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中医药网 健康生活,快乐人生,共享平安. 会员中心 |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首页
  • 中医
  • 中药
  • 健康
  • 资讯
  • 医药企业
  • 医药数据
  • 百科
    • 网站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针灸
    • 中医疗法
    • 中医药酒
    • 中医食疗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中医书籍
    • 中草药大全
    • 民间偏方
    中医书籍 名医名家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医案心得 中医养生 中医杂集 两性健康 中医针炙 中医治疗 中医文化 中医药酒 中医保健 实用药酒 中医进补 中药食疗 中医世界
    您的位置: 三九中药之家 → 中药材

    车前子[图]

    目录: → 中药材 发布时间:2009-10-25
    车前子车前子车前子车前草车前草

    车前子

    《中国药典》

    【拼音名】Chē Qián Zǐ

    【英文名】SEMEN PLANTAGINIS

    【来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 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来源:中药网www.39yao.cn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

    【鉴别】

    (1)车前 粉末深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略切向延长,细胞壁黏液质化。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直径5~19μm,长约至83μm,壁薄,微波状,常作镶嵌状排列。内胚乳细胞壁甚厚,充满细小糊粉粒。

    平车前 种皮内表皮细胞较小,直径5~15μm,长11~45μm。

    (2) 取本品0。1g,加水3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中加稀盐酸3ml,煮沸1分钟,放冷,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至中性,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生成红色沉淀。

    【炮制】

    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盐水,炒干。

    本品表面黑褐色或黄棕色。气微香,味微咸。照上述酸不溶性灰分项下的方法测定,不得过3。0%;照膨胀度项下的方法测定,应不低于5。0。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用法用量】9~15g,入煎剂宜包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等症,常与木通、滑石等配伍应用。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具有显著功效,为临床所常用,主要用于实症;如肾虚水肿,可配熟地、肉桂、附子、牛膝等同用。治湿热泄泻,症情轻者,可以单味使用,较重者可配茯苓、猪苓、泽泻、苡仁等同用。用于目赤肿痛或眼目昏花,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者,可与菊花、决明子、青箱子等同用;如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迎风流泪,可与熟地、菟丝子等同用。用于肺热咳嗽较宜,可与杏仁、桔梗、苏子等化痰止咳药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车前草

    《中国药典》

    【拼音名】Chē Qián Cǎo

    【英文名】HERBA PLANTAGINIS

    【来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车前:根丛生,须状。叶基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3cm,宽2.5~8cm;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浅齿。穗状花序数条,花茎长。蒴果盖

    裂,萼宿存。气微香,味微苦。

    平车前:主根直而长。叶刀较狭,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3cm。

    【鉴别】

    本品叶的表面观:车前 上、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上表皮细胞具角质线纹。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2细胞,椭圆形,柄单细胞。非腺毛少见,2~5细胞,长100~320μm,壁稍厚,微具疣状突起。

    平车前 非腺毛3~7细胞,长350~900μm。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9~30g;鲜品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车前

    《*辞典》

    【出处】《四声本草》

    【拼音名】Chē Qián

    【别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车轮菜、胜舄菜(《救荒本草》),蛤蚂草(《滇南本草》),虾蟆草(《简便单方》),钱贯草(《生草药性备要》),牛舄(《医林纂要》),地胆头、白贯草(《中国药植志》),猪耳草(《青海药材》),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福建民间草药》),蟾蜍草、猪肚菜、灰盆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打官司草(《江苏植药志》),车轱辘菜、驴耳朵菜(《东北药植志》),钱串草(《南宁市药物志》),五斤草(《闽南民间草药》),田菠菜、医马草、马蹄草、鸭脚板(《湖南药物志》),牛甜菜、黄蟆叶(《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牛耳朵棵(《江苏验方草药选集》)。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夏季采收,去尽泥土,晒干。

    【源形态】

    ①车前

    多年生草本,连花茎高达50厘米,具须根。叶根生,具长柄,几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基部扩大;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7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成长柄,全缘或呈不规则波状浅齿,通常有5~7条弧形脉。花茎数个,高12~50厘米,具棱角,有疏毛;穗状花序为花茎的2/5~1/2;花淡绿色,每花有宿存苞片1枚,三角形;花萼4,基部稍合生,椭四形或卵圆形,宿存;花冠小,胶质,花冠管卵形,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向外反卷;雄蕊4,着生在花冠筒近基部处,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长圆形,2室,先端有三角形突出物,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2室(假4室),花柱1,线形,有毛。蒴果卵状圆锥形,成熟后约在下方2/5处周裂,下方2/5宿存。种子4~8枚或9枚,近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菜圃以及池塘、河边等地。分布全国各地。

    ②平车前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叶全部为根生;具长柄,长为叶片1/3或更短,基部扩大;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宽2~4厘米。花茎高10~30厘米;穗状花序长为花茎1/3~1/2;花冠裂片先端2浅裂;蒴果周裂。种子4~5。花期5~9月。果期6~10月。余与车前同。

    生长在山野、路旁、田埂及河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出产,以江西、安徽、江苏产量较多。

    【性状】干燥的全株长10~17厘米。根细小为须状。叶呈灰绿色而卷曲,叶片平展成广卵形或椭圆形,具纵脉5~7条,叶柄细长。花茎顶部有留存蒴果盖裂后的蒴瓣及宿萼,有时尚有未开放的花。气微,味苦而带粘液性。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车前草提取物对艾氏癌及肉瘤-180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性味】

    甘,寒。

    ①《别录》:"味甘,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咸,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咸。"

    【归经】

    ①《得配本草》:"根、叶:入手太阳、阳明气分。"

    ②《本草再新》:"叶: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

    ①《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

    ②陶弘景:"疗泄精。"

    ③《药对》:"主阴癀。"

    ④《药性论》:"治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⑤《滇南本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

    ⑥《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能散,能利,能清。"

    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

    ⑧《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

    ⑩《医林纂要》:"解酒毒。"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疔肿。"

    ⒀《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本经逢原》:"车前叶捣汁温服,疗火盛泄精甚验,若虚滑精气不固者禁用。"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㈠车前子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肘后方》)㈡生车前草捣取自然汁半钟,入蜜一匙调下。(《摄生众妙方》)

    ②治尿血:㈠车前草捣绞,取汁五合,空腹服之。(《外台》)㈡车前草、地骨皮、旱莲草各三钱,汤炖服。(《闽东本草》)

    ③治白带:车前草根三钱捣烂,用糯米淘米水兑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热痢:车前草叶捣绞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同煎一、二沸,分温二服。(《圣惠方》)

    ⑤治泄泻:车前草四钱,铁马鞭二钱,共捣烂,冲凉水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黄疸:白车前草五钱,观音螺一两,加酒一杯炖服。(《闽东本草》)

    ⑦治感冒:车前草、陈皮各适量,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衄血:车前叶生研,水解饮之。(《本草图经》)

    ⑨治高血压:车前草、鱼腥草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目赤肿痛:车前草自然汁,调朴硝末,卧时涂眼胞上,次早洗去。(《圣济总录》)

    ⑾治火眼:车前草根三钱,青鱼草、生石膏各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⑿治喉痹乳蛾:虾蟆衣、凤尾草。擂烂,入霜梅肉、煮酒各少许,再研绞汁,以鹅翎刷患处。(《养疴漫笔》)

    ⒀治痄腮:车前草一两三钱,煎水服,温覆取汗。(《湖南药物志》)

    ⒁治百日咳:车前草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⒂治痰嗽喘促,咳血:鲜车前草二两(炖),加冬蜜五钱或冰糖一两服。(《闽东本草》)

    ⒃治惊风:鲜车前根、野菊花根各二钱五分。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⒄治小儿痫病:鲜车前草五两绞汁,加冬蜜五钱,开水冲服。(《闽东本草》)

    ⒅治湿气腰痛:虾蟆草连根七科,葱白须七科,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简便单方》)

    ⒆治金疮血出不止:捣车前汁敷之。(《千金方》)

    ⒇治疮疡溃烂:鲜车前叶,以银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或开水泡软,整叶敷贴疮上,日换二至三次。有排脓生肌作用。(《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车前草制成浸膏片(每片0.5克),日服3次,每次2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1两)。初步观察175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经服药1~2周,临床痊愈11例,显效33例,好转92例,总有效率为77.7%。其中服药2周的较服药1周的疗效为佳;体质好的较体质差的疗效显著。服药期间除个别有上腹不适外,未见不良反应。此外,有人曾试用车前草组织浸出液每次2毫升皮下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类疾患20例,一般注射10日后咳嗽、咯痰即见减轻,一疗程(30日)后即可痊愈。有人试用60%的车前草煎剂(日服3次,每次20~40毫升),治疗咳嗽患者67例(以慢性支气管炎类疾患为多,大多咳嗽在1周以上或经服西药无效者),结果好转40例,显著好转5例,痊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在80%左右。

    ②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用车前草鲜叶制成100%煎剂,每服60~120毫升(可多至200毫升),每日3~4次,连服7~10天(慢性菌痢可延长至1个月)。共观察88例,治愈63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4%。其中急性43例,经1~2疗程(最短者为7天,最长者45天),治愈35例,好转7例,无效1例。平均1.3天退热,腹痛、里急后重平均于5.2天和2天消失,大便次数、脓血或粘液便平均在4.7天和5.1天恢复正常。15例大便培养阳性者平均7.3天转阴。乙状镜所见病变,33例中有26例在治疗后11~30天恢复正常(最短7天,最长49天),6例好转,1例无改善。慢性菌痢45例,经1~2疗程(最短6天,最长30天),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13例。5例发热者平均1.8天退热,24例腹痛有16例平均7.3天消失,3例里急后重于2~4天消失,26例大便次敷增多者有20例平均6.3天恢复正常,44例呈脓血或粘液便者有31例平均8.3天恢复正常。大便培养阳性的14例中有12例平均于6.3天转阴。乙状镜有病变可见者38例,其中25例在1月内恢复正常,9例好转,4例无效。认为车前草治疗菌痢,不仅能利尿止泻,且有一定的抗菌效能和消炎、止血等作用。用法以大剂量每4小时1次效果最好。对慢性病例疗程可至1月以上。

    【摘录】《*辞典》

    页首↑

    车前子

    《*辞典》

    【出处】《本经》

    【拼音名】Chē Qián Zǐ

    【别名】车前实(《神仙服食经》),虾蟆衣子(《履巉岩本草》),猪耳朵穗子(《青海药材》),凤眼前仁(《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性状】

    ①大粒车前

    为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2毫米,宽1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网纹,种脐淡黄色,椭圆凹窝状。气味无,嚼之带粘液性。以粒大、色黑、饱满者为佳。

    主产江西、河南。此外,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等地亦产。

    ②小粒车前

    为平车前的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稍扁,长1~1.5毫米,宽不足1毫米,余与上种相似。

    主产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此外,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多量粘液质、桃叶珊瑚甙,并含车前子酸、胆碱、腺嘌呤、琥珀酸、树脂等。

    【炮制】

    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盐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淋盐水,再略炒取出,晾干。(每车前子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纲目》:"凡用车前子,须以水淘洗去泥沙,晒干。入汤液炒过用;入丸、散,则以酒浸一夜,蒸熟研烂,作饼晒干,焙研。"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

    ④《药品化义》:"味淡,性平。"

    【归经】

    入肾、膀胱经。

    ①《本草蒙筌》:"入膀胱。"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小肠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肾、肝、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⑧《纲目》:"止暑湿泻痢。"

    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

    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注意】

    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①《日华子本草》:"常山为使。"

    ②《本草经疏》:"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皆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③《本草汇言》:"肾虚寒者尤宜忌之。"

    【附方】

    ①治小便热秘不通:车前子一两,川黄柏五钱,白芍药二钱,甘草一钱。水煎徐徐服。(《普济方》)

    ②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局方》八正散)

    ③治小便血淋作痛:车前子晒干为末,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下。(《普济方》)

    ④治妊娠患淋,小便涩,水道热,不通: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梅师集验方》)

    ⑤治白浊:炒车前子四钱,白蒺藜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小儿伏暑吐泻,烦渴引饮,小便不通:白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车前子、人参(去芦头)、香薷各等分。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煎灯心汤调下。(《杨氏家藏方》车前子散)

    ⑦治风热目暗涩痛:车前子、黄连各一两。为末,食后温酒服一钱,日二服。

    ⑧治久患内障: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

    ⑨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菟丝子五两(酒浸五日,曝干别捣为末),车前子一两,熟干地黄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驻景丸)。(⑦方以下出《圣惠方》)

    ⑩治阴痒痛:车前子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洗痒痛处。(《外台》)

    ⑾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⑿老人淋病(身体发热)。用车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⒀妊妇热淋。用车前子五两、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⒁容易小产,用车前子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饮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⒂阴囊冷痛。肿满即成险症,用车前子研细,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⒃久患内障。用车前子、干地黄、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⒄补虚明目(肝肾均虚,眼发黑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用车前子、熟地黄(酒蒸后火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五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驻景丸"。

    ⒅小便不通。用车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叶汁。

    ⒆小便尿血。用车前草捣汁五合,空心服。

    ⒇鼻血不止。用车前叶捣汁饮下。

    (21)刀作。用车前叶捣烂敷伤处。

    (22)湿气腰痛。和车前叶连根七棵、葱白连须七棵,枣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23)喉痹、乳蛾。用车前草、凤尾草捣烂,加霜梅肉少许煮酒,共研取汁。鸡乞求蘸取刷喉。

    (24)两眼红痛。用车前草汗调眩硝末,临星时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25)目翳初起。用车前叶、敬杨叶等分,揉出汁,裹入两层桑叶中,悬阴处一夜。次日打开桑叶,以汁点眼。

    【临床应用】

    ①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将车前子炒焦研碎口服。4~12个月每次0.5克,1~2岁1克左右,每日3~4次。观察63例,服药后53例腹泻停止,大便恢复正常,平均2.1天治愈;6例大便减少,平均2.5天好转;4例无效。车前子可能由于其利尿作用及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而有助于本病的治愈。

    ②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车前子3钱(经1个月疗效不显者加至6钱),水煎2次,当茶饮。50例患者经3~4个月治疗,收缩压降低到150毫米汞柱以内的23例(46%),舒张压降低到90毫米汞柱以内的25例(50%)。治疗中除个别病例有胃部不适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③用于转正胎位

    孕妇在产前检查发现胎位异常者,待其妊娠28~32周时,试服车前子可望胎位转正。据68例观察,转正率达80~90%。用法:车前子3钱,烘干研末和水1次送服。1周后复查,如未成功隔1周可再服1次。最多服3次,如无效即为失败。

    ④治疗颞下颌扰乱症

    用5%车前子液0.5毫升,加入2%昔鲁卡因0.1毫升,作关节内注射。注射时用皮内注射针头,嘱病人将口半张开(此时髁状突后缘呈一凹陷),针尖自耳屏前约0.5厘米处向前内方向刺入,深约1厘米,即进入关节腔内,缓缓注入药液。注射后病人即可闭口。每周注射1次,连续3~4次,停药观察;1月后如疗效不显,可继续注射一个疗程再行观察。在治疗期间及疗程完毕后数周内,应尽量注意勿过大张口,如遇呵欠等生理性张口动作,可用手按住下颌作适当限制,否则会影响疗效。150例患者根据2个月治疗复查,及其后6~24个月随访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60例(40%),部分消失或减轻者77例(51.33%),无效者10例(6.66%),复发者3例(2%)。总有效率为91.33%。另有8例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经车前子液注射后,6例未再发,1例改善,1例无效。车前子液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注射后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囊的轻度炎症现象,当炎症消退后,继之有纤维组织增生,因之可使松弛了的关节囊恢复共紧张度,而使关节功能获得改善。所以在治疗期间须严格要求病人限制张口,使新的纤维组织能在收缩状态下的关节囊内壁生长,否则即难收到预期效果。对重症病人的疗效不佳。

    【摘录】《*辞典》

    页首↑



    把 "车前子[图]" 添加到网摘:

    ·上一篇:木鳖子[图]
    ·下一篇:牛黄

      推荐中医文章
    随机推荐中药文章
    红升麻温病兼呕吐何人饮安经汤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地黄关木通槟芍顺气汤栝楼根散鹿皮地胆草养精种玉汤养神酒神应丸大一面镙十四友丸龙眼叶夏季忌用凉水洗脚水肿至神汤春季儿童防花粉过敏症春季养生十大药粥铁筷子春季多进食黄豆芽越王余算异木患金雀花首乌藤心不干小蒜土良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在线留言
    三九中医药网分享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医书籍,健康知识,最全的中医药酒,中药材,医药数据供您查询.
    Copyright 2006-2010 中医药网 本站资源来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致函,我们将在尽快删除!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的支持!如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广告QQ:414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