胃散)

    【摘录】《*辞典》

    页首↑

    牛筋

    《*辞典》

    【出处】《本草从新》

    【拼音名】Niú Jīn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筋。

    【功能主治】《本草从新》:"补肝强筋,益气力,续绝伤。"

    【摘录】《*辞典》

    页首↑

    牛口涎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Niú Kǒu Xián

    【别名】牛涎(《千金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

    【功能主治】

    治噎膈,反胃呕吐。

    ①《本草拾遗》:"主反胃。"

    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乱。入盐少许,顿服一盏,治喉闭口噤。"

    【附方】

    ①治噎膈反胃:㈠牛涎、好蜜各半斤,木鳖子三十个(去皮、油,为末)。入铜器熬稠,每以两匙和粥与食,日三服。(《普济方》千啭丹)㈡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集成方》)

    ②治疣目:牛口中涎数涂自落。(《千金方》)

    ③治目睛损伤:牛涎,日二点,避风。(《补缺肘后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脑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Nǎo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脑。

    【性味】《纲目》:"甘,温,微毒。"

    【功能主治】

    治头风眩晕,消渴,痞气。

    ①《别录》:"主消渴,风眩。"

    ②《纲目》:"治脾积痞气。"

    ③《本经逢原》:"治脑漏。"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脾

    《*辞典》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Niú Pí

    【别名】牛连贴(《滇南本草》)。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脾脏。

    【性味】《滇南本草》:"水牛连贴,性温,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

    健脾消积。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积痞满。

    ①《本草拾遗》:"补脾。"

    ②《滇南本草》:"水牛连贴,健肿开胃,消积磨宿食,宽中醒脾,消痞满、胸胀。"

    ③《韩氏医通》:"黄牛连贴,用朴硝怍脯,消痞块。"

    ④《纲目》:"腊月淡煮,日食一度,治痔瘘。"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焙干研末。

    【附方】

    ①治小儿脾胃不好,或吐或泻,伤食不思饮食,面黄肌瘦,目无睛光:水牛连贴(新瓦焙黄色)一两,鸡肫皮(焙黄色)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滚水送下。忌面食生冷。(《滇南本草》)

    ②疗痔:牛脾一具熟煮,空腹食之尽,勿与盐酱等。一具不差,更与一具。从旦至未,令尽。(《千金翼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肾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Shèn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肾脏。

    【功能主治】

    ①《别录》:"补肾气,益精。"

    ②《千金·食治》:"去湿痹。"

    【附方】治五劳七伤,阴萎气乏:牛肾一枚(去筋膜,细切),阳起石四两(布裹),粳米二合。山水五大盏,煮阳起石,取二盏,去石,下米及肾,着五味葱白等,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牛肾粥)

    【摘录】《*辞典》

    页首↑

    牛髓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Niú Suǐ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

    【性味】《别录》:"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润肺,补肾、填髓。治虚痨羸瘦,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

    ①《本经》:"补中,填骨髓。"

    ②《别录》:"主安五脏,平三焦.温骨髓,补中,续绝,益气,止泄利,消渴,以酒服之。"

    ③《韩氏医通》:"骨髓煎油,擦四支之损。"

    ④《纲目》:"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熬膏。外用:涂擦。

    【附方】

    ①补精润肺,壮阳助胃:炼牛髓四两,胡桃肉四两,杏仁泥四两,山药末半斤,炼蜜一斤。同捣成膏,以瓶盛,汤煮一日。每服一匙,空心服之。(《瑞竹堂经验方》)

    ②治瘦病: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孟诜)

    ③治劳损风湿:牛髓、羊脂各二升,白蜜、姜汁、酥各三升。煎三上三下,令成膏。随意以温酒和服之。(《经心录》陆杭膏)

    ④治手足皱裂:牛髓敷之。(《纲目》)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蹄

    《*辞典》

    【出处】《别录》

    【拼音名】Niú Tí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

    【性味】《纲目》:"牛头蹄,凉。"

    【功能主治】

    ①《别录》:"牛悬蹄,疗妇人崩中,漏下赤白。"

    ②孟诜:"牛头蹄,下热风。"

    【附方】治水浮气肿,腹肚胀满,小便涩少:水牛蹄一只,汤洗去毛,如食法,隔夜煮令烂熟,取汁作羹,蹄切,空心饱食。(《食医心镜》)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蹄甲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Tí Jiǎ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蹄甲。

    【功能主治】《纲目》:"烧灰服,治牛痫;和油涂臁疮;研末贴脐,止小儿夜啼。"

    【附方】

    ①治臁胫烂疮:牛蹄甲烧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②治玉茎生疮:牛蹄甲烧灰,油调敷之。(《奚囊备急方》)

    ③治损伤接骨:牛蹄甲一个,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入甲内烧灰,以黄米粉糊和成膏,敷之。(《乾坤秘韫》)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血

    《*辞典》

    【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Niú Xuè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血液。

    【性味】

    咸,平。

    ①《纲目》:"咸,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性温。"

    ③《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

    理血,补中。治便血,血痢,经闭,血虚羸瘦。

    ①《本草蒙筌》:"补血枯。"

    ②《纲目》:"解毒利肠。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

    ③《本经逢原》:"能补脾胃诸虚,治便血、血痢,一切病后羸瘦,咸宜食之。"

    ④《医林纂要》:"破瘀通经,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辞典》

    页首↑

    牛靥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Yè

    【别名】牛食系(《圣惠方》)。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

    【功能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

    【附方】治瘿气令内消:黄牛食系三具(干者)。纳于瓷瓶子中,以瓦子盖头,盐泥固济,候干,烧令通赤,待冷取出,细研为散。每于食后以粥次调下一钱。(《圣惠方》)

    【摘录】《*辞典》

    页首↑

    牛脂

    《*辞典》

    【出处】《纲目》

    【拼音名】Niú Zhī

    【来源】为牛抖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脂肪。

    【性味】《纲目》:"甘,温,微毒。"

    【功能主治】《纲目》:"治诸疮,疥癣,白秃。"

    【注意】《纲目》:"多食发痼疾。"

    【附方】

    ①治渴利:生栝楼根(去皮,细切)十斤,黄牛脂(碎切,一合半,锅内慢火煎令消,滤去滓)。上二味,先以水三斗,煮生栝楼根,至水一斗,用生绢绞去滓,取汁纳牛脂,搅令匀,再以锅中慢火煎,不住手搅,令水尽,侯如膏状即止,于瓷合中密盛。每日食后温酒调如鸡子黄大服之,日三。(《圣济总录》栝楼根煎)

    ②治狐臭:牛脂和胡粉三合,煎令可丸,涂腋下。(《姚僧坦集验方》)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牯牛卵囊"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谷蓼
    ·下一篇:骨节草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张璐风温兼伏气化热夏季坐卧巴戟天灯台树饮酒中的四个\最佳”张公鱼搬倒甑大腹皮[图]春季疮疥疔肿者忌食用韭菜山地豆三角草屠苏酒兰草白龙穿彩火油草春夏之交田螺忌与含鞣酸多的...不同音乐对大脑影响不同猪靥猪肠朱砂草止血丹茴香丸八楞麻药用倒提壶羊角扭燕麦灵瓮菜癀顺江木乌棒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