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Hé Bāo Huā
【别名】赖桐花、贞桐花(《南方草木状》),百日红(《洛阳花木记》),洋海棠(《植物名实图考》),合包花(《草木便方》),状元红(《广州植物志》),抽须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龙穿花、香盏花、香带花、香斗花(《四川中药志》),龙船花(《广西中药志》),真珠花(《闽东本草》),红龙船花(《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花朵。6~7月花开时采收,晒干。
【源形态】
赪桐(《南方草木状》),又名:朱桐、红池木、红虫木、大将军、真珠梧桐。
落叶灌木,高1~3米,茎上密被细柔毛。单叶对生,广卵圆形,长可达3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疏被短毛,下面密被小圆形鳞片。疏松聚伞花序,并形成圆锥花序,顶生;小花梗长约1.5厘米;苞片丝状,被短毛;花萼红色,5深裂,裂片长披针形;花冠鲜红色,筒部长;雄蕊4,插生于花冠筒之上,伸出;雌蕊1,长为雄蕊的2倍,先端2裂,花柱细长,子房为不完全的4室,胚珠4枚。核果包于萼筒内,球形或倒卵形,果皮具汁,裂为2或4个小坚果。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捣汁搽土痣。"
②《四川中药志》:"补血。治带症,痔疮,疝气,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两。外用:捣汁涂。
【附方】
①治痔疮:荷苞花或根炖猪大肠服。
②治血痔:荷苞花配天鹅蛋炖猪大肠服。
③治疝气及失眠:荷苞花或根研粉兑甜酒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辞典》
页首↑【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Hé Bāo Huā Gēn
【别名】红苓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8~9月采收,晒干。
【性味】
苦,寒。
①《陆川本草》:"苦,寒。"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微甘,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肺热咳嗽,痔疮出血,痢疾,风湿骨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咳嗽。"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痔疮出血。"
③《陆川本草》:"解热毒,利小便。治痢疾。"
④《广西中药志》:"清热祛湿,治热咳,火燥筋骨,疮疡。"
⑤《四川中药志》:"补血。治带症,痔疮,疝气,失眠。"
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骨痛,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水酒煎),1~3两;或研末。
【摘录】《*辞典》
页首↑